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摄影作品是因为什么?如何去看摄影作品更高效?

玩点摄影 2024-05-21 13:12:5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面对一幅摄影作品,会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看不透作者具体想要表达什么,或者看不出来为什么这种作品能够获奖。

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站在观众的角度,我们很难通过一张照片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思考,但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更好地去体会照片背后的深意:

1. 背景信息

有些摄影作品是有背景信息介绍的,如拍摄时间、地点、主题,或者是更为详细的介绍,这些背景信息对于了解照片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

特别是对于纪实新闻类的摄影作品来说,文字介绍能更全面、客观地将作者的体会、思考体现出来,观者也能更好地感悟到照片背后的深意。

背景信息不一定通过文字等方式展现出来,有时就隐藏在照片中,像是拍摄地点、拍摄环境、时间等因素我们能比较直观地看出来,而一些细节信息则通常会隐藏在容易被忽略的元素中。

如人物的衣着、行为等都可能含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因而我们在看一张照片时不要只关注主体,也要以探索的眼光去主动挖掘其中的信息。

2. 单张作品与组图

从国际摄影赛事的角度来看,目前单张作品组别是非常“卷”的,获奖作品在各方面需要趋于完美才更容易受到青睐,因而在欣赏单张作品时,我们基本都能一眼看出个大概。

而组图作品则相对没有那么“开门见山”,很多人会以单张作品的评价标准去评价组图中的某一张作品,这是不合理的,因为组图需要“组”起来去看,即以一个全面、动态的眼光去看待整组作品,将每张单独的照片联系起来。

另外,拍摄组图、欣赏组图都是一个非常锻炼摄影思考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照片顺序、封面选择、元素分布等方面去考虑其背后的逻辑和“讲故事”的能力,这无疑能加深我们对摄影的理解。

3. 技术

在欣赏摄影作品时,技术方面的展现相对来说是比较浅显的内容,只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实际拍摄经验,就能看出个大概。

不过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各项技术背后的目的,以及它是如何服务于主题的。

如我们之前分享过的一张车站照片:

很明显这张照片想要表现车站繁忙的景象,而作者使用长曝来制造出人流拉丝的效果,虚化的人物更能突出匆忙感;并且左上静止的工作人员与人流形成动静对比,进一步衬托出了繁忙的情景。

这便是简单的技术背后的目的与作用。

4. 联想与隐喻

有些照片不容易理解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思考埋的比较深,以隐晦的方式去表现出来。

如我们之前分享过的2024荷赛亚洲地区获奖作品,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摄影师都选择用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物体去制造隐喻,让观众产生联想:

“隐喻”在摄影中的作用 | 荷赛获奖者如何用隐喻强化照片表达?​

当然,这种联想和隐喻不好驾驭,也容易弄巧成拙,还免不了被过度解读,但是仅从观者的角度来说,发现、想象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锻炼思考过程。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