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铸币、样币、初铸币、流通币,都是什么钱币?

钱币大学堂 2024-04-28 18:32:38

玩机制币的朋友经常会听到“试铸币、样币、初铸币、流通币”这几个概念。那么,这几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定义?各自又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

1.试铸币

以检验制造流程、设备状态为目的,验证产品是否可达到设计目标的实验币,我们称之为试铸币。

机制银币的生产,从祖模设计、工具模翻制,从银料熔炼,到压轧银板、制作银饼、晃洗、退火、滚边、印花、质检、入库运输等,前后涉及到的工艺流程有十几个环节,需要不同技术工种紧密配合,可以说机制币的生产过程,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现代工业生产流水线过程。那么,新建一个造币厂,新做一款币,必然需要一个检验全流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币,目的不是流通市场,而是检验流程、工艺质量。因为是以检验流程缺失、工艺调整为目的,难免这些币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流程设备缺陷反映到币上。这些币多数都会回炉销毁,所以存量极少。试铸币,质量好,品质高,这是说法是错误的。多数试铸币是存在缺陷的,且基本都是回炉销毁。偶有流出,也未必质量好。

2.样币

以通过上级审核批准为目的,精心生产,甚至特别附加设计的币,如加签等。各省开厂造币,必须经过上级审批通过,大清朝是皇上亲自御览审核批准。这些币是在“试铸币”完成之后,确保流程、机器、设备状态之后,才进行少量制造。且材质也与试铸币、初铸币、流通币不完全相同。要么是“配料完美”,不能偷工减料;甚至增加工序,出现铜质,银质,或是直接采用金贵金属,制作金质样币。样币生产可能有数百枚,精选几枚或数十枚“呈上”。可谓百里挑一。“上”御览批准后,归档户部,永久保存。流出到社会上的,极为罕见。

3.初铸币和流通币

初铸币是在试铸币完成流程设备检验合格后,且样币经过“上准”后,头几批,以流通为目的而量产的币,我们称之为“初铸版”。稳定工艺、图案、材料配比等之后,放量供应市场,且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币,我们称之为“流通币”。从工艺流程和质量角度看,其实初铸版与流通版区别十分有限。仅有的区分在于:初铸版生产后,币的设计图案、工艺质量、经济效益,会有来自社会、上级、其它方面的改进意见,初铸后,改进模具图案、工艺流程、材质配比改变之后,放量稳定供应市场,就是成为“流通币”。因此,初铸版和流通币相比,图案、材质上存在微小区别。对于初铸币有两种错误的说法:1、初铸版质量好——其实区别甚微,甚至多数流通币在出厂时,质量比初铸版好,工艺毕竟是越来越娴熟。当然,流通币后来进入设备或模具老化期,质量下降是十分明显的。2、所有版都有初铸币——其实不然,对于老厂,生产经验丰富,设计一次到位,直接就放量流通币,并没有初铸币之环节。 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更多钱币收藏资讯及干货分享,请大家点一个免费的关注、免费的赞!感谢大家!

1 阅读:113

钱币大学堂

简介:传播钱币知识,弘扬钱币文化,分享收藏经验和市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