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匪悍勇,灭人满门手刃日军吓得夫家退亲,后成国军纵队司令

嘉州干史人 2024-05-11 21:49:44

这天,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家门口,来了一名衣裳褴褛的女乞丐,看门人按例拿出两个馒头给她,女乞丐未看一眼,理都没理,冷冷道:“我是来要枪的。”

女子衣裳褴褛,但英气逼人。

杜月笙乃青帮老大,名动一方,拜访的人络绎不绝,看门人是杜府第一道窗户和门面,精挑细选而来极具眼力,不会简单的以貌取人。

女乞丐直视看门人,目色坚定、目光炯炯,豪气尽显,霸气侧漏,看门人不敢怠慢,赶紧微微躬身道:“敢问姑娘大号?”

女乞丐回答:“八妹”。

看门人一愣,随即问道:“黄八妹?”在得到女乞丐点头确认后,看门人急忙小跑进府禀报。

杜月笙听闻后,立刻下令开正门迎接黄八妹。

杜月笙亲自到门口迎接,说:“八妹,我们又见面了。”

黄八妹点点头,没有客套,开门见山说道:“给我枪,我要打鬼子”。

杜月笙知道黄八妹善使双枪,让人拿来两把枪,递给黄八妹说:“墙上的两个白色花盆,打下来,我不仅给你枪,还给你人。”

杜府豪横,硕大的府前花园犹如一方天地,那两个花盆娇小玲珑,只有碗口大小,距离在50米开外,犹如两个鸽子蛋。

黄八妹拿起手枪,左右开弓,砰砰两声枪响,花盆爆裂。

这就是我要找的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杜月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枪法,女中豪杰。我邀请你加入淞沪别动总队,我给你一队人马,你带领他们打鬼子。”

淞沪别动总队是淞沪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了弥补军队不足,让戴笠和杜月笙就地组建的一支抗日部队。

这支队伍一共1万人,成员主要是上海青帮人员、工人、学生,军官是黄埔生和警察学校的毕业生,基层的战斗骨干来自第8集团军。

这些人都是老兵,还是男人,不仅五大三粗,还都是经历过烈火和硝烟的,难以驾驭。

那为何杜月笙偏偏封了一个女子军中上尉的职位,让她来管理和领导呢?

因为黄八妹不简单,从当童养媳开始,就是只有我欺负人,没有你欺负我的狠角色。

而且杜月笙和黄八妹是不打不相识,知根知底,他对黄八妹的眼界、果敢赞誉有加,称其巾帼不让须眉。

杜月笙和黄八妹相识于一场绑架案。

绑匪是太湖湖匪,那时的黄八妹是这群湖匪的二当家,这个位置黄八妹可不是靠身体做压寨夫人换来的,她是靠自己手中的两把枪打出来的。

1906年,黄八妹出生在江苏金山黄姑塘一个盐商家庭,排行老八。

黄八妹老爸是妥妥的人肉打桩机啊,前面7个全是男孩,黄八妹本名翠云,八妹是乳名。

不久后父亲就把她送给一个朋友做童养媳。

不是所有童养媳都是命运悲惨的,以前的风俗是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六享清福,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小孩子容易夭折,因为有种说法孩子要贱养才能长大成人。

所以黄八妹这个童养媳根本就不离家,只是名义上的。

黄八妹的父亲敢生一窝,那也是因为他有能力养育和自保。

因为黄八妹的父亲的祖师爷是黄巢,两人干的是古代的高利润行业——贩盐,富贵险中求。

黄八妹家位于金山卫,这里盛产食盐,晶莹透亮、色白如玉,杂质少、易溶化、味道鲜,乃是当时有名的“两浦盐”。

贩盐本身就是刀口舔血,官府要打击,土匪要抢劫,因此贩盐者都会配置枪械。

黄八妹的父亲臂力惊人,手稳枪法准。这一点上她完全遗传了父亲,非常健壮,臂力惊人,不爱红妆爱武装,喜欢舞刀弄枪。

乱世当道,黄父也没有固执己见,既然女儿喜欢且适合,难就让随她去了。

因此黄八妹12岁就开始跟随父亲练习枪法,马步、举枪、练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仅1年时间,黄八妹就能使用六发装的左轮手枪,连续扣动扳机全部命中20米外树干上直径约十厘米的圆圈。

以前的手枪减震效果设计很糟糕的,后座力非常大,一般人开枪后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和瞄准,连续射击更是难上加难,那完全靠的是对枪的感觉,肌肉记忆。

这6发子弹完全把黄父惊呆了,他高兴地把枪送给黄八妹,且让黄八妹跟自己一起贩盐。

就这样黄八妹从13岁开始枪不离身,走南闯北。

现在的人,不少13岁还在饭来张嘴,衣来伸手。

不能说现在的孩子颓废,时代不同,社会分工不一样,小孩子读书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日复一日,也是很辛苦的。

