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绣:失落的皇妃?一生坎坷,为何晚年却被老天眷顾,得以善终?

闻学天史 2024-05-13 21:59:42

1921年,这时的溥仪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于是,敬懿、荣惠、端康三位太妃和父亲载沣商议给他选个皇后。

这消息牵动了无数王公贵族想让自己得女儿成为溥仪皇后的候选人,尤其是出身于额尔德特家族华堪想借溥仪选后的机会重新光耀门楣。所以文绣就成了他心中的人选。

文绣天资聪颖,又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很是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喜爱。彼时文绣刚十三岁,宫中就传出溥仪即将选后的消息,于是,文绣成了尔德特家族华竞选皇后的最佳人选。

叔叔华堪和文绣母亲商议好将她送去选秀,文绣得知要把自己送去选秀时,便以寻死拒绝母亲的决定。

但叔叔华堪却说: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你的母亲和妹妹考虑啊。你进宫了,家里的经济有所改善,你母亲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文绣听后,同意了。

额尔德特·文绣,小名蕙心。父亲端恭年轻时科场屡败,后袭祖荫,得任内务府主事。母亲汉族蒋氏是继配,育文绣和妹妹文珊。

其实,在端恭去世之前家道已经没落,蒋氏只分得极少的钱财,孤儿寡母,日用见蹙。蒋氏虽然尚有一些私储,仍带着女儿们在花市承接挑花的针线活儿,赚些生活费用。

文绣虽小,却非常地懂事,经常给母亲搭把手,挑花挣生活费用。后来,文绣八出想读书,母亲蒋氏并没有答应。但文绣没有放弃。面对文绣的坚持,蒋氏只好妥协,并为她取学名傅玉芳。

但,叔叔华堪希望她能为了额尔德特家族挑起担子,进宫去选秀,就这样她答应进宫了。

在溥仪看来四人的照片中,文绣的相片似乎看得更顺眼,于是用铅笔画了一个圈。这意味着文绣就是溥仪选中的皇后人选。

不过,后宫的几位太妃就不干了(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皇后人选都过了大半年了还未定下来。溥仪无奈,便在婉容的照片又画个圈。(好家伙,这是盲选啊?)

但荣惠太妃又出面协调,让溥仪将文绣改为皇妃,为了后宫得以平衡,溥仪只好将文绣改为皇妃。

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与婉容举办大婚典礼。(虽说文绣先婉容一天嫁给溥仪,但在她和别人的眼里,毕竟她只是妃,婉容才是后。)

而且溥仪在新婚当夜对文绣的态度很冷淡:“下去歇息吧!”便丢下了文绣独自一人度过新婚之夜。

第二天,溥仪又与婉容完成了大婚。但溥仪对婉容的态度和待遇要比对文绣好很多。

这也让文绣心里觉得酸溜溜的……

不过,文绣和婉容起初的关系也算亲密。溥仪为了提高文绣的英文水平,他还特意给文绣请了英文教师,专门教授她英文。

溥仪为婉容取英文名“伊丽莎白”,文绣为自己取英文名“爱莲”。文绣聪明好学,每日给几位太后和婉容请过安后,便回到自己宫中读书,认字,她十四岁活得比人家四十岁还规律和佛系。

偶尔婉容觉得无聊时,也会来找文绣聊天;有时兴致来潮,也相互写信传递想法,但性格活泼的婉容常会因为不注意言行惹得文绣不悦。(其实,懂得,都理解文绣,她也没那么小气,她只是心里憋屈……)

婉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会写信给她,逗文绣开心。(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这种奇妙的时光应该会一直延续下去,可是……)

1924年,冯玉祥推翻北洋政府,还颁布一条是“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公告,这也标志着溥仪已不是清皇帝。迫不得已,溥仪只好带着一家子从紫禁城搬离,来到了天津居住。

后来,溥仪因为文绣的一些不中听的劝说,对她生出厌恶之情,每每都对文绣冷眼相待。(不爱也没少伤害,实在悲凉啊!)

在天津居住的这些年,婉容和文绣都迎来了各自人生的转折点。

溥仪把静园里里外外点缀一新,但静园越是富丽豪华的,文绣的生活却越来越凄凉。

婉容对文绣的也是爱理不理的态度。也不再视文绣为姐妹,开始对她斤斤计较,挑剔不满。后来文绣开始用大烟聊慰孤寂。

文绣本就有文才,她实在不甘心被婉容这样挤兑,有时也会针尖对麦芒地与婉容争辩几句。(就说谁没点脾气啊?)

