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丨数字创新关键力量:电信让一切成为“可能”

锵锵通信 2024-05-17 11:30:59

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WTISD)主题为“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数字化正在改变这个世界。作为数字化赋能者,电信运营商无疑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作用。

“世界需要一个强大且可持续发展的电信行业”,西班牙电信首席执行官何塞·玛利亚·阿尔瓦雷斯-帕勒特(José María Álvarez-Pallete)在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他强调了电信行业在定义新数字时代和超级联接世界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是通往未来的门户,电信是让一切成为可能的关键。在数字时代,如果没有我们,就什么都没有”。

NO.1

“双千兆”夯实数字底座

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既是信息通信网络的演进方向,又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共同构成了支撑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助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双轮”和“两翼”。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53亿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1.13亿个,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96.5%。截至3月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456万个。截至3月末,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60%,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2456万个。高中低频段全覆盖5G轻量化商用验证完成;全球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链路正式商用。

5G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各个领域。据悉,在行业应用方面,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大规模推广,“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应用赋能向核心控制环节加速拓展。

此外,为了让5G网络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工信部接连推出了“信号升格”行动、5G应用“扬帆”行动,通过通信基站建设优化实现了网络性能增强和信号覆盖面积扩大。目前,我国5G网络覆盖从“市市通”到“县县通”并持续向乡镇、行政村延伸。随着“信号升格”行动展开,中国移动青海公司建设开通可可西里卓乃湖5G专网,在青藏高原的无人区里也有了5G信号。

当前5G已经兑现了千兆体验、百亿联接的网络能力,运营商在最大化5G网络使用效率的同时,通过5G-A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今年是5G-A的商用元年。3月末,中国移动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公布首批100个5G-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并宣布计划于年内扩展至全国超300个城市,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网络,规模商用已是蓄势待发。

作为5G技术的增强,5G-A配有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精度能力,能够支持全场景全能力千亿联接,具备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超能力”,同时,也催生出了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相关产业上落地生根。

目前,5G-A的关键技术和价值已得到领先运营商的验证。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永昌路段完成5G-A网络覆盖,这是北京首条同时部署了5G-A网络和车网算力协同技术的车联网试验道路。在全长5公里的道路上,北京移动用19座基站搭建了一张5G-A车联专网,超大带宽和稳定低时延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大助力。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携手华为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部署5G-A LampSite X网络设备,共同打造全球首个5G-A LampSite X智慧机场。据介绍,相比传统室分基站,LampSite X支持4频段极简一体化部署和3CC载波聚合技术,在时延上进一步降低,连接规模进一步加大。届时,旅客可以随时随地畅享无阻的网络体验,候机休闲时刻旅客还能通过5G-A 3CC网络能力感受XR、裸眼3D等沉浸式体验业务,让旅途变得更加愉快与便捷。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携手华为完成了5G-A通感一体化低空多站连续组网的通感能力验证。据悉,这是全球首个多站连续组网的通感一体化验证,它基于4.9GHz频段实现了对120米以下低空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探测与及时预警。这一成果,不仅是通感一体化护航低空经济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更为未来通感一体化网络支撑低空经济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O.2

智算融合助力创新发展

除了高品质的网络外,运营商着力加快布局AI+。中国移动全面发力“BASIC6”科创计划,完善“AI+”战略布局,打造AI产品族,进一步激发视联网、裸眼3D等新型业务潜力。中国电信以“网+云+AI+应用”满足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国联通将人工智能打造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力。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算力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智能算力就是创新力。放眼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和部署智能算力资源,以塑造未来发展优势。从我国来看,在算力规模方面,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为180 EFLOPS,排名全球第二。其中,通用算力规模为137 EFLOPS,智能算力规模为41 EFLOPS,超算算力规模为2 EFLOPS。

随着AI催生算力需求快速爆发,三大运营商均加大以算力网络为核心的新基建布局,持续夯实数字底座。算力网络规模显著提升。三大运营商积极落地“东数西算”部署要求,推动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布局提速提质。

近日,中国移动对外宣布,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目前已投产使用。该智算中心项目部署约2万张AI加速卡,智能算力规模高达6.7EFLOPS(每秒670亿亿次浮点运算)。据悉,中国移动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湖北、山东等投产首批12个智算中心节点,算力规模达11EFLOPS。

据介绍,在制造业,智能算力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与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制造;在金融领域,智能算力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与投资建议,提高金融机构的决策能力;在服务业领域,智能算力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实现自动化的客户服务,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在汽车行业,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与GPS 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有机融合,为汽车的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和自控制提供支持;在虚拟现实方面,智能算力可以支持逼真的图形渲染、物理模拟和实时交互,提供沉浸式的虚拟体验;在人工智能方面,智能算力能够训练和优化复杂的神经网络,实现自动化的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和情感分析。

智能时代正加速到来。根据IDC预测,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6 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271.4EFLOPS,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52.3%,同期通用算力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 18.5%。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通信业是数字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在我国“双碳”目标之下,《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针对数字领域的多项文件已发布,全面推进行业的低碳发展布局。同时,在产业层面,数字技术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手段,其赋能行业低碳发展效果不断凸显。“绿色计算”技术推动算力可持续发展在业界得到关注。

据了解,通过建设先进绿色算力网络和AI+助力社会减碳“赋能”,中国移动碳排放管理成效显著。2023年,5G新增单站能效同比提升9%,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同比降低4.5%,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能力达2.1亿峰瓦,全集团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和碳排放均同比下降13%;发布《绿色供应链指导意见》,采购无纸化率达99.9%,实现绿色包装比例超过80%,引领上下游合作单位共建绿色供应链;运用新型信息技术赋能社会绿色转型,积极支持全社会的减污降碳、生物多样性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释放低碳发展潜能、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助力社会减排温室气体3.1亿吨。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生产力快速提升的“加速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新引擎。电信运营商以“5G+云计算+AI+应用”的数字基础设施与合作伙伴生态协同,共同赋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伴随数字经济的不断壮大,数字红利将逐渐释放,我们也将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的数字生活。

0 阅读:13

锵锵通信

简介:做最新行业发展时评、立足品牌视点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