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大学落地河南省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淡泊的面条 2024-01-25 13:01:18

国家政策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这是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为的是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神舟飞天、高铁飞驰、巨轮远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工程不断“开张”、大国重器接连“刷屏”,背后的“功臣”正是千千万万名一线工程师。

“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领域的最高荣誉,获得这个奖章是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荣誉。

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章

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章正面和背面

2023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共有81名个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2024年1月19日 ,“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1名个人获颁奖章和证书,50个团队获颁奖牌和证书。

他们中,有大工程、大装置的核心骨干,也有新技术、新发明的领军人物;有年过七旬依然奋战一线的“老工匠”,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90后”……他们都是创新路上不停歇的领跑者,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从建筑、能源与化工领域到装备制造领域,从信息电子领域到农业、医学与环境领域……这些受表彰的卓越工程师们覆盖了很多重点工程领域。来自企业的个人和团队占比较大,凸显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从以上的新闻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国家工程师团队越来越重视,重奖为国家各个工程技术领域做出伟大贡献的工程师、科技工作者、技术工人等。也说明了工程技术领域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的贡献,毋庸置疑的重要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建设领域中起着大功率发动机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英文名称: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简称工程院)于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先后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实施了教育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课题研究、《中国制造2025》,举办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中国工程管理论坛、冶金与材料工程学术会议等论坛会议。

据2023年1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904人、外籍院士108人,已故院士320人、已故外籍院士22人,建有7个专门委员会、9个学部。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国工程院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技术界的顶尖级大师的摇篮,是工科领域的大师汇集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对国家的各项工程领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引领作用、指导作用。

众所周知,理科是纯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工科是科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提高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能力,从而为人类造福。所以,工科专业转化为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简单直接,比如机械工程专业直接可以造出来各种机械设备,汽车,轮船;土木工程专业直接可以修桥铺路,建造高楼大厦;电气工程专业可以建造火电站水电站,搞远距离高压输电。

河南省

河南省基本情况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大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107]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1-2]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三代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在河洛之间凝聚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辐射性统治格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河南省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是全国文物大省。河南历史代表文化为“中原文化”。

截至2023年3月,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含1个省直辖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1180个镇、586个乡、692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

2022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613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为9.5:41.5:4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106元。

河南省GDP总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五名。

总结:河南省户籍人口一亿多,经济总量较高,但是人均GDP较低;高等教育落后,双一流大学只有两所高校,211工程大学只有一所,没有教育部直属大学和985工程大学,在中部地区的省份中属于高等教育洼地,希望多支持和鼓励新建一流大学和高精尖大学落地河南,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力量。

河南省工业发展情况: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有河南能源集团、宇通客车、郑州日产、洛阳轴承、洛阳矿山机械、洛阳耐火材料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的企业。

河南能源集团

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轴承

洛阳轴承

2023年,作为全国工业大省,河南紧紧抓住打造重点产业群链这个战略抓手,加快推动产业链重塑和价值链重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全国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24年,河南将从7个方面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打造重点产业链,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换道领跑,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发展动能保障。

2023年,全省上下凝神聚力育群链,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大集群,超硬材料纳入国家重点产业布局,比亚迪乘用车及动力电池、上汽乘用车二期、中原油田高纯度大规模绿氢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在这一系列发展利好支撑下,1至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高于同期全国0.7个百分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2.7%,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

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发展目标是同比增长6.5%,以工业较快增长为全省GDP加快增长提供新支撑。为了达到这样的发展目标,全省将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工业稳增长作为新型工业化坚实基础,二是把“7+28+N”群链作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支撑,三是把深化技术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主要引擎,四是把聚焦“六新”突破作为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五是把“一转带三化”作为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抓手,六是把打造企业雁阵作为新型工业化力量载体,七是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新型工业化强力保障。

在投资驱动方面,着力稳重点行业,盯重点地区,扩有效投资,力争竣工达产重点产业项目1800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000个以上,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上,按照既有部署,聚焦培育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N个细分领域优势特色产业链,完善产业群链工作机制,健全产业群链协同体系,优化产业群链支持政策,夯实产业群链发展载体,争取在超硬材料、现代农机、电力装备、新型高温材料等领域创建1-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技术创新方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持续布局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创新联合体等,力争每条产业链建设或嫁接一个变革性创新载体。2024年,全省拟新增省级产业研究院10家左右,争取在超硬材料、轴承与齿轮等领域创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在搞工业发展转型,促进各个工业企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所以要加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促进工业企业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赢得更多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从国家宏观政策、中国工程院和河南省的基本情况分析来看:

第一、中国工程院研发和引领的各领域的工程技术,需要和各个工业企业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落地生根,发挥技术的优势,施展自己的才华,贡献自己智慧的力量,转化为高科技产品,创造物质财富,造福人类。

第二、河南省拥有雄厚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企业,工业基础较好,但是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需要一大批的拥有丰富工程技术知识和经验的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加盟,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紧密集合,就地转化为新的科研成果,开发和研制出一流的高科技产品,打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造福人类。

第三、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优势明显。便于中国工程院大学落地后进行科研和出差交流。

第四、河南省是人口劳动力大省,但是不是高素质人才大省。如果中国工程院大学落地河南,和各个工业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园,工业园等,就地搞科研成果转化,可以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和改造几百元的青年农民,转化为高级技工和技术能手,加快企业的发展,肯定在新郑保税港区、洛阳保税港区等地建立和孵化出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为比亚迪、华为、富士康、海马汽车等汽车提供产业链的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当然,河南省应该以最大的诚意,愿意提供一流的优惠条件,向中央争取中国工程院大学落地河南省,助力中原崛起!

希望河南省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成功了就翻身了,一举多得,化人力资源优势为人才资源优势,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中国梦!

最后,需要中国工程院大学和河南省双方共同努力,合作共赢。

0 阅读:5

淡泊的面条

简介:建筑设计师,高级工程师,教育观察者,文艺青年,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