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我,不顾儿女反对,三十万回老家盖了房,房子建好,心安了

三楼有泡芙 2024-05-21 10:48:29

头条改版,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

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本内容为改编短篇虚构小故事,请理性观看,切勿对号入座】

我叫王万里,今年68岁了,从小就生活在老家的这个小村庄。去年退下了最后一份工作,正式成了个彻底的老年人。说实话,我的这段退休生活可没啥高兴的。

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能回来看看我和老伴。大女儿嫁到城里后,除了过年有时候回来一次,几乎把这个老房子当成了陌生人家了。再说这间快要垮掉的老房子,也实在是住着太不舒服。

窗户关不太紧,冬天都得盖几床棉被才能御寒。炕墙也起了好些道裂缝,生怕哪天晚上睡着就给塌了。厨房和厕所就更别提了,简直是陈年老窝了,根本不堪入目。

每次儿女们回来看我,看到这个环境就直皱眉头,还是那些陈词滑调,劝我们离开这个垃圾场一样的老家,搬到城里和他们一起住。

可我听了就恼火,心里老想:我这辈子几十年的家在这里,哪有那么容易就扔掉?

我常年在外地打工,挣了钱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供出去了。现在退休了,他们就管得太宽,整天操心我的身体和花销。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可我就是想在老家,自己独立过完余生。

去年春节的时候,我提出了个念头,就是拿着退休金和家里的一些存款,在老家盖间新房子住。可是,不等我把话说完,三个儿女就横眉竖眼地全部反对了。

我拗不过那三个儿女的反对,但心里也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在老家盖间新房子住。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背着儿女们,偷偷溜到村里的宅基地交易处看了看。

这村子虽然小,但有几户村民的子女挺有出息,在外头挣了不少钱,都搬到城里去住大房子去了。他们就把自家的宅基地低价甩卖,只要三万多块钱就能买下一块不小的地。我退下辛苦钱,加上家里还有些存款,一次性就拿出三十万块了。

这些钱放在城里是买不了啥的,但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已经是笔可观的数目了,足够在村里盖一所体面的小院落了。我一合计,心里是越来越高兴了。就这么愉快地拍板,弄了三块地,准备动工了。

没过几天,我撸起袖子就自个儿干了起来。先是雇人把地里搭的那间破旧的草房子给拆了,将场地平整一下。接着我就从村外的红砖厂包了一批最上等的新砖,还叫工人浇注了根根工蚝结实的水泥柱子。

村里还请了几个手脚麻利的木匠给操刀,很快那块滩地就杰然形成了一座小小的院落雏形。一进了夏天,我几乎每天都守在工地上盯梢,像个不比工人们差的小工头。家里的老伴和儿女们看在眼里,可着实头疼不已。

"爷爷年纪这么大了,别整天晒太阳辛苦了啊,赶紧回家歇歇吧。"

孙子孙女们来劝我,可我哪肯放过这个心头梦。日子一天天过去,新房子的模样越发清晰可见。当工人们抬进第一扇新做的木门时,我就激动得热泪盈眶。

女儿和儿媳妇们看着,也不再说啥了。他们知道,我是啥性子,一旦定了主意就改不了了。可儿子们就没这么好说话了,竟然找了村里的几个老同学来劝我。

我那两个死脑筋的儿子,实在是太固执了。他们非但自个没来看工地,还四处去找人来劝阻我。

有一次,大儿子请了我们村里的老党支书和老主任,还有他们俩的媳妇一起来说我。我正在工地上帮着工人们糊灰泥呢,见他们来了,我就放下手中的工具,擦了擦汗。

"万里啊,你可得三思啊!"老党支书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都快七十的人了,哪有这么大力气盖房子啊?再说,儿女们不是都不同意吗?"

老主任那厮也觍着脸说:"对啊万里,你儿女们现在都在城里挺有钱的,何必自个儿这么辛苦?他们的意思是让你们老两口也搬到城里一起住啊。"

两个老娘们闻声就开始絮叨起来:"就是啊万里哥,你看你都汗流浃背的,当心着凉着了。再说你们盖了房子,以后打扫卫生可就麻烦了……"

我倒沉下了火,站在那儿一句句反驳他们:"我才不要去城里呢,那地方我根本不习惯!再说我们老两口在这儿生活几十年了,身边可都熟门熟路的......"

见我执拗得很,老党支书他们只好摇摇头,认命地走了。可他们走后没几天,我那两个固执的儿子又找来了更恐怖的说客--我的老相好们!

那天我坐在工棚里歇息呢,听见外头有人叫好:"万里啊万里,你这老家伙可把我们给惦记坏了!"我一回头,就见我的几个老乡兼老战友模模糊糊地走了进来。

我的天,他们都七八十岁的人了,这还是第一次光临我的新房子呢!我连忙给他们让座位,心里也暖暖的。可没成想,他们来的目的竟然还是为了劝我放弃盖房子!

