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完璧归赵是失败的外交事件,哪有蔺相如这样为君主办事的

ITsk剧场 2023-11-27 18:38:08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收到了秦国的外交召回秦昭襄王,得知赵王喜得绝世宝贝和氏璧后,希望能够用食物做成与赵国进行交换。

赵王担心受骗,于是便派蔺相如负责此事。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名垂千古的完璧归赵,让蔺相如成为不少人理想中的外交官形象。

然而,真正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却对蔺相如不以为然,甚至司马光还痛斥蔺相如是在祸国殃民。那这又是怎么回事?

完璧归赵的前因

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捋一下和氏璧的流转经历。和氏璧本来是荆山宝玉,卞和得后献给楚王,由此成为楚国的国宝。

那么,既然是楚国的宝贝,又是如何流落到赵国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楚怀王了。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迫于秦国的压力前去五官,与秦昭襄王会盟。

令楚怀王没有想到的是,在会盟时,秦国竟然不讲武德,强行将楚怀王扣在了秦国,并试图以此让楚怀王割让巫郡和黔中等地。

楚怀王虽然有些糊涂,但是在涉及国土问题上倒还相当强硬,宁死不从。

然后秦国就难受了,在德州的楚怀王被秦国扣押的消息后,楚国的反应也是相当迅速,立刻就派人去齐国把太子横给接了回来,继位称王,这就是楚顷襄王。

秦国眼见自己的谋算落空,索性也不再装了,直接发兵攻打楚国斩首五万,夺下了楚国十数座城池!

随后,齐湣王在孟尝君的劝说下,命令孟尝君为帅,联合齐军魏军韩军三国之力,帮助楚国抗击秦国,令秦国一时之间左支右绌。

于是,为了能够缓解自己的压力,秦国一方面派出使者分别前往韩国和魏国,与其求和,另一方面又偷偷放走了楚怀王,希望以此来搅乱联军。

可惜的是,楚怀王虽然跑回了楚国,却在边境又被赶了回去。可以理解,毕竟,你楚怀王要是回了楚国,那么楚国的这位新王应该如何自处呢?

要知道,在楚国,为了王位之争,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这种事也是常有。

就这样,好不容易逃出咸阳的楚怀王,却被自己的国人挡在了国门之外,无奈之下,楚怀王又只得北上去赵国寻求庇护。

但很不巧,彼时的赵国正是沙丘宫变时期,赵武灵王惨遭饿死,年幼的赵惠文王尚未领证,赵国自己都是一堆问题,又怎么会沾楚怀王这个麻烦?

于是乎,赵国不仅闭门谢客,还又把楚怀王送回了秦国。

没多久,楚怀王就死在了秦国,最终由秦国人护送着楚怀王的尸体,回到了楚国安葬。

是啊,我们都以为楚怀王是被秦国搞死的,樱曹指着秦国的残暴不仁,可是真正了解历史,你才会发现,玩政治的心都黑,谁也别说谁。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和氏璧流落到了赵国,并落到了赵惠文王的手上。然后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开始了。

秦昭襄王派使者告诉赵国,只要能将和氏璧交给自己,那么秦国就愿意割让15座城!而赵王在听了秦王的条件后,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觉得这就是秦国想白嫖。

可以理解,一来秦国在此之前确实有前科,二来,在战国,那个国君以开疆扩土为荣,军争不断的乱世之中,有哪个君王要是敢用财宝换土地,分分钟就得被自己手下的大臣砍死!

