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十胜”,蒋介石有“十败”

历史客栈 2024-05-23 11:01:15

在20世纪,毛主席和蒋介石是两位风云人物,两人斗争了20多年,最终毛主席取得了完胜,建立了新中国。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能打败蒋介石呢?

下面,我们就用《三国演义》中的“十胜十败论”,来看看毛主席的“十胜”和蒋介石的“十败”。

第一胜,理想。

毛主席从小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身居韶山,心怀天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后,更是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真理,立志于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和目标,才让毛主席始终孜孜以求,努力拼搏,最终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

而反观蒋介石,小时候性格顽劣,好勇斗狠,长大后以“耀我中华完我贵”为座右铭,起初也以“革命”为目标,但取得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后,就彻底忘记了革命的理想,打击异己,嫉贤妒能,把国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产,“耀我中华”没有实现,只是实现了“完我贵”而已。

这样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领导人,失败只是早晚的事。

第二胜,战略。

毛主席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战略家,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还是抗战时期的“论持久战”,包括建国后的“大三线”、“两弹一星”、“中美建交”,都是足以改变历史的大手笔。

毛主席看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利益。

而蒋介石,看的却是眼前的利益,谁能给他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他就重用谁,丝毫不顾国家大计、民族未来。

当然,他也不是不想,而是他的思想境界达不到毛主席那个高度,只能盯着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蝇营狗苟。

第三胜,战术。

有人曾经评价蒋介石,说他不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而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其实,蒋介石的“战术”水平也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明。

李宗仁曾经说过,蒋介石的指挥作战能力只相当于一个连长,超过一个连他就指挥不了了。看看解放战争时期老蒋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操作,还真是如此,国民党军之所以屡战屡败,老蒋的瞎指挥要负很大的责任。

反观毛主席,虽然以战略家著称,但他的战术水平同样是顶级的,比如在红军早期的反围剿战役中,就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都取得了大胜。

而且,毛主席还提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战术,最有名的就是“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堪称红军最高明的战术。

老蒋战略不行,战术也不行,还拿什么跟毛主席斗?

第四胜,用人。

一个领导者,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用人,在这方面,毛主席就是一位伟大的典范。

毛主席用人,是真正的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是哪里人、谁的人,都会得到重用,比如红四方面军的将领,虽然之前都是张国焘的人,但毛主席仍然一视同仁,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并没有因为张国焘的原因而打击报复。

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所以,毛主席是用“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把大家聚拢到了一起,而不是靠什么裙带关系、搞小团体。

反观蒋介石,跟毛主席恰恰相反,靠的就是裙带关系、搞小团体。

蒋介石用人讲究三个标准,一是浙江老乡,二是黄埔学生,三是对自己绝对忠诚。只要符合这三个标准,你就是能力再差,也会得到重用,比如陈诚、汤恩伯、胡宗南等人,而如果不符合这三个标准,你就是能力再强,也得不到老蒋的信任,比如白崇禧、张自忠、孙立人等等。

所以,毛主席身边的人才越来越多,而蒋介石身边的人才却越来越少,谁胜谁败已经不需要多说了。

第五胜,独立。

毛主席一生都在坚持独立自主,当我们还很弱小的时候,可以求助于别人,但是,必须要在双方独立自主、平等交往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强大的一方盛气凌人,想要我们屈服,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毛主席的这个思想,给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重新注入了强硬的基因,新中国取得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中国人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完成的。

而蒋介石,却好像一生都在到处求人,求日本、求德国、求英国、求苏联、求美国,为了让外国人支持自己,不惜低声下气,委曲求全。

看看蒋介石的日记就知道了,经常可以见到他在日记里骂人,委屈得像个大家族里的偏房小媳妇,让人看了都憋屈!

跟着这样的老大,真是连头都抬不起来!

