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之后再无默克尔,老对手欧尔班称,若她在,不会有俄乌冲突

邵永灵 2022-10-12 17:04:14

据环球网报道称,近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访问德国,他还出席了10月11日德国媒体《柏林日报》举办的一场活动,就目前的俄乌局势发表看法。他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透露,普京在俄乌冲突爆发的前夕就曾告诉他,俄罗斯将尽一切努力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同时他还与默克尔进行了会面,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称,欧尔班表示,如果默克尔还在位,就能够避免乌克兰冲突。因为她是一位坚强而明智的政治家。正是由于默克尔的努力,2014年才避免了严重的对抗。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爆发的一个根本就是“北约东扩”,2月24日凌晨,普京在电视电话中,曾提出了在乌克兰境内要开展的三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中立化”。从1997年开始,北约开始进行东扩,1999年完成第一轮东扩,随后经过数轮东扩,到了2013年、2014年,北约扩到了乌克兰。之前俄罗斯国力微弱,对北约在东欧的东扩采取了态度,但当北约东扩到乌克兰时,俄罗斯无法再忍受,随后“克里米亚危机”、“顿巴斯危机”相继爆发。这也为2022年俄乌全面冲突爆发埋下伏笔。

2021年、2022年俄乌危机不断加剧,俄罗斯与美国、北约有关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谈判无果,最终不欢而散,随着顿巴斯危机的不断加剧,原本一纸协议、一个承诺就能够避免的冲突最终还是爆发,而且还持续至今,乌克兰难民大量涌入欧洲,世界能源价格高涨,欧洲能源危机不断加剧。

欧尔班与默克尔是老对手,他说的是事实,而非奉承

欧尔班在会面默克尔时所说的有关“默克尔在位,俄乌冲突能够避免”的话绝非奉承,而是某种程度上的事实。事实上,欧尔班与默克尔的关系并不睦,两人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根本就属于两个截然相反的阵营。

默克尔属于传统的欧洲政客,是欧洲传统的政治精英,而欧尔班则不同,尽管欧尔班受到欧洲传统教育并长期在欧洲传统政治氛围中摸爬滚打,但其从意识形态方面属于极具保守色彩的右派,更准确地说,应该属于民粹主义,这一点倒是与特朗普非常相似。所以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欧尔班是首个表态支持特朗普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欧尔班本人也被称为“中欧版特朗普”。

在默克尔时代,欧尔班在问题上都与默克尔针锋相对。例如欧尔班长期秉持“反移民”的立场,当中东难民大量涌入欧洲之时,欧尔班强烈反对默克尔的接纳移民的政策,同时在匈牙利国内选举法以及其他司法改革的问题上,欧尔班也与默克尔以及欧盟也是矛盾频频。

所以从此前欧尔班与默克尔的个人关系以及截然不同的政见、意识形态分析,欧尔班绝非是因为见到了默克尔而说的奉承话,而是某种事实。

默克尔之后再无默克尔

一直以来,默克尔是坚决反对吸纳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在2008年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会议上,默克尔与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齐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提出了否决票。这一历史被乌克兰所记住,今年3月份,“布查事件”发生后,乌克兰曾喊话默克尔和萨科齐,要求他们来布查小镇看看悲惨情况,并要求他们道歉。乌克兰所说的就是2008年默克尔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一事。

不过后来默克尔拒绝了乌克兰这种说法,也拒绝道歉,并表示正是她的努力给了乌克兰8年的备战时间。事实上,在2014年之时,俄乌两国之间的危机已经在不断加深,北约东扩到乌克兰,外加“克里米亚危机”、“顿巴斯危机”,俄乌两国的冲突也是一触即发。按照2014年乌军的战力看,其根本无法与俄军相抗衡。

在紧张时刻,默克尔再次出马,在她与奥朗德的斡旋之下,俄乌两国达成了“明斯克协议”,乌东危机得到极大的缓解。对乌克兰来说,他是赢得了8年的和平。2021年10月默克尔卸任,2022年2月份,俄乌冲突爆发。中间时间仅仅相隔4个月,这难道是巧合吗?

在默克尔时代,默克尔一直作为欧洲的重要领导者频频与普京进行会晤,而在此期间,普京与默克尔也形成了一份特殊的政治友谊。而默克尔由于长时间的执政,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有着丰富的外交智慧。所以如果默克尔还在的话,当俄乌危机不断加重之时,默克尔完全可以代表欧洲去俄罗斯与普京展开协调,俄乌危机很有可能会如2014年那样被大大缓解。

而默克尔之后呢,欧洲的现状非常堪忧。无论是继任的舒尔茨还是一心要继承默克尔欧洲领袖地位的法国总统马克龙都无法达到默克尔的高度,也无法产生默克尔式的影响力。这可真是“默克尔之后再无默克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默克尔也对乌克兰局势进行了几次发声。如“西方应该谨慎对待普京的言论”、“欧洲要实现永久和平,离不开俄罗斯”。这可真是欧洲少有的明白人。默克尔时代结束之后,俄乌冲突爆发,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被大大削弱,只讲政治正确的欧洲新一代政客纷纷加深了与美国的联系,被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之上,欧洲的能源危机不断加深、价格不断高涨,民众不满加剧,欧洲战略自主无从谈起。

2 阅读:535

邵永灵

简介:军事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战略,军事战略,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