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罗铭局长给贺、陈元帅送几百斤大米被批,杨勇发了脾气

冰点历史 2024-05-12 09:16:17
前言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机关的在职干部基本没得浮肿病,而管理局局长罗铭的母亲,却因为营养不良导致浮肿。

罗铭的母亲来门诊部看病,医生不相信地问道:“管理局局长的家属还浮肿?”

确实如此,那段日子,罗铭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生产当中,根本顾不上家里。

有人觉得罗铭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掩盖他所犯下的大错。

1962年,司令部机关组织了一批人去检查罗铭工作,历经8个月的时间,整理出来多达10多万字的材料。

“罪证”在手,司令部机关党委马上召集会议。在会上,有人根据整理的“资料”,指出其中一条,说罗铭给贺龙、陈毅两位元帅拉去几百斤的大米,应该受到批评。

另外,还有许多问题。

在场的杨勇听后,直接发了脾气。

杨勇给罗铭下达命令

1960年,农村出现饥荒,部队战士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杨勇派王韶华秘书下连队,一住一两个月,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王秘书回来汇报说:

“连队粮食困难,每天下锅的米要用秤称,不敢多下,一斤一两的计较,小米饭上一层糠,还不敢去掉,要不吃到月底就断顿了。”

为了掌握更多情况,杨勇到河北驻军进行生活管理调查,走访了10多个连队。

连队干部向杨勇汇报:“现在训练强度大,战士普遍身体素质下降,时不时还有昏倒在训练场上的。”

杨勇听后,心里很着急。来不及回北京,他就给管理局局长罗铭打电话:“现在备战任务很重,我们机关不能发生浮肿病,发生一个唯你是问!”

罗铭心想,这可难了。当下的这种情况,搞南泥湾大生产,或许才能渡过难关。

往后的一天,杨勇的警卫员高贵修,听说管理局要收警卫连的菜地。警卫连连长急得团团转。

实在是不怪他,毕竟在困难时期,连队小两百人就靠着这块地吃菜呢!

当晚,高贵修同杨勇讲述了这件事。杨勇说:“那怎么能行呢?连队没有地,吃菜怎么办?战士伙食费不多,就靠着这块地提高点伙食,明天我找管理局局长说说。”

次日晚上,杨勇告诉高贵修,管理局不会收警卫连的地了。高贵修随后把这一消息告知了警卫连连长。

警卫连连长高兴地不得了,伙食搞好可以说是相当于半个指导员啊!

对于如何让战士们吃饱饭?杨勇开始物色北京各种可以成为生产基地的地方。

华北大酒店的位置,那会儿是废弃的九大窑坑。明朝时期挖的,都是脏水,还淹死过人。

杨勇看过后,觉得可以将这个地方扩大养鱼。

几天后,杨勇亲自和北京市谈了一下,北京市批给北京军区一块地皮,订了一份合同。

杨勇下令,一个团开进去,挖了八个月,在北郊的大草滩上挖出了一个大鱼池。整个面积达一两百亩。

正巧这时,当地群众给园林局写信,说没有活动的地方。园林局把这一意见反馈给了北京市委。

北京市委就找杨勇商量,让北京军区交出养鱼池,以养鱼池为基础,军队帮着建设一个公园。

作为批地的交换,杨勇同意了。后来,这个公园起名为“青年湖公园”。

据说到现在,军人免收门票的规定还在继续。

那段日子,杨勇指示有关人员跑遍北京军区所辖的京、津、冀、晋,到处寻找生产基地。

外出考察的罗铭在唐山看了半个月,最终看中了唐山东南的柏各庄。这个村很大,盐碱滩13万亩,到处都是芦苇。

罗铭给杨勇一汇报,杨勇连连说:“好地方,好地方。”接着,他一声令下,部队直接开进去,把这块地开出来。

就在杨勇派部队到处开地时,有人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担心“拿整建制的部队去搞生产,太不像话了。”

杨勇却不以为然,他表示,战士们吃不饱,吃不好,体质下降,越训越弱,怎么能搞得好训练?

话说“生产本就是战斗力”!杨勇在动员大会上,拿出当年的南泥湾精神鼓励部队,力求部队在芦苇丛中,建设一个年产几千万斤粮食的大农场。

杨勇有时会来农场和战士们一起劳动。期间,他问:“今年能不能让全区指战员,每人吃上一碗柏各庄的米饭呢?”

官兵们说:“这有什么难得?我们保证!”

杨勇听了,脸上挂满了笑容。

次年,粮食大丰收。那时,驻京的大单位都挺羡慕北京军区的。

当农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军区后,战士们的体质和士气一天天地增强起来。

1961年,北京军区挑选一个师的兵力,进行了一次考验性拉练,由杨勇带队。

拉练的目的在于,能否做到一声令下,一个师立即出动?当命令下达后,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兵强马壮的全师就从驻地出发了。

经过五昼夜的操练,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拉练任务。

也可以说,部队全部出动搞生产任务,并没有对战备工作有所影响。也侧方面反映出,杨勇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罗铭给两元帅送大米被批,杨勇发了脾气

杨勇对部队自己生产的酒很感兴趣。他平日里在家不喝酒,连茅台都不喝。但部队自己生产的酒,他总要喝。

有一次,有人带来了农场自产的酒,杨勇非常高兴,连忙说:“我来尝尝,战士们烧出来的酒,我一定要喝。”

在杨勇的大生产带领下,1959年冬,司令部各个食堂的日子过得都好了一些。

有一次,罗铭陪同杨勇到机关食堂看伙食,杨勇频频点头。连着几个春节,表扬的大字报贴满了大院。

杨勇知道,这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管理局局长罗铭的帮忙。可在1962年,罗铭却惹上麻烦了。

一次司令部机关党委会上,检查组将10万字关于罗铭的“罪证”与之对质。检查组一边汇报,罗铭一边说,这不对,那不对。

在座的杨勇越听脸色越黑。

当汇报到罗铭给贺龙、陈毅两元帅拉去几百斤大米,也被称为问题时,杨勇立即就发了脾气。

据在场的人回忆,他们从未见过杨勇发过那么大的脾气。

杨勇一向对老干部都很尊重和关心。困难时期,杨勇常对罗铭讲,对于我们,照顾不好没关心,对首长和下级,尤其是休息的老同志一定要管好,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据杨勇身边人讲,聂荣臻在北戴河疗养时,到军区北戴河医院要点墨水和纸,医院没给。

杨勇听说后,马上叫来后勤部部长和政委,直接痛批了一顿。

杨勇说:“你不知道那是老帅吗?部队都归他管,怎么要点东西都不给?”

这一次,杨勇又听到给元帅拉点大米也成了问题后,他拍案而起。他冲着在场人,说:“老首长吃点大米,就成了问题?我们不吃也要给老首长吃!”

杨勇离开后,在场的廖汉生政委、副司令员郑维山也跟着走了。

看着参会的大人物都生气的离场了,留下来的人都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杨勇在困难时期,率领北京军区的战士们,依着南泥湾的精神,开发了很多个生产基地。让战士们吃饱饭,增强体质,为守护祖国的心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像罗铭这样的得力部下。

1 阅读:207

冰点历史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