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他还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都在坚持文学创作,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还有很多文章被纳入中小学教材当中,比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这些都被归入重点学习的教学大纲中,每当讲起鲁迅的作品时,老师也会变得亢奋起来。
然而,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经过一轮又一轮教材改革后,重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中,含“鲁迅”比例在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却变成了红极一时的明星,这让学生和家长很是费解。
原本,大多数学生根本就不追星,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当红明星出现在试卷上时,学生们也是一脸懵,想不通为何会用明星代替文人前辈们,他们在学术界取得的成就,可不是明星能代替得了的。
当红明星频频上试卷,鲁迅却被无情移出教材,学生不想追星都不行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领域想得到发展,就需要不断引进新思想,只有勇于做出改变,才有可能做到与时俱进,但有时候与时俱进并不见得是好事,就比如在中小学教材革新一事上。
针对中小学教材的修订,近些年质疑声越来越大,学生和家长不为别的,只是不能接受原本充满正向意义的文章、古诗词、文言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陆续被无情移出教材,其中移出最多的就是鲁迅的文章。
要知道80后、90后上学时,语文教材中有关鲁迅的文章,不仅老师会重点讲解,甚至很多鲁迅的文章都需要学生备受,以此表示对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也希望学生们能学到鲁迅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
如今,当年学习鲁迅文章的80后、90后相继成为家长,时隔多年再次翻开现在的语文教材,竟然惊讶的发现原本含“鲁迅”比例极高的教材,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鲁迅的文章了。
对于家长和学生的质疑,相关部门给出的解释简单又潦草,大致意思是鲁迅所写的文章过于太有深意,并且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太大,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与其勉强,不如用其他文章代替。
只是对于这样的解释,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并不买账,尤其是在现在的试卷上,时不时就能看到当红明星,有家长忍不住质问:难道这些明星就好理解了?然而,对于学生和家长的质疑根本没人解惑。
追星是把“双刃剑”,既然掌控不了,就不要轻易改变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频繁的出现在镜头前,再加上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学生想关注任何一个明星,其实是件非常容易实现的事,但追星这件事终究脱离现实生活了。
所以说,追星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本应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用本该学习的时间去追星,势必会影响到学习,当然,也不排除正向追星的情况。
在最近几年中,的确时不时就能曝出学生追星成功事件,简单来说,一个学生因为喜欢一个明星,为了能离自己喜欢的人近一些,她开始努力学习,最后成功考上和演艺事业相关的大学,并且经过不懈努力,最后在行业内取得优异的成绩,也成功见到了明星本人。
不得不说,这样的事情的确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沉迷追星的学生都慢慢忽略了学习,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连升学考试都没能考出好成绩,最后只能在电视中关注着喜欢的明星,所以说与其将目光放在掌控不了的事上,不如珍惜眼前。
文章结尾
我们的国家在飞速发展和壮大,间接带动了国民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再也不用为温饱问题担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追求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
父母竭尽全力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想让他们无忧无虑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是家长的这种想法,慢慢变成孩子的放纵,在父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转移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可能等到父母发现时早就为时已晚了。
今日话题: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梦幻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