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初甘井子法院家事少年法庭进社区开庭释法

海天融合 2024-05-10 21:25:57

(中国时事新闻网大连中心主任张添强 通讯员大律)

彩礼来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历史悠久。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蕴含着两个家庭对“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望。但是,近年来,彩礼花样不断翻新,彩礼数额持续走高,有人罔顾家庭经济情况,盲目将彩礼多少视为衡量爱情的标准;有人认为彩礼越多越显得自己有面子,攀比之风悄然蔓延。这不仅背离了彩礼的初衷,使给付方家庭因彩礼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不利于社会文明风尚的弘扬。

2021年以来,“中央—号文件”连续三年对治理高额彩礼、移风易俗提出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人民关切,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的婚嫁新风。

5月10日,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法庭,联合甘井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辛寨子街道辛归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开庭释法活动。

在社区模拟了一场因索要高额彩礼导致的离婚案件。原被告都是二婚,原告卖了房子给了女方80万元的彩礼,结婚一年后因为婆媳矛盾生活琐事要离婚。原、被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法院作出判决返还大多数彩礼。大家表示非常有教育意义,一致认为高额彩礼并不能保障婚后家庭幸福,一旦结婚后还可能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不仅不利于婚姻关系的建立和长期稳定,甚至容易引发两个家庭之间的对立、矛盾和冲突。李师傅说,我儿子最近准备结婚,没想到女方开口要66万元彩礼,我和老伴都是工薪阶层,这对我来说压力太大了,只能想办法四处去借。我儿子婚还没结,我就先替他欠一屁股债。

活动中,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法庭庭长崔小红以案说法,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针对彩礼认定范围、彩礼返还原则等内容为居民们现场解读新司法解释。同时结合办案实践,阐释高额彩礼对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倡导大家拒绝攀比,不要将高额彩礼作为衡量婚事的标尺。

现场还同步开启“居民文明公约我承诺我践行”联名承诺活动。由辛归社区书记向大家介绍辛归社区居民文明公约内容,倡议辖区居民,更新思想观念,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培育文明家风。最后,邀请社区居民在条幅上签名,自愿践行文明公约,使文明风俗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活动结束时,居民们表示:“这样的开庭释法活动非常接地气,贴近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我们点赞!”

接下来,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法庭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立足社会现实,注重通过案件审判,倡导建立以感情为基础的,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实事求是地处理彩礼返还问题。既要依法保障妇女权益,也要考虑高额彩礼对给付彩礼一方生活的影响。我们也将继续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导父母从子女家庭幸福长远打算,理性对待彩礼给付,让彩礼定位于“礼”而非“财”,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未经作者授权,转载与搬运文图需注明出处】

0 阅读:0

海天融合

简介:海纳百川之中! 由于工作需要仅提供()投稿发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