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小学生沉浸式体验虚拟交规课堂变身小志愿者寒假宣讲交通安全

学习公社 2024-01-22 12:10:47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充实志愿服务力量,开拓中小学校园志愿团队,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联合新京报发起了西城“小手拉大手 文明交通志愿行”活动。

来自西城区陶然亭小学、展览路第一小学、北京育才学校、宏庙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涭水河分校以及北京小学红山校区三年级至六年级小学生们在接受新京报专业的主持培训、西城区西单大队交警张冲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以及实地探访北京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后,将作为志愿者“上岗”开展校内宣讲,并在家长带领下走上西城区各交通路口进行交通安全志愿服务。

“小志愿者”与西城交警面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小志愿者”们在新京报资深音频主播包宇琨带领下,接受了专业主播的语言表达培训。来自西城区西单大队的交警张冲警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交通安全文明知识的讲座。课堂上,张冲为同学们播放了一些包含交通事故和交通不文明行为的影片,并邀请同学们化身“小交警”,指出影片中违反了交通规则的地方,判断交通事故的责任方。

张冲教同学们交通手势。新京报记者 实习生 张湘涓 摄

模拟驾驶、虚拟交规课堂

沉浸式体验交通安全

在高速中,突然遇到奔跑而来的动物该怎么办?行驶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系好安全带?遭遇车祸,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

“害怕!在车里头朝下的时候感觉快要掉下去了。翻滚的车辆让我感受到了事故的危险,也理解了安全带的重要性。”在北京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的“虚拟交规课堂”,同学们坐在可震动的座椅上,佩戴VR眼镜,沉浸式体验到车祸带来的危害,并学习了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同学们通过VR眼镜体验虚拟交规课堂。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摄

同学们还进行了救护体验、安全带碰撞体验……在模拟驾驶体验中,同学们通过控制刹车踏板来避免车祸,学习到了旁车制动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在安全带碰撞体验中,通过模拟相同速度重量下体验人员不系安全带发生事故后的危害,同学们加深了对安全带重要性的认识;在“行人交通安全知识”互动环节,通过路口交通信号灯场景模拟,讲解员引导同学们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西城区小学生们参加“小手拉大手 文明交通志愿行”活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摄

通过学习和参观,同学们提升了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他们也将作为“交通小卫士”志愿者在寒假中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持“旗”上岗,宣讲交通安全知识。

记者丨徐彦琳 王贵彬

编辑 缪晨霞 王硕

校对 刘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