尤其是在秦国,这个扩张成风,以军功为荣的军国体制国家中,用土地换育碧,这种事情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吧,如果直接拒绝了,又担心给秦国发飙的借口,于是乎,正当赵惠文王左右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表示让自己去秦国,绝对不让秦国人占便宜。

赵王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于是乎,完璧归赵的故事开始。

完璧归赵及后续

在赵王的殷殷嘱托之下,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发了,来到了秦国后,秦昭襄王很高兴,在妃子的陪伴下,与偏点接待了蔺相如,并从蔺相如的手上接过了和氏璧一顿把玩。

眼看着秦王好像就打算直接把和氏璧拿走后,蔺相如灵机一动,便忽悠秦王说,这和氏璧虽然好,但其实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请让我给您指指看。

秦王没有多想,便把和氏璧乖乖递给了蔺相如。随后,蔺相如就双手举着和氏璧退到了柱前,痛斥秦王,指责秦王没有诚意,不尊重赵国。

秦王见状,立刻让你拿来地图,指着地图上的15座城池,表示自己一定会把这些土地割让给赵国。随后,蔺相如又要求秦王先沐浴三天后,再以隆重的礼仪完成这笔交易。

秦王想了想,觉得没有什么,就答应了下来。让秦王没有想到的是,蔺相如放了自己的鸽子!

再回到馆以后,觉得秦王估计就是想白嫖的。蔺相如让自己的仆人带着和氏璧一路化妆,逃回了赵国!

然后等到三天后,秦王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高高兴兴地准备接手和氏璧时,不仅发现自己被骗了,而且还又挨了一顿数落。

很是直截了当地告诉秦王,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如果大王您真的想要和氏璧的话,为什么不先把土地城池献给赵国呢?难道我们照顾还会反悔不成?

现在我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您就是杀了我也得不到。最终,秦王虽然愤怒于蔺相如耍了自己,但是最后也没为难蔺相如,让蔺相如回到了赵国。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完璧归赵。大多数人在谈及完璧归赵时,总是佩服蔺相如的不畏强暴,足智多谋。

可是司马光却对此不以为意甚至还认为, 从完璧归赵中,可以看到赵国为什么会亡于秦国的原因。

在司马光看来,和氏璧虽然珍贵,但这是一件无用的宝物而已。而蔺相如呢,却是一位真正有用的人才。

赵王为了守住一块所谓的和氏璧,却让蔺相如置之死地,这样子的行为怎么能称得上是贤明呢?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完璧归赵?或者说看待蔺相如呢?这一点不妨从之后的渑池会盟和长城之战中找到结果。

憋屈的将相和

在完璧归赵后发生不久,秦国的杀神,六国的梦魇白起上线!

公元前293年,当赵管还沉浸在完璧归赵的喜悦中时,白起率领十万秦军于伊阙之地会战韩魏24万大军,此战,白起全歼24万韩魏联军!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杀神之路!

公元前289年,白起再次领军在一个月内夺下了,魏国61座城池,迫使魏国割地400里求和,韩国也不得不割让了200余里,以求秦国罢兵。

此后,拥有了白起的秦军简直就跟开了无双一样,对着赵魏韩楚齐五国大杀特杀!而在这五国里,也就赵国相对而言还好一些,因为赵国也有一位绝世名将廉颇!

说起来,由于宣传原因,如今不少对历史一知半解的网友总是诋毁这位老将军。但事实上,能够被史记评为与白起齐名的四大名将,廉颇的指挥才能也绝对是战国顶尖之列。

至少,相比于那些动不动就被秦国攻破几十座城池的国家,在廉颇统兵之时,赵国与秦国勉强还能打得有来有往,至少没有吃太大亏。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蔺相如的又一次高光时刻,渑池会盟开始了。对于这场会盟,有关蔺相如是如何捍卫赵国尊严的,我就不想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了解。

在这里,我想要强调一些,被大家刻意忽略的,却是真正重要的地方。在赵惠文王决心去渑池与秦国会盟之前,廉颇就向赵王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点,希望大王带上5000精兵,以防不测。

第二点,希望大王能够允许我率领重兵在边境驻扎,以防秦军偷袭。

第三点,则是希望大王能够,定好会盟的期限,一旦过了期限,那么,请大王允许我等拥立太子登基。

相比蔺相如耍的那些嘴皮子,场面功夫廉颇的这三点主张才是保证的照顾免职会议盟不会失败的真正根基所在!

