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在日本投降前后的日子

隔海看美景 2023-01-14 12:51:03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夕,《台湾新报》在8月8日有一则新闻登在重要的版面上。

“敌人以暴虐无道的手段,轰炸中小城市,造成平民、妇人,甚至孩童的大量死亡……这是非人间的杀人行为”。报纸公布的死亡统计,有964名,其中男性440人,女性524人,而十二岁以下孩童有234人。

这是广岛原子弹轰炸的报导。

台湾人从可以读到的有限消息里,早已看出胜负。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军方强征民间铜铁物资时,甚至连中学生也被强征入伍,就已败象具现。

1945年2月,台南人林书扬还未足岁就被征召入伍。部队中大多是嘉南一带的农村青年,他们在晚上部队熄灯后,偷偷来找林书扬,请他教一句英语,只要一句:“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农村青年认为,美军攻陷菲律宾之后,就会攻打台湾,如果美军登陆被捕,就可以说出这一句。他们单纯的想法是:美国是中国的盟邦,也许这样,就算被逮捕,也不会被亏待吧。

在美军的轰炸之下,台湾许多人都疏散到乡下,以躲避战火。谢雪红在关了12年之后,回到台中市,后来疏散到台中山区的头汴坑,靠几分地过活,食物不够,只能种地瓜、蕃薯过日子,鱼肉完全断绝,要买白米得去黑市,他们买不起。

而原台共党员苏新则在出狱后,回到台南,靠养兔子过活。此时食物全面管制,不能私自屠宰猪鸡等,得上交给政府,才能到一点补偿性的肉食。为了帮助农民缺乏肉食的困境,苏新还写了一本教农民如何养兔子的书,至少兔子是不必上交的。

简吉则是回到凤山,他的活动能量太强,在农民之中影响力太大,干脆被看管起来。表面上,他是“皇民奉公会”的成员,但主要是加以监视,随时报到。

一般民间过得苦哈哈,田园荒废,粮食缺乏。这种情况下,连一些日本军官也认为战争拖不过这一年。

民间流传着:美军攻取的岛屿都是全面扫射清理,不会留情。

天可见怜,美军没有攻打台湾,跳岛政策直接攻向琉球。琉球之后,就是日本九州了。

而美国在不断轰炸日本后,认为日本军部仍有负隅顽抗,决战本岛的决心,遂投下两颗原子弹,提早结束了战争。

天皇宣布投降时,林书扬还记得“那一刻胸中的沸腾,解放的喜悦和对未来莫名的欢欣期待的心情,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在嘉义的街头,开始出现教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各种教中文歌曲的知识分子。老一辈的汉文老师被重新找出来,教大家学习中文。皇民化政策之后,汉文教学被全面禁止,只能悄悄的教,现在终于可以公开了。受了五十年日本教育的台湾人,彷佛一夕之间回到自己父祖的文化,许多人像吴新荣那样,把祖先的牌位摆出来,取代那被强迫摆上去的日本神道,用古老的仪式,焚香告祭祖先:台湾光复了。

谢雪红回到台中市,有一个月的时间,她连络朋友,找住的地方,希望日据时期被停止的社会运动团体可以重建,开始找人筹组〈人民协会〉。她梦想建设一个新台湾。

台北的陈逸松找出一盘以前从大陆偷偷带回来的唱片,在王井泉的山水亭那里播放。现场一起听的还有吕泉生。

吕泉生,1916年生,台中人,台中一中毕业后,留学东京的日本东洋音乐学校,本来主修钢琴,因为有一次意外跌伤右手臂,只好改习声乐。他是台湾第一个采集民谣的乡土音乐家。1943年,〈厚生演剧〉在永乐座公演“阉鸡”的时候,他用两首具有台湾民谣的合唱曲〈六月田水〉和〈丢丢铜仔〉,让观众非常感动,轰动一时,整个演出非常成功。没想到日本警察看到这样轰动的台湾民谣,受不了,第二天就加以取缔禁唱。

吕泉生在山水亭一听到国歌,就让他们多放几次,在现场把五线谱和歌词写下来,再找人借了钢板、钢笔和油印纸,油印出来分发给民众。他还高兴的到街头去教唱。

虽然国军还没来,中国政府的接收工作不知如何展开,但日本总督安藤利吉8月24日对台湾将交还中国政府的谈话,刊在报纸上,等于阻止了军人的台独政变,也为台湾的前途作了明确表示。大家定了心。

社会也已经悄悄的开始发生变化。有喜悦的活力,有民间的生气勃勃,也有隐隐透出的犯罪与不安。

看一下当时的报纸就知道了。

“一到了夜晚就好像被上了色彩般的有着朝气与活力,店与店不断地接续蜿蜒,从万华车站到龙山寺这段路间,这些店就代表着新台湾的象征吧。

牛、猪、鸡、鸭等的肉在店里贩售,高高堆起的肉引起市民的好奇心,可以想像人们已经褪去了严酷战争的色彩,激烈战争的反动是历史的逆转。高声呼喊的贩卖声及客人的哄声,充分反映出大家从战争阴影下解放出的自由。市民的购买力也赶走了烦恼。鲑鱼一斤16元好吗?芝麻油四瓶28元可以吗?牛肉一斤16元好吗?市民们终于可以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

往龙山寺的一隅,有露天的赌博场,眼神锐利的男子在掷骰子的时候,十元钞票就在赌桌上看着你来我往。另外,在小学里,有五位男子也从衬衫的口袋里拿出钱混杂着玩。市民抱持着必胜必赢的决心,这民族特有的侥幸心理在战争结束后,更是强烈的表现出来。

在赌场的旁边,则是一间有古早味的服饰店,三件四百元,像这样一举跃进的人生,就宛如走马灯一样,是不会再重来一次的。此外,还有士兵的鞋、军队用的衣物,这些都是战争后的遗产。新生的台湾,强而有力的生命力,就由龙山寺广场这里开始燃烧。和平的战争行列,就在全台湾一致的步调,持续下去。(文/杨渡)

0 阅读:22

隔海看美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