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给胡宗南写了一封信,胡宗南:我这位老同学想妥协

文史茶馆 2024-02-27 07:36:27

徐向前给胡宗南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措辞非常谦恭,同学之情跃然纸上。胡宗南看到信后,对人家说,我的这个老同学,有妥协的意思。何谓妥协?从国民党那里来理解,就是投降。

指挥若定一腔赤城的徐向前真的要投降吗?

先来看看这封信的内容,抬头是宗南学兄军长勋鉴。然后是十六个字:黄埔学别,忽又十年,回念旧情,宛然如昨。这情谊款款的十六个字,完全不像两个互相厮杀的敌人,而像是阔别多年的老战友。

然后分析当前形势,日寇大举入侵,山河震动,西北垂危,在这种形势下,信中说,兄我双方宜弃嫌修好,走上抗日前线,共同挽救民族危亡。

胡宗南大军驻扎在西北,虎视眈眈,是红军的大敌。红军并不是怕他胡宗南,只是国难当头,不愿意自相残杀。若胡宗南不见谅,非要一战,那么红军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自卫,然后还击。

红军愿意和胡宗南大军缔结同盟,携手前进。信中还说,蒋校长现如今也已经大觉悟,非常佩服,吾辈师生同学之间倘能尽弃前嫌,恢复国共两党之统一战线,共与日寇决一死战,复仇雪耻就在今日。

最后写道:吾兄高瞻远瞩,素为弟所钦敬,虽多年敌对,不难一旦言欢。特专驰函,征求吾兄高见。如派专员驾临,敝部自当竭诚欢迎。时危事急,率尔进言,叨在同门,知不以为唐突,专此顺叩戎绥!

同学之情,民族之义,缔结同盟,一腔热忱。无怪乎胡宗南看到信后对人说,向前系我同学,似有妥协意。其实他完全理解错了。胡宗南甚至没有看出来,这封信虽然落款是“学弟徐向前手字”,却并非徐向前的大作。

信的真实作者是毛主席。也只有毛主席,才能写出这么文采斐然意蕴深远的大作。徐向前也当过小学教师,也能写出不错的古典好诗,可是他的功底还远不能和毛主席相比。

毛主席为何要亲自给胡宗南写信呢?

那是在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于陕北。艰苦的长征结束了,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毛主席当初提出的口号就是北上抗日。抗日是当时最迫在眉睫的工作。

而共产党领导红军的力量还比较弱小,国民党掌握着中国绝大部分武装,最好是能联合他们一起抗日。毛主席认为,通过各种宣传,共产党抗日得到了国民党中及各阶层中广大人士的同情。

时局正处于转变的交点,毛主席认为应该不失时机,善于运用,争取国内和平转向联合抗日。为此,中央要求朱老总给毛炳文写信,贺龙给何柱国写信,徐向前给胡宗南写信。

利用写信的方式,发展我们的影响,信中要本着诚恳相劝的思想,不做任何夸张之语,一定能发挥效力。同时必须整军备战,严阵以待,提高士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能担心徐向前难以真实准确表达中央的精神,毛主席亲自下笔,以徐向前的名义起草了《致胡宗南书》。书信写好之后,毛主席将内容电达朱老总、张国焘和徐向前陈昌浩等人,

“请专函缮送胡宗南,并即印刷多份向各军发送”。

那一天是10月18日,徐向前收到毛主席的电示后,当天就把内容发给了胡宗南。信中并没有妥协的意思,只是语言比较婉转,其目的是要和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主席预估此信发出,或能发生很好的效果。历史证明,毛主席的预估相当准确,在各方面势力的推动下,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国共联合抗日,同仇敌忾。

1 阅读:434

文史茶馆

简介:人气爆棚的文史新锐写手,已出版《梁山泊里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