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可以坐着?学坐分3个阶段,别让4个因素影响宝宝发挥

我是懒妈妈 2023-11-13 16:00:16

解锁新身份之后,很多新手父母还没能从最初的喜悦和激动中走出来。每天看着宝宝可爱的脸庞,就会觉得无比幸福。

不过,随着宝宝的不断生长,新手父母也会萌发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宝宝成长路上,最为关键的一些节点。

对于新手父母而言,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提前掌握他们的身体发育规律,以及各个阶段的能力,真的很有必要。

老话说“三翻六坐九爬爬”,这让很多新手父母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

潜意识里觉得宝宝三个月的时候,就一定得要学会翻身;

六个月的时候,就一定得要学会坐;

九个月的时候,就一定得要学会爬行。

可事实,这句传统老话,只是老人总结的一些生活经验而已。

换句话说:这句话可以作为参考,但不一定是事实。

在了解几个月会坐之前,得先要了解宝宝发育的整个过程才行。

宝宝学坐的发育阶段,新手父母都知道吗?

宝宝学坐的过程通常分为几个阶段:

1、头控阶段:这是宝宝学会坐起的最初阶段。这个时候,宝宝能够自主控制头部,并且坚持一段时间。而这个动作,通常在宝宝出生两个月左右,就能简单做到。

2、倚靠坐立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能够倚靠在父母或物体上保持坐姿。他们的背部和颈部还不能完全支撑起上半身。这时候,宝宝需要借助外力,只要背后有依靠,他们都能短时间坐立撒,三个月之后就可以。

3、独立坐立阶段:当宝宝的背部和颈部足够强壮,能够支撑起上半身时,宝宝就可以开始独立坐立了。这个时候,离宝宝出生,可能已经过去半年之久,也就是老话里的“六坐”。

看来,宝宝学习坐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新手父母不能操之过急,得要给宝宝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稳步前行。若是太着急的话,会有“揠苗助长”的嫌疑,打乱宝宝的发育节奏。

除了时间之外,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宝宝坐立

第一个:生理发育

宝宝的生理发育是影响其坐起时间的关键因素。宝宝的脊柱、肌肉和骨骼等部位需要逐渐发育成熟,才能支持宝宝保持坐姿。

通常来说,宝宝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脊柱和肌肉还不够强壮,无法支撑起整个身体,此时宝宝只能靠躺着来缓解身体压力。

随着宝宝的成长,肌肉和骨骼逐渐发育成熟,宝宝才能够尝试坐起。这也是决定宝宝坐立时间的重要因素,因为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

第二个:平衡感

相信新手父母都听过“平衡感”这个词,宝宝什么时候学会坐,以及他坐的程度如何,都跟自身的平衡感有很大原因。

宝宝在坐起时,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以防止摔倒或受伤。如果宝宝的平衡感较差,就需要更多的练习和适应,才能逐渐掌握保持坐姿的技巧。

身为父母,要及时了解宝宝的身体情况,看看他是否有这些潜在的因素。平衡感,后期还会影响宝宝的运动能力,要多加注意。

第三个:营养状况

同样大小的宝宝,个体之间的差异却特别明显,有些宝宝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感”,看起来明显大很多。

这一切,都跟日常的喂养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若是宝宝长时间营养不良,或者缺乏某些身体生长的必要营养素,那他的身体能好吗?

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自然也会影响到他的运动能力。而坐,就属于宝宝的运动能力,所以营养方面要多加注意。

第四个:练习机会

还有一点就是,后续的练习机会也会影响宝宝坐的时间。没有什么事情是生来就会的,宝宝前期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坐的技巧。

若平时总是抱着宝宝,或者将他放在推车内,没有给宝宝独立尝试坐的机会,那他学会坐的时间,肯定要比别人晚一些。

都说熟能生巧,在坐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前期,宝宝可能坐的不稳当,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他反复练习,后续都能跟得上节奏。

写在最后

宝宝学会坐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身为父母,要了解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和个体差异,顺便给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和引导,助力宝宝的每一次新技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017

我是懒妈妈

简介:亲生的 亲生的 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