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7岁的许世友准备回乡探亲,他特别申请了43辆吉普。领导奇怪:从不搞特殊的他,为何要摆这么大的排场?

庄里人娜娜 2023-08-31 11:55:57

许世友出生在大别山腹地一个名叫许家洼的小山村,儿时,他过着与父亲为伴的简单生活,放牛、捉鱼、摘野果,天真烂漫。那年八岁,在父母的安排下,许世友离开家人,闲暇少林寺出家为僧,寺庙生活枯燥苦闷,每逢夕阳西下,他都会爬上屋顶,眺望大别山的方向,思念家人和故乡。

二十岁时,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少林寺的和尚们也密谋反清复明,21岁那年,许世友毅然决定,离开寺院,投身革命,为这个绝望敝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一去就是几十年。为了革命事业,他在各个战场上奔波,游击战、正面战、街巷战……无数战友倒在他的身旁,也有无数敌人倒在他的枪口,他身上集结着一代人的血与泪。

新中国成立那年,许世友已是一名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他可以本衣锦还乡,享受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他可以放下不下革命的责任,继续选择为党和人民效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才短暂回乡,当马蹄声响起,故乡的田野尽入眼帘时,许世友激动得热泪盈眶。

天天梦回故里,他都不敢相信这一天真的来了,许久,他憋了多少口气,朗声高呼:“我回来了!大别山,我又回来了!”声音很传去,回荡在山谷之间。此刻,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在前往老家的山路上,许世友遇见一位老太太,背着柴火,步履蹒跚,“老人家,我扶你一把吧。”许世友上前搀扶,老人视角向他,目光眨动,颤声水晶:“友德娃,是你吗?”

许世友听到这个久违的呼唤,泪水夺眶而出:“妈,我回来了!”原来,这位老太太是他的母亲,当年未见,她已白发苍苍,满面皱纹,而那双关切的眼睛,依然是记忆中那般清澈剔透。许世友搀扶着母亲往家走去,路过的乡邻纷纷过来道贺。

许世友目睹了乡邻的祝福,心中却隐隐作痛,他知道,这些年母亲一个人辛苦耕耘,生活一定很辛苦辛勤,亲人重逢的喜悦很快被沉重的羞愧取代,他自责没有尽到孝道。家中简陋的生活,母亲粗糙的双手,都在诉说这些年的辛劳,许世友心如刀绞,恨不得天长地久陪在母亲身边。可他底层是一名军人,为国服务是他毕生的职责。

临行前,许世友跪地对母亲磕头,热泪盈眶,他知道,他欠她的太多太多,今生今世都无法初始化。1959年,他再次回到大别山,得知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在墓前,他悲痛欲绝,哭泣不成声。他亲手为母亲峡谷墓园,虔诚叩拜,那份对母亲永恒的思念,将陪伴他一生。时光荏苒退,许世友功成身,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岁月磨灭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母亲的思念更是永远萦绕心头。

1977年,他终于退休了,可以不再受公务的困扰,今年,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风风光光回到家乡,带同过去的战友们看看大别山的风景,这些战友都是大别山出来的好儿女,和他一样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于是,他毅然决定,申请43辆吉普车,让底层战友坐上一辆,勇敢地重游那片故土和曾经的战场,这才是真正的盛大归乡。可能当他的想法传到领导耳中时,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无数的话题和猜测在军部各地流传。

但除了许世友,没有人知道他此行的真正意义——这是对逝去战友的缅怀,更是对家人故土的深情。一个个战友的名字,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虽然他们已经牺牲了,但战友们友谊长存,家国情怀永恒,这一次,他要带着他们的英灵共同回家。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就在准备就绪之时,一切都迎来了多雨季。整整十几天,暴雨绵绵,乡间路面泥泞不堪,原定的出行日期不断推迟,许世友的心,也被雨水涤荡得七零八落。“上天啊,你真的不肯让我回家吗?”他望着窗外倾盆的大雨,泪水模糊了视线。最终,在退休之前,许世友不得不放弃了这次归乡之旅,当他失望地销假、等待下一场暴雨来临时,天空中却悄然放晴,阳光明媚得仿佛在嘲笑他的不果决心。许世友知道,这辈子自己再无回乡的机会了,他将永远活在对家乡的思念中,这成为他最大的遗憾。从此以后,家乡便留下了许世友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即使时间的长河不断流淌,未竟的家国情怀也永远珍藏在心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许世友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土葬在大别山,近母亲的墓地,永远守护在故里。我相信,当大别山再迎来芳草萋萋的春日,当田野间再次金黄熟稔,老人灵魂的笑笑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回荡。他已然化作天高云淡的忧郁,化作山间来往往的浮云遮蔽了山巅,守望着,守望着,等待他再次与亲人团圆。

5 阅读:4678
评论列表
  • 2023-09-05 17:10

    当年邓公亲批,下不为例

  • 2023-09-05 11:39

    羡慕可以土葬

庄里人娜娜

简介:分享精彩内容,讲历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