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到崇明来做什么

上海崇明 2024-05-23 16:16:38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其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维系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上海地处长江与东海交汇处,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当前,市生态环境局已牵头5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提出了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紧密相关的六大优先领域28项行动任务。

为此,在第24个“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崇明区生态环境局与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南大环规院”)展开合作,于近日启动长兴、横沙两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以科学研究、实地调查展现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下午2点多,鸟类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来自南大环规院的研究人员抵达长兴岛郊野公园内的指定区域,以样线法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

“长兴岛郊野公园生态环境好,是此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重点样区。”研究人员领队、南大环规院初级工程师赵浩浩介绍,“在开展鸟类调查时,我们会在建成区、绿林地和农田样区分别设置数条500米的样线,以此为基础观察记录区域内鸟类的全部物种和个体数量。”沿着规划好的样线,研究人员一路步行前进,不时驻足观察,利用望远镜、长焦相机寻找、记录样线两侧鸟类活动的踪迹,并即时记录上传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信息。

“看,那边树下有一只矶鹬”“正西方150米有一只池鹭在树顶高度飞来”“这个鸣叫声是金翅雀,数量不清楚”……专业研究人员经验丰富、洞察力强,各种鸟儿均逃不过他们的双眼和双耳。“在鸟类调查工作中,我主要负责观察发现和记录结果。”南大环规院初级工程师赵虎虎说,“刚才完成的2条样线中,我们在10个点位作了短暂停留,一共调查到了20多种鸟类。”这其中,既有喜鹊、八哥等常见鸟类,也不乏小鸦鹃、水雉等国家保护动物。据了解,因众多鸟类具有迁徙习性,根据季节不同而在崇明周边出没,接下来的一年四季,研究人员会多次来崇明开展鸟类调查等工作,确保调查结果全面反映本地生物栖息活动情况。

除鸟类外,各种小型陆生兽类也是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重要目标。几位研究人员钻进密林深处,根据兽类的生活习性,精心选择确定地点,在树干低处设置红外相机,用以记录一年周期内附近兽类的活动。长兴岛郊野公园作为重点样区,共设置了3台红外相机。

“红外相机主要是监测中小型哺乳动物等的活动,当有兽类在相机前方经过、发出动静时,它就会自动拍摄。”赵浩浩介绍,每台相机的电量足够拍摄数千张照片和短视频,设置完成后便能自动收集周遭兽类活跃的信息。“根据我们在长三角地区以往开展研究的经验,黄鼬、刺猬、老鼠等的活动最有可能被拍摄到。”

接下来几天,研究人员还将前往长兴、横沙两岛的数十个点位,对包括植物、大型真菌、水生生物等在内的各种生物进行详细深入调查。

生物多样性调查需要长期投入。区生态环境局联动南大环规院等专业科研机构,预计通过一年左右的深入研究,精确呈现崇明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数据,全面评估崇明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质量情况,为崇明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