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发现!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广场舞?

文官探史 2023-05-10 18:01:23

你可能不知道,广场舞这种形式的舞蹈早在古代就有了迹可循。在内蒙古阴山地区的岩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们打猎时的场景,其中还有一些人高举双手跳跃的画面,十分类似于广场舞的形式。据史学家的研究,当时的舞蹈动作大多是模仿狩猎时的动作,这种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舞蹈可能就是最早期的广场舞。

在山东、菏泽和杏花港一带流传的三皇舞据说是伏羲皇帝时期的祭祀舞蹈,一般由三九十二人组成,身着统一的服装,舞步为三步一停、十步一更,与现在的广场舞非常相似。这种祭祀舞蹈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符号。

除了三皇舞之外,还有一种祭祀舞蹈与现代的广场舞也非常相似。例如古代的祭祀规格最高的舞蹈——“八亿五”,需要32名男性手执钝器为一组,32名女性手执制敌为一组,在各种乐器的声音中要求动作整齐划一。这种表演形式与现在的广场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李白在《赠汪伦》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里的“踏歌”又称为“跳歌”,指的是人们在跟随音乐的律动翩翩起舞时所踩的节奏。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现代的广场舞。

那么,“踏歌”这个词又是从何而来呢?实际上,“踏歌”最初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编排的舞蹈。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画中描绘的是村民们辛勤劳作一年之后,终于迎来丰收,村里的男女老少在庆祝丰收的场面上跳起了踏歌,满怀欢喜地庆祝这一丰收盛况。

在汉唐宋这些百姓生活富足的朝代,踏歌广泛流行。到了明清时期,与现代广场舞最为接近的秧歌儿达到了鼎盛时期。关于秧歌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代百姓为了排解劳作时的苦闷,唱歌跳舞逐渐形成了秧歌;另一种是,古代百姓为了抵抗洪灾或庆祝丰收,用唱歌跳舞来振奋人心,激发斗志。慢慢地,秧歌儿遍及了中国的不同地方,其风格也有所不同。东北人豪迈的性格使东北秧歌威武雄壮,陕北人的朴实纯真则使陕北秧歌自然淳朴。

这些展现普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舞蹈,正是那个时代的广场舞。实际上,每个时期的人民都有自己的广场舞,不同的是舞蹈的类型和风格。然而相同的是,他们都展现了劳动人民蓬勃的生命力。

0 阅读:7

文官探史

简介:读史,品史,历史故事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