国际博物馆日,在博物馆,看见未来

三十七度二的感情 2023-06-14 14:50:43

一八五一年伦敦举行的首次世博会,就是以其门票的收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中心思想就是以展示来自全球的各种展品来激励人类的创造力与创造力,这一思想在其170多年的发展史上一直延续至今。

近年来,该美术馆对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索,仅在2018年,就完成了一套七张《拉斐尔图稿》的数字处理工作。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影像志》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影像文化的重要手段。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归类研究相对滞后了近百年之久。

我游历了很多地方,最精彩的一次游历,就是在日本的高野山的脚下,再乘坐索道往山上走。到了山上,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于是坐上了下山的大巴,来到了晚上住的红松大院。晚饭是素菜,房间也很简单。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与其它的香客一道,在香火的烘烤下,倾听着僧侣的轻声吟唱。吃过早饭,穿过参拜道,由古老的千年松树遮蔽,然后徒步前往日本空海老爷安息的皇家神殿,下午则在“灵宝馆”仔细观看收藏的佛教古代画卷,受益匪浅。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艺术馆都将成为一种引领潮流的体验方式,数字化的方式和工具将使其更加丰富,想象中的最高状态,就是能够用网络的方式,搭建起一个广泛的社区,使人们不仅能够亲临艺术馆,而且能够一年四季都与艺术馆进行交流。之前北京的一场报告会,最多也就是150人,而现在,仅仅是网络上,就有上万人在听。

穿过一条狭窄的甬道,只见一座佛像躺在那里,眼睛半眯着,嘴角挂着微笑,周围有菩萨,有罗汉,有四名弟子。莫高窟158窟很窄,站在里面看不清里面的景物,但是在大佛的正前方,有一道墙壁被推倒,露出了里面的景物。这要归功于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从实地收集的资料中,我们不但能够对壁画进行数字处理,还能够对佛像以及整个洞穴进行数字处理,然后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并结合考古学和美术人员的还原,从而建立起一个虚拟的数字洞穴,这个洞穴不但能够在网上进行虚拟浏览,而且还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复制和还原。

在佛像的侧面,有一个并不明显的细细的门,从这个门进去,就可以看到这个展的首场展出的“古典敦煌艺术”。灯光黯淡了下来,仿佛置身于莫高窟的山洞,  一副又一副的油画浮现出来,黯淡的光芒恰到好处地映照出了那尊精致的雕像。每个展览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按照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了初期,中期,晚期,将那个时期的容颜一一描绘出来,并展现了其艺术样式的不断变化。

在画廊二层,通过二百八十五窟之后来到第17窟的藏经洞,然后开始了《藏经洞的主题》。1900年,敦煌的藏经洞被发掘出来,埋葬了数千年的古物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敦煌学的诞生,让敦煌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在两个展馆中间,还设有数个多媒体放映厅,很好地衔接了两个展馆的衔接,放映的影片也很有看头,尤其是对《舍身饲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原本是一幅敦煌的名画,它的构图紧凑,构思精巧,内部的剧情充满了紧张,一层的展览馆里陈列着大量的复制品,让人停下来看一眼就觉得很有冲击力,而二层的有关视频,就是从整个画面的构图和结构出发,将人物的动作、姿势、目光和画面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观众感受到敦煌的艺术,这种融合了艺术和内涵的艺术,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艺术。

敦煌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它不但蕴涵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如壁画、雕塑和石窟,而且由于敦煌学的发展,它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0 阅读:5

三十七度二的感情

简介:讲有温度的故事, 故事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