我的老战友们一个个都板着脸,看着我的新房子直摇头。我知道他们年纪都不小了,是真的挺操心我的。可我就是改不了决心,只想着盖好这房子,将来儿孙们就有处好好落脚的地方了。

"万里啊万里,你看看你,都快70岁的人了,整天晒太阳干活可受不住啊。"老王开口就说,"你儿女们不是挺有出息的吗,都在城里混得风生水起的,何必自个在家操这份心呢?"

"就是啊万里,你现在退下来了就应该好好享清福,怎么反而这么拼命?"老陈也说,"你再折腾下去,身子可就彻底垮了。"

我听着听着就有点没脾气了,"你们这是把我看成啥了?我平白无故花这么多钱盖房子?这还轮不到你们来劝我吧!"

大伙儿见我有点动怒,倒也沉默了下来。就在这时,我的老战友老刘突然说了一番让我哭笑不得的话。

"万里啊,我可明白你的心意了。你看,我们好歹也曾是个当兵的汉子,到了这把年纪,还总惦记着有间自己的屋檐可以钻进去。你我们这一辈人,哪有不希罕老有所依的呢?"

我听了倒松了一口气,从老刘嘴里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就是这个理儿啊,是不是你们也有同感?"

老刘笑着点点头,"当然有同感啦,这不都是咱们的心理阴影吗?只是你别太拼了,要多多保重身体才是。"

其他老头子见我们打起了商量,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换了下感受后,就陆续地告辞离开了。临走时,老刘还拍拍我的肩膀说:"按部就班地盖吧,我们老哥儿几个盼着你的新房子盖好呢!"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突然舒坦多了。是啊,我们这一代人,只是太希罕能有间自己的房子居住罢了。一想到儿女们将来能在这儿和我们团聚,我就感到无比幸福和安心。

就这样,我战胜了身边所有亲朋的劝阻,坚持将新房子一直盖到了底。等收到村里工人的报喜电话时,我是既兴奋又内疚。因为我实在太拼命了,把身体都给耗坏了。但一想到新房子终于造好,我就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收到工人们的报喜电话后,我就立刻卷铺盖回了老家,亲自去看自己盖的这所新房子。

一走进村子,熟悉的土香味就扑面而来,我的心情顿时轻快了许多。路过老邻居家时,他们见我回来了,都打着招呼问好。

看着眼前依旧熟悉的一切,我不禁感慨,自己这些年虽然在外打拼,但根在这儿,魂也没离开过这个我生我长的地方。

转过街口,我的新房子就映入眼帘了。矮矮的砖瓦房,青灰色的沥青瓦顶,中间挺起一个小小的天窗。虽然造型朴素,却给人一种亲切舒适的感觉。院子里还留有一小片空地,准备将来遮盖一个凉亭。我轻车熟路走进自家新房,喜不自胜。

推开房门,一股淡淡的木香味扑鼻而来。工人们没走样,装潢得整整齐齐,连厨房的灶台也已经打理得干干净净。

我环视四周,心里美滋滋的。虽然这房子小小的,只有几间卧室和一个小客厅,却浓缩了我一身的心血和期望。

我迫不及待地在新房子里转了一圈,坐在客厅的新沙发上,看着窗外熟悉的村落风景,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哗啦啦地掉了下来。

是啊,这所新房子不啻是我最后的心愿,如今终于能在这里扎根了。想到将来儿女们和孙辈们能在这里和我们团聚,我的心里就无比踏实。

没过多久,老伴儿也搬了过来,和我开始在新家里的生活。儿女们见我们安顿得这么高兴,也终于拗不过我们,纷纷搬回来住上一段时日。别提多热闹了,每到节假日,小院子里就座无虚席,全是一家老小的欢声笑语。

就这样,我们重拾了当年的家的感觉,好像老了也还能重新体会到前些年的那种幸福和温馨。我常常在晚上抬头看看明月,看看星星,感谢老天爷终于让我如愿以偿,圆了这个盖房的梦想。

回想起当初和亲朋好友们的冲突,我的内心也就释然了。是啊,追求梦想虽然艰难,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实现。有了这间全家人的家,我们便拥有了全世界。

在老家生活和在外打拼,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在老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和安心感。每一个转角、每一处景象,都让人感到熟悉和怀念。即使只是简单的乡村生活,却总能带给人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温馨与宁静。

那里有根植已久的人际关系网,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情谊。在老家,时光似乎放缓了脚步,让人有足够时日好好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

而在外打拼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是陌生而嘈杂的,到处都是竞争的气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带有一种利益的纽带,缺乏真挚的情谊。

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人感到生活节奏飞快,好像不疲于奔命就会就此止步。虽然打拼能带来经济上的回报,但内心往往空荡荡的,缺少满足感。

老家代表着根,是心灵的避风港;而外地则更多是给人攀登和奋斗的动力。有了根的稳固,才能在外飞得更高更远;而经历过外地的洗礼,才能更加珍惜老家的宝贵。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需要在根与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获得幸福。[熊猫]

【本故事纯属虚构故事,故事中的人、事均为虚构,目的仅为情节描述所需,方便阅读理解,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1

三楼有泡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