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共赴博物馆美好未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举办5·18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扬眼 2024-05-18 22:45:26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主题日当天,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五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让更多游客和市民们走进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和研究功能,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以“永不消失的遗产”为主题在国际博物馆当日举办系列活动。

18日上午, “‘永不消失的文化遗产’主题征文比赛颁奖仪式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举行,来自南京市各文博场馆、社区和文明实践站、文博志愿者群体的代表们齐聚一堂。据悉,本次征文比赛以“永不消失的文化遗产”为主题,请学生们针对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出土文物、遗址历史、建筑特点,以“小小讲解员”的视角,思考并进行了讲解词的再创作。来自郑和外国语学校的李应乐凭借《香水河桥遗址》获得了此次比赛的特等奖。

当日上午,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还组织了半日研学营“琉璃塔里的传奇”,孩子们跟随老师了解了“大报恩寺”和“琉璃塔”的前世今生,认识国宝琉璃,研学活动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兴趣,孩子们不仅能欣赏文物,学习历史、文博知识,还能体验博物馆员的工作日常,自己动手“修复文物”,充满了乐趣。

作为国际交流的文化枢纽,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近年来一直在文物遗址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力,并打造了中国首个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积极发挥数字创意对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变革作用。18日下午,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以“数字创意赋能博物馆作为体验式教育场景”为主题举办一场国际沙龙,邀请到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前解说部主任Steven Swaby、Punch drunk合作制作人、国际知名创意制作人Rosalind Coleman、东南大学中德城乡与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易鑫、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李萌以及iF设计奖获得者、设计师张若宸等几位国际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的专家代表担任嘉宾。行业大咖与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教育从业者及青年文博爱好者,共同讨论博物馆在当前全球文化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

Steven Swaby以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数字化演变展开分享,他认为,数字、互动和沉浸式技术将继续改变博物馆的体验,塑造独特的知识共享和社交空间。Rosalind Coleman围绕Punch drunk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理念,阐述了数字创意如何在群体和个人层面满足个性化需求,任易鑫则从金陵文学组景中城市景观格局演化及空间关联为切入点展开论述。随后几位专家学者开启圆桌论坛,与现场的青年文博爱好者们答疑交流。中外嘉宾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出发,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数字创意如何赋能博物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改善博物馆访问体验,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计划持续利用其作为体验式教育场景的优势,扩展其数字化和互动式展示项目。博物馆将继续作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各种创新方式,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来讲述更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同时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据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与伦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等多所院校机构合作举办了“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大赛邀请全球青年创意人士为大报恩寺设计一个沉浸式数字创意展,现已收到了来自13个国家,34个城市,61所高校,共588份参赛申请,这些有趣的数字化创意最终将于7月初南京创客马拉松决赛中集中呈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