黄八妹有一次练武时扭伤了右手,一般人可能就该吃吃该喝喝,等伤好了继续。

黄八妹想到却是如果交战时自己右手受伤,岂不丧失战斗力,成了待宰羔羊。

于是她开始练习左手枪法,为了让左手灵活,她吃饭、穿衣、干活,所有跟手有关的全部用左手。

苦练1年后,黄八妹左手灵活如右手,左右开弓,指哪打哪。

16岁那年,黄八妹跟随父亲贩盐的过程中遇到匪徒劫道,双方发生枪战,黄父右臂负伤,失去战斗力,对方人多势众,且占有地形优势。

这是黄八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战,说不紧张是假的,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危机时刻,黄八妹左右开弓,用点射专打土匪手脚,打得土匪鸡飞狗跳,多人受伤。

土匪头子知道遇上硬茬子,不想硬拼也又舍不得到嘴的肥肉,向主动提出文斗——比试枪法。

赢了放她们自行离开,输了也可以离开,但要留下盐货。

黄父看到匪首腰间别了两把枪,说:“各位好汉都是枪法如神者,右手开枪是人都会,我们就比两手开枪吧!”

匪首欣然同意,让小喽喽在100米开外的地方放了10个碗,每人10发子弹,看谁打碎的碗多。

黄父向黄八妹使了一下眼色,黄八妹拔出手枪,两手交替开枪,一阵短射,啪啪声不断,随着枪响,10只碗应声而碎。

黄八妹这一手枪法一下子把所有匪徒镇住了。

比一只手他们大多不怕,可比另外一只手就难了,匪首也是用双枪,但被黄八妹震慑住了,自信心不足,担心丢脸,于是打着哈哈让她们离开了。

黄八妹因为这套绝活名动当地。

与匪结缘

1923年,军阀混战,京汉大罢工,日本人在长沙城枪杀平民,还有震惊中外的临城火车大劫案……

一句话世道极不太平。

为了安全期间,黄家终止了陆地贩盐,改走水路。

当时苏浙一带水域,由太湖湖匪“太保阿书”坐庄,走水路必须得到他的首肯。

“太保阿书”原名徐书生,早年曾做“太保”,所谓太保其实就是巫师,给人算命占卦。

徐书生把自己包装成神仙,利用宗教信仰笼络了一批信徒,在太湖打出“劫富济贫”的旗号。

这支队伍组织严明,有规则,讲原则,主要收取过路船只一定的保护费。

这是黄父找“太保阿书”徐书生合作的主要原因。

徐书生欣然同意,但提出了一个合作条件,要黄家帮他洗钱。

利用黄家的货船,把他们抢来的账物,贩运到江浙以外的地方销账,避开官方的追查。

徐书生说有提成的,黄家欣然同意。

为了避开沿路关卡,避免小鬼难缠,黄家的货船会从内河进入海路,再进内河。

一次运盐,入海不久,两艘匪船突然出现,从左右包夹过来。

黄家运输船货物压舱,无法提速,眼见匪船追来,对方人多势众,黄父说:“我们投降,不要反抗,把货物给对方,他们应该不会难为我们。”

“事情诡异。”黄八妹说,“这条路线人迹罕至,知道的人非常少,对方却一次出动两艘船太不寻常了,只有一种可能,我们被出卖了。因此对方不会留下活口,反抗方有一线生机。”

这些人都是老江湖,黄八妹这一提醒,所有人蓦然醒悟,立刻同仇敌忾,拿起枪躲到货物后面,准备战斗。

黄八妹提醒大家:“海中有波浪,一旦瞄准就要立刻开枪,否则机会转瞬即逝,而且精度也会受到海浪影响。”

另一边,海匪凭着人多,叫嚣着靠近后要爬船上来,黄八妹蓦地拔出双枪一声令下“打”,所有船员全部开火,她更是跳上舱面,举起手枪朝海匪急射。

船支靠拢时会形成波浪在船与船之间来回急荡,使船摇晃得特别厉害。

海匪人多火力猛,但在这种要求精度的情况下,效果极差,光打雷不下雨。

货船这边情况也差不多,但黄八妹过人的射击天赋在此时优势尽显无疑,她急促点射,弹无虚发,海匪当场被打死9人,剩下的人心胆俱裂,无人敢冒头。

那就更不要说追赶了,运盐船扬长而去,安然无恙,且无一人伤亡。

经此一战,“双枪黄八妹”的名号传遍江湖。

运输船上搭乘有携带货物销账的太湖湖匪,回去后添油加醋把事情经过告诉徐书生,徐书生大为佩服。

这种人才一定要纳为己用,于是他无事献殷勤,派人把此番劫船的来龙去脉调查的清清楚楚,下黑手的人居然是黄八妹父亲的合作伙伴范家。

徐书生把情报告诉黄八妹,表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带了一队人马供黄八妹差遣。

黄八妹一不做二不休,连夜带人把范家杀得干干净净。

黄八妹如此凶悍,吓得结亲的那户人家非常紧张,怕娶了一个杀神回家。徐书生趁机派人去威逼利诱,这家人最后跑到黄家哭诉,以儿子那方面有问题要求退亲。

那边刚一退亲,徐书生立刻提亲,不仅要明媒正娶黄八妹,还表示:“我早就听说了八妹的威名,如果八妹不嫌弃,我做头把交椅,你做第二把交椅。”