不然的话,嘴皮子有个屁用啊,一刀下去就什么都没了!弱国无外交,这可不是近代才有的产物!可以说,相比于蔺相如,廉颇才是赵国真正的擎天之柱!

再者说了,蔺相如算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吗?我是不敢苟同的,为什么外交和战争的目的都应该是为国家谋取实打实的利益。

可是蔺相如又到底为赵国谋求了什么利益呢?

没有啊,除了保住一块和氏璧,除了在会盟的时候骂了一顿秦王,出了口气照顾,还得到什么实际上的好处了吗?

什么都没有!看看人家张仪吧,那才叫做真正的外交呢!人家张仪是怎么操作的?

硬生生把跟楚国结盟伐秦的韩魏两国变成了秦国的小弟,并且拉着韩魏一同群殴楚国,从楚国的手上夺下了汉中600里沃野,重创楚国,令楚国失去了和秦国争雄的实力!

并助秦国,腾挪空间,为秦国争取到了攻灭巴蜀,安定西北的时间。什么叫做国士无双?单论对国家的贡献而言,张仪才叫国士无双。相比之下,蔺相如配给张仪提鞋吗?

可搞笑的是,在渑池会盟后,赵惠文王却让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请问,换了你是廉颇,你心里能愿意吗?

明明自己的贡献,才是最大的好吧?明明蔺相如除了骂人之外,什么都没做好吧?凭什么就跑到自己的头上了?

可即使如此,廉颇还不得不上演一场负荆请罪的戏码来求得蔺相如的原谅。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憋屈的廉颇

说起来,廉颇老将军这一辈子主打的就是一个憋屈。先是被蔺相如,这个没给赵国带来多少实际利益的人,站在自己的头上也就算了,之后在长平之战时。

明明大家都知道廉颇是赵国最优秀的将领,廉颇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挡住白起兵锋的将军。可是在秦国的反间计下,赵孝成王却还是把廉颇换了下来,让赵括上了。

于是乎,一场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军覆没!是有人说即使不换人,赵国也会输,但是败仗跟败仗也是不同的!

你让廉颇去,赵国最多也就是失去,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上党之地,再折损个几万兵马,可不像赵括一样直接把老底拼光啊!

也别说什么粮食不足,是照顾的粮食,确实比不上秦国,那为什么不能去抢呢?45万大军,给廉颇20万,另外25万大军不能去齐国,楚国,燕国抢吗?

要知道,即使是长平之战后,赵国也是能压着各国打的!

此外,大家只记得信陵君窃符救赵,但是有没有人想起为什么赵国竟然没被秦国干掉,那是因为廉颇在死撑啊!

长平之战后,本来秦国已经答应了赵国的求和,但由于赵王背信弃义,不肯割让土地。

于是秦国再次发兵攻打赵国,当时就是廉颇靠着临时拼凑起来的残兵败将,在邯郸城下竟然击败了数十万秦军,还斩杀了五万!

就问你厉害不厉害?

随后,面对第二次秦军的攻势,也是靠着廉颇的死守,让六国看到了希望。也给了信陵君里应外合击败秦国的机会。之后,燕国发兵35万攻打赵国,也是廉颇带着数万部队打回去的。

可以说,在长平战后赵国最危险的那几年,就是靠着廉颇的强势出击,才没让赵国凉凉,甚至还打了几场不错的胜仗。

可是即使廉颇为赵国如此操劳,但始终没有得到信任,最终更是不得不离开了赵国。

说一句,在廉颇离开的第二年,秦军再一次攻打赵国。这一次,秦国再次大胜斩杀赵军九万,夺下了37座城池!

而这种战绩,在廉颇为赵将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如果不是因为有李牧及时登场救援的话,那么赵国只怕早就没了。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赶走了廉颇之后,赵国又毁灭了最后的救星李牧。至于蔺相如,不好意思,他对赵国的作用真不大。

至少远远比不上廉颇。

0 阅读:135
评论列表
  • 2023-12-05 19:06

    豁出一副混不吝的样子

ITsk剧场

简介:静心创作“你”我从这一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