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车败于韩信后韩信拜其为师,从其计而平燕,但此后却消失于史册

史海撷英 2024-01-24 15:17:50

日常生活中,当一个聪明人偶尔犯错时,人们会开导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与之相对的,当平时有点笨的人偶尔灵光一现时,人们则会认为这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诚然,就算脑子再好用,也不可能永远没有失误,因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成为了人们常用,且深以为然的成语。

实际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最早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是“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来,太史公司马迁将这句名言引用到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并借李左车之口说出。提到李左车,或许很多人对他并不了解,但韩信却在将他击败后马上拜其为师,对其十分尊敬。能够折服号称“兵仙”的韩信,这个李左车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根据《山西通志》的记载,李左车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他的父亲李泊则在秦朝建立后官至中大夫、詹事。尽管《山西通志》成书于明朝末年,但根据李左车的姓氏、籍贯、军事才华,以及他于秦末乱世当中选择了辅佐赵王歇来看,他或许真的是李牧的后人。

秦朝末年,军事才能出众的李左车凭借战功被赵王歇封为了广武君,这也成为了史书当中对他的普遍称呼。汉高帝三年(前204年),刘邦派出韩信、张耳率领数万兵马出征,打算从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的井陉关一带进攻附属于西楚霸王项羽的赵国。听闻汉军动向,赵王歇当即亲率号称二十万大军把守住井陉口,准备以逸待劳击败来势汹汹的汉军。

然而,跟随赵王歇一同出征的李左车却并不乐观,他私下找到赵军将领成安君陈馀,提出希望给自己划拨三万士卒以断绝汉军粮草辎重,而陈馀只需率领主力坚守不出即可。然而,陈馀却认为李左车过于谨慎了,他是儒者出身,作战时本就不爱使用计策,又估计着韩信虽号称数万兵马,实际不过数千,因此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

对于赵军大营中发生的一切,早已安插间谍的韩信了如指掌,在听说陈馀没有听从李左车之言后他欣喜若狂,这才放心开始施展自己的计划。首先,韩信派出一支分队迂回到赵军身后,又率主力部队背靠泜水摆下阵势,引诱赵军出击。战役开始后,自认为占据实力优势的赵军果然主动出击,而背靠大河没有退路的汉军在逆境下反而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逼迫赵军抢先撤退。

与此同时,韩信派出的分队已经轻松占领了守备空虚的赵军大营,并将营中赵军的大旗全部换成了汉军军旗。“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最终,这场大战以赵王歇、李左车被俘、成安君陈馀伏诛而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几乎在胜局已定的同时就下令全军上下不得伤害李左车,并悬赏千金以将其生擒。“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没过多久,有兵士擒获李左车并献上,韩信立刻为其松绑,并请李左车坐在上位,以对待老师的礼节请教应该如何讨伐剩下的齐、燕两国。“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原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李左车

对于李左车此后的人生经历,史书并没有进行记载,西汉初年有那么多谋士,韩信唯独敬重李左车,可见其能力之强。他若成为韩信的重要谋士,必还要经历很多大事,不可能一点痕迹不留。于是有人猜测他归隐了,有人猜测他因涉关机密整个资料被抹掉了,还有人猜测他根本就是司马迁编造出来的人物。总之,李左车后来的人生归途在何处,无信史可查。但他在民间可以说拥有着特殊的地位。清代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雹神》的故事,其中龙虎山的天师曾向主人公表示:“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按此说法,李左车乃是得到世人广泛承认的“雹神”,他可以自行决定上天要求降下的冰雹是落到田地里还是落到荒无人烟的山谷中,因此常常得到百姓的供奉。

综上所述,生活在秦朝末年的李左车被认为是名将李牧的后人,他辅佐赵王歇在乱世中立身,却又因为建议不被采纳而沦为俘虏。所幸韩信深知李左车的才华,因此拜其为师,询问讨伐齐、燕两国的计策。在李左车的指点下,韩信轻轻松松劝降了燕国。可惜的是,此后李左车便销声匿迹,或许是跟随韩信去了楚地,也或许是在韩信灭赵的战役后不久便去世了吧。

0 阅读:18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