就这样黄八妹成为了这支土匪队伍的二号人物,黄八妹加入队伍后,建议徐书生必须干点大事,这样才会有影响力,徐书生认为很有道理,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干大事或算干大事了。

对黄八妹来说,小菜一碟,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1928年,法国驻沪总领事秘书樊尔谛听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带妻子赴苏州观光,乘小船游览太湖,徐书生和黄八妹收到情报,徐书生犹豫之际,黄八妹力排众议将樊尔谛夫妇绑架了。

这件绑架案因为和洋大人扯上了关系,轰动一时。

法国驻沪总领事担心走警方这条路,湖匪狗急跳墙会撕票,找到了上海滩的青帮大佬黄金荣,黄金荣让杜月笙处理。

杜月笙派人拜会徐书生,表示有什么要求尽可提。

徐书生想要赎金,黄八妹斩钉截铁地说:“这是结交杜月笙这种大佬的好机会,和钱相比,关系更重要,也算是为我们将来留条退路。”

徐书生认为有道理,说服手下的大小头目,分文未取放回洋大人。

杜月笙虽然没有和黄八妹见面,但对黄八妹留下了深刻印象。

法国领事馆觉得这件事丢了面子,在他们的要求下,国民政府出动大批军警对围剿徐书生和黄八妹的土匪武装。

土匪毕竟是乌合之众,哪里干得过正规军,不到半年时间太湖湖匪就分崩瓦解,人马溃散。徐书生带人逃到上海虹口民居区躲避,因手下贪图赏银被出卖,被捕后很快被枪毙。

黄八妹被打散后知道独木难支,于是带着残兵败将跑去投靠淀山湖的土匪。

黄八妹有枪有人马,枪法又准,属于哪里都能找饭吃的人,立刻被接纳,继续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战事激烈,对土匪政府抽不出精力,只能听之任之。

民间又是越来越多的人外出逃难,这给黄八妹创造了许多打劫的好机会,但千不该万不该,她打劫了到上海避难的江苏无锡的富人杨邦藩、孙振球等八户人家。

这八户人家的关系网十分复杂,子女亲戚多在国民政府任职,这下犹如捅了马蜂窝,国民政府立刻派军围剿。

黄八妹被抓捕归案,还好她来这里的时间短,还没有被完全信任和委以重任,仅是一个小头目,这反而让她牵扯不多,没有被枪毙,仅被收押。

当时江苏奉贤南桥(今上海)有一个乡绅,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为了自保,联合地方上的权贵组建了团练。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名乡绅打听后,认为黄八妹不仅枪法好,还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于是花钱疏通关系,把黄八妹捞了出来。

中日战事吃紧,团练被国民政府收编,黄八妹身为女子,被歧视了,被打发回家。

乡绅大喜,把黄八妹留在身边当保镖,为自己撑胆。

黄八妹这个时候无家可归,加上感谢乡绅的救命之恩,自愿以身相许,做了这名乡绅的小妾。

黄八妹不会女工,在家无聊,干脆在镇上开了一家茶馆,许多人听闻她的传奇经历都慕名而来,生意火爆,还被上海的《申报》报道过。

如果按正常情况,不出意外的话,黄八妹会这样当一辈子富婆,和老公、儿子安享人生。

然而,1937年8月13日,日军突然发动“八·一三”事变,日机、日舰对奉贤南桥、奉城一带狂轰滥炸,接着日军在金山卫海滩登陆,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百姓伤亡惨重。

黄八妹的茶楼被日军飞机炸毁,她的男人和儿子被当场炸死了。

黄八妹无比愤怒,在她的字典里血债必须血偿,黄八妹散尽家财,购买枪械,组织了一支300人的队伍,与鬼子展开游击战,频频得手,搞得日军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对黄八妹下了必杀令和悬赏令。

黄八妹的队伍由于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枪支弹药是越打越少,为了解决枪支的问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决定找杜月笙帮忙,为了掩人耳目,避开日军暗杀,她化妆成乞丐。

