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联名、加盟……新茶饮圈的“焦虑”掩不住了?

长城网 2024-05-23 21:40:35

近日,喜茶12周年庆限时推出买一送一活动,不少产品低至几元一杯,让不少网友直呼“比蜜雪冰城还要便宜”。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新茶饮赛道竞争格外激烈,部分头部品牌将基础款饮品价格下调至10元至20元区间。同时,各品牌联名花样层出不穷,放下“姿态”,放开加盟,在趋于饱和的赛道中,种种迹象似乎都透露出,新茶饮品牌们的“焦虑”正在与日俱增。

喜茶低至4元/杯

新茶饮圈再度掀起价格战?

近日,喜茶为12周年庆做了限时优惠活动,消费者购买轻乳茶、茗茶、厚乳茶系列的10余款产品,可以参加买一送一活动。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用券后只要4元就能购买一杯,不少网友直呼“比蜜雪冰城还要便宜”。不过,不同城市适用的产品也略有不同。

“感觉喜茶已经变成我不认识的样子了。”南京市民孙女士最近使用喜茶小程序下单时注意到,喜茶在5月17日至5月21日推出了自取买一送一券,她下单轻乳茶系列产品购买饮品结算时,选择优惠券即可抵扣1杯最低价饮品金额。拿售价13元的小奶茉来说,折后每杯只要花6.5元。

5月21日,记者来到喜茶新街口的一家门店,即使是工作日的下午,店内也坐满了顾客。“卖得最火的是小奶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常店里这款饮品每天也就出一百杯左右,搞活动的这几天每天都要做三四百杯,“平价产品”成为流量密码。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新茶饮赛道的价格变动可谓“一波三折”。从人均客单价50元到30元,再到集体回归20元价格带。此前,奈雪的茶官宣推出“周周9.9元喝奈雪鲜奶茶”活动;甜啦啦推出8元鲜奶茶系列;古茗发布了周五会员专属活动,9.9元就可购买相应饮品;CoCo都可推出9.9元及12.9元单次卡,可免费核销一杯指定饮品……不难看出,多个头部品牌已经开始调低入门产品的价格,将基础款饮品价格下调至10元至20元区间,借此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热衷联名、放开加盟

新茶饮圈的“焦虑”掩不住

近日,奈雪的茶与美少女战士发起了联名,小程序点单套餐最低27元即可获得招牌饮品、变色杯和一杯纯茶兑换券。记者了解到,奈雪这次发售的联名周边包括6款不同色的变色主题杯,“自5月15日发售以来,销量都很不错,女孩子很喜欢。”新街口某店店员说,由于是自取订单才能选择不同款式的主题杯,所以这几天来店的顾客明显增多,连带着甜品销售量也上涨了。

有人天天买,只为了凑齐不同款的赠品杯;有人“豪”买6杯,只为一口气集齐,市民燕女士就是其中一员。“这次真的是斥‘巨资’为情怀买单了,平常奶茶喝得不多,但这次必须买。”她说,自己喝了一杯,剩下的都请同事喝了。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奈雪的茶、喜茶、茶百道、乐乐茶等品牌在内的17个品牌,在2023年前10个月共推出了106次联名活动,这是三天一个联名的节奏。联名常有,“惊艳”的联名却不常有,高频次的联名活动,让消费者对联名的猎奇感、敏感度双双下降。

变色主题杯

此外,2024年以来,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和沪上阿姨等品牌就争先恐后赴港上市,不难看出,新茶饮赛道更卷了。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市场环境,以往坚持走高端、卖高价的新茶饮放下身段,纷纷用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加盟。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底,奈雪的茶公布了2024年的新加盟政策,下调单店投资预算,从98万元降到58万元;书亦烧仙草直接推出“0加盟费、0服务费、0合作费”的加盟政策;喜茶推出2024年最新优惠政策,Q1签约的新店合作费全免;茶百道实施签约减免措施,新加盟伙伴开店总计最高减免可达27万元……

在趋于饱和的赛道中,种种迹象似乎都透露出,新茶饮品牌们的“焦虑”正在与日俱增。

开店速度赶不上闭店速度

新茶饮赛道“厮杀”加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约为3333.8亿元。随着新式茶饮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品类不断创新拓宽,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热情持续上升,预计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749.3亿元。

然而,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新茶饮行业陷入了高同质化竞争,市场饱和程度也已经达到了“三步一家茶饮店”的情况。壹览商业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26家新茶饮品牌现存门店量114906家,到4月结束却仅有110814家。门店数量净减4000+。也就是说,大量新茶饮品牌,开店速度比不上闭店速度。

《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小规模单店数量过去三年持续减少,多转为加盟品牌。中大规模连锁门店数量过去三年增速也在放缓。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步入2024年,新式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了比品牌、比规模、比营销、比产品、比供应链、比资本市场赋能,这样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竞争节点。对于茶饮品牌来说,2024年注定是“厮杀”激烈的一年。

不过,安永咨询认为,即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新茶饮行业仍然处于刚刚跨入成熟期的上升阶段,行业整体尚未出现巨头垄断局面,市场集中度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同时还有大量下沉市场需求有待释放。品牌应充分利用“双循环”思考“双挑战”,才能从容应对“双增长”。

来源:现代快报/现代+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