后来因婉容的故意冷落,二人的矛盾越来越大,加上溥仪总偏袒婉容多,让文绣心里很不平衡,日子一久,文绣心生悲凉,自觉此生无望,意欲自杀,幸好被太监及时拦下。

后来,溥仪允许她的妹妹文珊进园开导。

妹妹的到来给她带来了生机。

文珊见姐姐生活得如此郁闷悲苦,也鼓励文绣离开溥仪,去追求自由和幸福。在妹妹的鼓励下,文绣终于放下了。于是,文绣决定与溥仪离婚。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与皇帝离婚的皇妃。

之前,文绣为自己的出逃做了周密的准备。

文绣先是偷偷交给玉芬一千银圆,让她与文珊在外边请律师,按新法律起诉。(好在,当时还有钱请律师。)

不过,文绣要与溥仪离婚的消息不胫而走,各报纸纷纷发表评论,众说纷纭,溥仪亦请律师与文绣谈判,无果。

1931年,文绣正式起诉溥仪,要求与溥仪离婚。溥仪也没辙,只好答应和离。(反正自身都难保了,随便吧!)

文绣终于获得了自由!

离婚后的文绣回到了北京。文绣本想投靠母亲,但她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中小学教师,所以在那住了下来。

岂料,被人查出了傅玉芳本名叫额尔德特·文绣,之前的身份是皇妃。由此,严重地影响了文绣的工作与生活。不得已,文绣辞去了教师的工作,与妹妹文珊一起隐居。

文绣用溥仪给她的赡养费在德胜门内的刘海胡同买了一座有九间房子的小院居住,并雇请了四名用人。(唉,可惜,她的好景并不长……)

后来妹妹改嫁,文绣独居。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城沦。文绣也找到工作,很快,溥仪给她的赡养费便花光了。

随后文绣将居处卖掉,另租住处生活。后来妹妹文珊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文绣再次做起了挑花工。

文绣在租住的那两间小屋简陋挑着花活儿。即便收入已经十分微薄,还不得不忍受地头蛇的欺侮。有好心人劝她再嫁。

虽说与溥仪离婚时被命令不得再嫁,但溥仪此时自顾不暇,自身难保的境遇,哪会有心管这些啊。所以对于再婚这件事,顺其自然,遇到了,她也会抓住幸福。若不能遇到,文绣也宁可独身以终,死而无憾。

不过此后,文绣为了躲避纠缠,迫不得已,她不停地更换住处。(此时,已经过上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1946年,经张明炜介绍,文绣开始与刘振东接触。对于再婚,文绣慎之又慎。虽然从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成为中年妇人,但对于婚姻,文绣绝对不将就。

文绣认真对待这次缘分,她与刘振东在相处的过程中,始终被刘振东的直爽本分而感动。之后,文绣和刘振东结了婚。

这是文绣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自由恋爱,自己做主,嫁给了自己所爱的人。 她不再提起皇宫中的那些事,每天只料理家务,不轻易出门。闲暇之余便是读书写字。

她与刘振东一样,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这应该是文绣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吧。)

1948年,时局陷入紧张状态,刘振东与文绣想去天津,但又传来天津解放的消息。二人守在家中,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好在,新政府没有为难他们。

此时的文绣更加苍老了,眼中因为历经沧桑而失去了光华与神采。她见证了大清的结束,历经了纷乱的时局,但她始终坚信,将来会有好日子。

不过在1953年,文绣因心肌梗死去世,年仅四十五岁。她去世时,丈夫刘振东陪在她身边。 如此看来,文绣的晚年终是被老天眷顾了一回的,因为在她的人生终点有爱人陪伴在身边。

写到最后

其实,无论是婉容跟溥仪,还是文绣和溥仪从结婚以来就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她们在爱情上始终是缺失的。

他们三个离开紫禁城之后,溥仪被废,成为平常老百姓,按照第一顺序,妻子自然是婉容,文绣作为曾经的皇妃,位置尴尬,既没有名分,还要承受婉容的挤兑。所以说,文绣当时的压力很大,她清楚地知道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溥仪身上,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跟溥仪离婚。中国历史上敢放弃皇帝的女人,千百年来只有她一个。

不过,文绣的离婚对婉容而言,应该是一种提醒,即便和皇帝在一起婚姻不幸福,也还是有解决办法的。但是,婉容不愿放弃皇后的光环,选择继续忍受,依然把自己的生活和前途寄托在这个“丈夫”身上,可是溥仪连自己的人生都掌控不了,怎么可能保护她呢?最终的结局比文绣还悲凉,如此看来,文绣还是被老天眷顾的,最后获得自由,得以善终!

0 阅读:157

闻学天史

简介:放他三千裘马去,不寄俗生,唯贪我三枕黄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