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加征新关税,耶伦呼吁中方不要采取反制措施,中方强硬回应

苏浩教授讲世事 2024-05-16 08:34:38

据环球网报道,5月14日有记者透露,美国总统拜登将于周二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医疗产品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此指出,中方将以一切必要行动确保自身权益。

据报道,美方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由27.5%增长到102.5%,这基本等同于禁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其他加征关税产业,将提升1-2倍。美国自身生产力欠缺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生产设备,不在加征关税范围。美国财长耶伦13日对加征关税事项做出回应时,试图淡化事件影响。耶伦表示,她期待中方不会进行重大回应,不过无法排除这一可能。耶伦继续向美国舆论推销中国产能过剩论,并表示美国不寻求同中国脱钩。表示她期待中方能意识到,美国是在针对性展开行动,美方将尽力确保行动的针对性。

耶伦作为美国经济领域代表性人物,其推销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即便在美国国内也引发困惑。美媒“Marketplace”5月9日发布同耶伦对话的内容,期间主持人凯.雷斯达尔对耶伦说法接连反问称,美方发表相关言论的原因,是否只是因为在相关领域美方被中方打败了?美方指责中国提供大量补贴,但中方补贴还能多过美方以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数十亿美元吗?类似的反问,不小程度上代表了中西方对美方产能过剩说法的普遍困惑。美方言论冲击了西方经济学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站在了西方向全球推销的自由市场理念对立面。

依美方对中国技术领先的电动汽车等产业产能过剩的指责,那么美国波音飞机、微软操作系统、英特尔英伟达的芯片,同样可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列。

美方相关动作,本质上是在其无法取得最大利益后,进行的掀桌砸牌动作。这一过程中,主要遭受损失的并非具备完备产业链并在多数产业实现国产化的中国,而是全球贸易链中产业能力薄弱、作为被连接方的产业链中间地带国家。表现为中美交锋、全球遭受波及,产业能力弱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债务水平上升,并在形势下在中美间做出选择。

这期间,中美两国展现出不同的产业能力,并事实上形成不同阵营的经济集团。中国具备从无到有的现代工业产业建立经验,“一带一路”是中方这一经验对外输出的平台。美国在二战后成为全球工业中心,在冷战后这一地位进一步放大,并主导了全球的产业分工。

美国具备对中等工业国家进行技术赋能的能力,难以对基础工业能力不足的后发国家,带去实质的产业利好。当下美国实施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产业、医疗产业的高关税壁垒,本质上是对西方过去主导建立的世贸规则的背弃。

不得不以高关税壁垒手段,拦阻中国优势产业冲击美国市场。美方做法同全球多数国家共同利益相背离,中方有必要在供应链层面对美方对等反制的同时,联合受益于全球化体系的多数国家,推动构建以中国为中枢的贸易格局。中国近期的访欧行程稳固中法产业互利合作前景、建立同塞尔维亚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建立同匈牙利的全天候合作关系,有效延展中国产业链范围。中国历史上的教训也已表明,闭关锁国是坐以待毙的路径。

0 阅读:0

苏浩教授讲世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