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夷岩茶的春茶季,雨水偏多,对武夷岩茶茶叶品质有影响吗?

小陈茶事 2024-05-09 22:14:1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武夷山做茶季,热搜词排第一的无疑是——雨。

随手查一下天气预报,除了雨水,还是雨水。

去每问一个茶农,统一的口径是,难做,难做,今年的岩茶难做!

为何茶农们如此忌惮雨水青?

盖因要把雨水青做好,十分地需要好手艺。

所谓的“雨水青”,就是在下雨天采摘的茶青鲜叶,这些鲜叶上沾满了雨水,故名雨水青。

在武夷山,就算是高水平的大师,看到雨水青也是头疼万分。

简单的试卷,基本都是送分题,人人能拿高分,皆大欢喜。

而今年,难度系数提高了好几个level,拿到卷子的人都呆若了木鸭。

为此,村姑陈寻访了几位不同山场、做茶风格不同的茶农,向他们讨教一番,关于雨水青的技术与壁垒。

《2》

雨水青究竟难在哪里?

一句话,难在让青叶里里外外的雨水排干。

应对的方法肯定是有的,武夷山的茶农们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经验,但却没多少人能把这个方法彻底整明白,并灵活运用到每一片雨水青上。

正常采茶的时候,是不选择雨天的。

但撂不住山区的小气候,采到一半,可能飘来一朵云,给你来几滴雨。

这时候采到一半,收手是不可能的,只能坚持采下去。

这般的雨水青,采下来之后,便先要把叶片表面的雨水排干,使青叶接近晴天干燥的状态。

笼统来说,这个过程可称作“萎凋”。

但这和晴天青叶的萎凋又不同,雨水青在萎凋倒青的过程中,还肩负着排干雨水的使命。

便导致这个萎凋时长要翻倍,晴天时用两小时倒青,雨天则要四、五个小时。

这个环节非常特殊性,亦是这一桶青决定成败的重要一环。

据茶农描述,在雨水青的萎凋排水过程中,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和十二万分的耐心细致。

萎凋雨水青的时候,主要靠“摇”和“吹”两个动作配合着进行。

以“吹风”为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把青叶上的雨水吹干”的目的。

“摇”,是要把青桶里400斤的青叶全面照顾到——每吹一段时间,就要摇个几圈,让青桶底部的青叶翻到面上,把黏在一起的雨水青摇散开来。

“吹”,要保持桶间的温度在30度左右,这应该是茶农们总结出来的最佳室温。

一方面让青叶维持鲜活,不会被吹到发干发硬,另一方面这个温度也可协助青叶在吹的过程中,水分达到有效蒸发。

“摇”,要有章法,要注意观察雨水青的状态。

青叶的梗部是吸饱了水的,一摇就容易折断,造成梗部的水分淤堵,再往下做茶,叶片上折断的伤口很快就会发黑,回天无力,很难做出好茶了。

只有通过长时间细致地萎凋倒青,把雨水青转成了晴天的青叶,才能按照晴天青叶的做法,按部就班,做出一桶及格线之上的成品茶。

《3》

雨水青做出来的茶究竟有何缺陷?

在传统观念里,雨水青做不出好茶。

因为,大多数雨水青,做出来的茶不香。

每每在做早生种时遭遇连续下雨,茶农便会悲观地想,今年的小品种要全军覆没了。

是的,走高香路线的小品种,如因成为雨水青而做不出香气来,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以及与别的品种茶竞争的空间呢?

雨水青的“不香”,问题的关键还在萎凋倒青的那四、五个小时里。

晴天做茶,不仅青叶是干燥状态,还能在接近傍晚时,把青叶铺平,让其安静地躺在地上享受日光浴。

不紧不慢,十分惬意。

而雨水青则不具备日光萎凋的条件,需转入室内青桶里,又吹又摇地进行萎凋。

这对青叶来说是一种损耗。

如此四、五小时折腾下来,青叶上的雨水倒是吹干了,同时叶片内部的芳香物质也随之挥发丧失了一部分。

所以,雨水青做出来的茶肯定不如晴天的茶来得香。

《4》

雨水青要如何避开缺陷,做出香来?

上帝关上门,定然会打开一扇窗。

雨水青要做出盖香很难,亦不会有人拿雨水青做的茶送去参赛。

参赛的茶必须要开盖即有香,馥郁浓烈的香气可以顶到杯盖,溢出盖碗。

雨水青则做不到这点。

但是,失去了盖香,却可以让茶香落水,是为“落水香”。

万一不幸遇到雨水青,做茶人切不可贪心,想把全方位的香气都做好。

这样的结果大概率是什么香都做不明白,白白毁了一款香茶。

保住落水香,就算是做好一泡雨水青的茶。

虽然落水香比较内敛,没有上扬的香气自带大开大合的情绪,但它能展现出成熟的高级感。

加工时,前面轻摇,通过叶片之间的摩擦,顺利把梗子里的水逼到叶张上,再把水分、渥味吹干、吹散,停下来让茶叶静静发酵。

摇、吹、停,这是一轮完整的摇青,其中的轻重缓急、持续时长都要控制得当。

让水分走透,香气转熟,配合后期的焙茶,把香气焙至水里。

《5》

制茶,就是看天吃饭。

老天爷要下雨,老天爷要晴雨交加地来,谁都挡不住。

庖丁解牛,顺其自然。

适应有雨水青的茶季,顺应着天气的变化去制茶,去粗取精,扬长避短,方是制茶之大道。

保不住那高扬的香气,但令茶香落水,沉入水底成为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花,亦是一件美事。

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间,找到平衡,便是通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