在杜月笙的推荐下,黄八妹以上尉军衔的职位和她的队伍一起编入淞沪别动队。国仇家恨,他们在淞沪战场与日军浴血奋战。

战前1万多人的淞沪别动队在淞沪会战后只剩下不到2000人,其余人全部牺牲,血染沙场。

黄八妹随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人马被国民政府改编为“江南挺进总部第三纵队”,黄八妹任纵队司令,在平湖一带以游击战的方式继续抗日,专门袭击小股日军。

这种打法令日军非常愤怒,日军少佐米山和黄八妹多次交手吃尽苦头后,干脆绑走了黄八妹的母亲逼她投降。

黄八妹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位农村老妇人,但在大义面前非常硬气,脾气刚烈,不愿意拖累黄八妹,趁日军不备,撞墙自杀了。

黄八妹目眦欲裂,誓杀日本人米山少佐为母复仇。

米山少佐非常谨慎,身边重兵防护,从不会单独外出,但此人最大的弱点是好色。

黄八妹决定用女人作饵,她派出了手下的一员女将,名叫细妹,17岁长得水灵又标致,机智灵活。

至于击杀地点,黄八妹选择在日本人占据的平湖县城内干掉米山,因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敌人越容易放松警惕。

几天后,接到情报的黄八妹安排细妹一身红妆恰好出现在米山走访的布店。

米山一下子看直了眼,细妹装作害怕,疾步离开,米山见状哪里肯放弃,急忙追了出来。

细妹引着米山转了几个小巷后进了一家院子。

护卫米山的两名日本兵非常识趣,不敢打扰长官雅兴,自觉在门外面守着。

米山摩拳擦掌一个人进去,刚穿过前院进入后院就被枪顶住脑袋,接着嘴里塞上破布被五花大绑起来。

同时在院门口,一个卖小吃小贩挑着担子出现,殷勤招呼那两名日军士兵吃喝。

两名日军在此陪嫖看赌,实属人间痛苦,想着少佐在里面快活,我们也不能亏待自己,当即坐下吃喝起来,无意留心院子里面的动静。

米山手脚被绑后,腰里别了两把枪的黄八妹对米山说:“你不是要抓黄八妹吗?我来了!”说完亲自用刀结果了米山,然后不慌不忙从后门离开。

前门的两名日兵吃饱喝足,小贩挑着摊子离开后,左等右等不见米山少佐出来,细细一想,米山少佐可没那么持久的战斗力,平常都是一二三就买单。

感觉不对劲的两人大着胆子进去,发现米山少佐已经乘风归去,回东瀛去了,再看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封城也晚了,黄八妹她们已经安全撤退出城。

黄八妹在平湖杀敌的故事被人传颂,越传越神,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司令官顾祝同听闻后非常好奇,我辖区内竟然出了这样的人物,于是下令召见黄八妹。

黄八妹英气勃勃,顾祝同很是欣赏,而且她出手阔绰,把顾祝同周围上上下下全部打点一番,这些人对她交口赞誉,不久黄八妹被顾祝同升任少校。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黄八妹因为是土匪出生,且为女性,国民党只给了她一个“平湖县参议员”的虚职,有职无权。

这令黄八妹心灰意冷,同时担心自己当初杀业太重,引人报复,黄八妹闭门谢客,每日吃斋念佛,远离是非。

实际上,黄八妹的心一直未静。

辽沈战役后,国民党损兵折将,正规军几乎消耗殆尽,于是黄八妹又被人想起来了。

汤恩伯委任她为“浙江省绥靖第一团团长”,上校军衔。黄八妹立即抛下青灯佛影,重出江湖,召集旧部,驻守平湖。

然而天下大势已定,黄八妹的出山根本无法扭转历史的车轮,溅起一粒水花的可能性都没有。

黄八妹的军队在平湖被解放军击溃,她带领残部负隅顽抗,屡败屡战,从杭州湾口的大洋山岛、舟山群岛、大陈岛,一直打到海南岛,最后跟随败军撤退到台湾。

到了台湾的黄八妹和她的余部此刻完全失去了利用价值,国民党每月只发给她们一些寥寥的老兵津贴,根本不够养家糊口。

黄八妹作为女性首领,部下接纳了不少女性悍将,面对生活的窘迫,黄八妹领着这些女兵放下武装,拾起红妆,她们在新店大坪林办了个“大陈义胞妇女技工互助合作社”,靠做缝衣补鞋的生意,勉强度日。

1982年5月4日,黄八妹在台北去世,终年77岁。

黄八妹的一生错综复杂,从良家少女到匪首,从打游击的散兵游勇到抗日淞沪别动队的上尉,从女战士到纵队司令。

但无论如何,黄八妹坚决抗日,气节可赞,在她死后被艺术刻画为双枪老太婆,渲染成众多抗日女巾帼们的人生缩影。

0 阅读:29

嘉州干史人

简介:制造业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