第六胜,品德。

毛主席的品德,如日月之光,照耀万物,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温暖。

早在上学时期,毛主席就立下了“三不谈”,包括“一不谈金钱,二不谈身边琐事,三不谈男女问题”,参加革命后,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无论人性多么险恶,毛主席都保持着自己的光明磊落,从来不搞什么阴谋诡计。

毛主席不是没有过低谷,但是他从来不自怨自艾,等到重新上台后,也从来没有打击报复,而是用高尚的品德和革命情怀,让大家一起为革命而奋斗。

反观蒋介石,却毫无品德可言,早年时在上海,加入过青帮,倒卖过股票,进过赌场,上过青楼,堪称一个五毒俱全的小混混儿。

后来登上高位,蒋介石也是靠的勾心斗角那一套,爱钱的给送钱,爱名的给送名,爱女人的给送女人,只要你能支持我,什么要求我都能满足你。

所以,国民政府到处腐败横行,勾心斗角,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七胜,性格。

毛主席的性格,开朗幽默,豁达大度,跟他交往的人,无不感到如沐春风。

毛主席虽然长期身居高位,却毫无架子,无论对待高官显贵、学者文人,还是将军士兵、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谈笑风生,每个人都敢在他面前开玩笑,梁漱溟曾经佩服地说:“使我终生难忘的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风貌和气度,他披着一件皮袍子,有时踱步,有时坐下,有时在床上一躺,十分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料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

而蒋介石,却性格阴沉,不苟言笑,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感到很紧张,浑身不自在。

陈明仁是黄埔一期学生,原本是蒋介石非常器重的将领,1949年率军起义后,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后来,陈明仁感慨地说:“我过去在蒋介石面前,总是很紧张,生怕说错一句话,蒋介石也很严肃,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亲切关怀的话。但是在毛主席面前,我感觉非常轻松,毛主席轻松幽默的话语,让人非常温暖,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一个让人轻松愉快,一个让人紧张害怕,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第八胜,文采。

毛主席的文采,已经不需要多说,有人曾经评价说:“毛主席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四大家族。”还有外国人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在抗战时期,蒋介石有一次看到毛主席发表的一篇文章,生气地对秘书们说:“你们看看这篇文章,你们写得出来吗?”秘书怼他说:“这是毛自己写的。”

重庆谈判时,毛主席用一首《沁园春·雪》轰动了整个山城,蒋介石组织了一大批人写词,想要压倒毛主席这首词,结果,只是徒增笑耳。

蒋介石本人会写文章吗?不得而知,但他是写过日记的,而且坚持写了50多年,几乎一天都没断过,这份毅力还是很值得称赞的,但水平嘛,也就是流水账而已,连短文都算不上。

毛主席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文章,他的那些著作,直到现在也仍然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万个蒋介石也远远比不了的。

第九胜,后代。

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喜欢也最器重的儿子,原本有着非常远大的前途,却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年仅28岁。

有些人不怀好意地说,毛主席让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就是为了给他积累资本,将来好接班。其实,只要对毛主席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

毛主席一向主张自食其力,无论是他的子女还是亲戚朋友,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吃饭,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大碗的饭,绝不能想要靠着毛主席帮忙,安排一个好工作。

所以,毛岸英即使没有牺牲,也不会得到父亲的特殊照顾,更不要谈什么“接班”了。

而蒋介石,却从一开始就准备好了要让蒋经国接班的,只是因为民愤太大,才不得不先传给了严家淦,等三年后再传给蒋经国。

说到底,蒋介石就是一个有着浓厚的传统思想的人,心里想的还是封建帝王那一套思想,完全不像是一个现代社会的领导人。

第十胜,影响。

蒋介石去世于1975年4月5日,毛主席去世于1976年9月9日,只相差了一年,但是,两人在后世的影响,却有着天壤之别。

毛主席去世后,他的名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仍然对他无比尊敬,在他的老家韶山,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人参观膜拜,络绎不绝,即使是很平常的日子,去参观毛主席的故居都需要排很长很长的队。

对中国人来说,毛主席已经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他的那些著作和思想,也仍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重要力量,长盛不衰。

而反观蒋介石,因为儿子蒋经国继续掌权,在那几年还看不出什么异常来,但是等到蒋经国1988年去世后,蒋介石的名声就开始不断下降,他在很多地方的雕像也都被拆除了,如今的台湾人再提起蒋介石,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了。

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当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就很适合毛主席和蒋介石,当掌权的时候,可能还看不出来谁高谁低,但是等去世多年后,谁还能继续得到人们的热爱和尊敬,才能说明谁更加高明。

这就是毛主席的“十胜”和蒋介石的“十败”,那么,还有没有“十一胜”和“十一败”呢?欢迎大家来补充。

(参考资料:《毛泽东传》《蒋介石传》《雄才伟略毛泽东》《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完胜蒋介石实录》)

4 阅读:196

历史客栈

简介:《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