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哥白岩松:被病痛折磨暴瘦50斤,睡3-4个小时,数次想自杀

梦录的东方史话 2024-05-23 07:06:28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编辑|泡泡

“自以为的真诚,不过是骨子里的做作。”

王朔这样评价白岩松。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只知道白岩松是个很成功的主持人,享受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而他紧锁着的眉心似乎也总是在关注着民众,在为我们寻找获得更好生活的办法。

毫无疑问,他自己绝对是个“成功人士”。

央视的“铁饭碗”一干就是几十年。

他劝我们把苦难当作财富,而一些年轻人并不这样认为。

只觉得他是没有遭受过切肤之痛,才那样轻松地谈苦难罢了。

但其实,白岩松一路走来也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容易。

他的确运气不错,可早年间经历的苦难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少。

01 争议重重

因为过于犀利的发言,白岩松没少被网友追着骂。

2015年6月9日,河北发生了一起特大枪击案。

一村民手持猎枪行凶,导致四死五伤,其中有两位死者还是因公殉职的警察。

次日,牺牲的那位公安局政委的妻子竟也想不开跳楼身亡。

这可是一桩大案子,也非常受民众关注。

白岩松作为《新闻1+1》栏目的评论员,也不免提到此事。

但他在新闻中使用的某些字眼却引起了网友的不满。

说两位警察是“死亡”,而没有用“殉职”“牺牲”这种感情色彩更浓厚的词语。

听起来比较平淡,不太偏向正义。

且他对凶手的称呼也只是“五十多岁的老汉”,而非“犯罪嫌疑人”。

听起来倒像是同情凶手似的。

因此,注意到这些细节的网友有点生气。

认为他作为央视主持人,应该有一定支持正义的立场。

而白岩松对此的回应是,自己只是使用了比较中立的说法。

他本人是尊重敬畏警察的,但在新闻报道中,他应该从事实出发。

保持客观,不能带有太强的个人情绪。

不得不说,白岩松确实很喜欢讲道理。

这一回应,竟然把话题给引申到了警察待遇问题。

不愧是知识面很广的主持人了。

去年他点评全红婵夺冠这件事的时候,也引起了网络争议。

因为他心目中的冠军是她的对手陈芋汐,所以似乎对她拿到冠军不太认可。

并将其成功归结于运气。

网友又怒了,觉得他这么说不合适。

全红婵的冠军明明是凭自己实力拿到的。

之后,在舆论之下,白岩松也向全红婵道了歉,表示自己评价不当。

而今年,他又因为提出了“有钱不愿花”的问题上了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网友认为他这种高高在上的主持人问穷人为什么不愿意花钱。

等同于“何不食肉糜”这种愚蠢的问题。

完全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在网友眼中,白岩松肯定是不缺钱花的。

他儿子从小接受的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大了就被他送到国外留学。

但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有这样的待遇?连吃顿饱饭都得计算好价格。

年轻人要为工作、为房子发愁。

对于中年人来讲,倘若家里有一个人生重病,半生的积蓄就得付之东流。

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哪敢随便乱花钱。

而且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大家本来也没太多钱。

收入有限,就更不敢消费了。

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让老百姓先有钱花,而不是催着他们去消费。

王朔还说,白岩松是个“有着莫名优越感的肉喇叭”。

他只会站在一个高的地方俯视众生,说出来的话没有自己的思考。

谈及优越感,可能白岩松确实是有的。

他的人生现在相对来讲比较顺利。

毕竟他获得的成绩大家都是能看得见的。

然而,他得来的这一切果真有那么轻松吗?

02 过往经历

白岩松的家庭条件并不算特别好。

8岁时父亲去世,10岁时爷爷去世。

母亲一个人带着他和哥哥两个孩子,经济状况上还是比较吃力的。

但是她依然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去读完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

小时候的白岩松很调皮,不爱上课,就爱跑出去玩儿。

成绩在班上只能排倒数,却不敢告诉母亲,反而把成绩榜给撕了。

母亲自然是非常生气,可就是奈何不了他。

后来,白岩松发现,成绩好也是有好处的。

自己跟哥哥在家的时候,家务活都是哥哥做。

但是哥哥考上了大学,不在家的时候,那些事情就都得交给他了。

大概也是长大了,想着要帮母亲分担,让她未来过上好日子。

白岩松开始努力学习,很快把成绩提了上去。

他考到了中传读新闻,真正变成了母亲期望的优秀学生。

到了大四的时候,他需要考虑未来工作的问题了。

白岩松去了国际广播电台实习,工作地点特别远。

他每天蹬自行车上班,累得要死。

然而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电视台却说不招人了。

毕业后,他被分到了《中国广播报》工作。

但这个过程也没有那么顺利。

就在交过报名材料之后,他被人给举报了。

离报名截止的时间没几天了,白岩松只能再挣扎一番。

他找了很多人,努力搜集证明材料,终于在最后一天交了上去,成功被录取。

随后,他平淡地工作了几年。

接着,便遇到了一个人生中的转折。

03 主持人的心酸与泪水

1993年,崔永元给他打来电话,介绍给他一个“兼职”。

让他去一个新开的节目中担任主持人。

白岩松欣然应允。

然而,换了单位他就傻眼了。

央视的活儿并没有那么好干。

作为一个内蒙人,他的普通话说得其实不是很顺。

而央视是说错一个字就要扣五十块钱的。

工作的第一个月,白岩松的工资被扣了个精光,甚至还要倒贴钱。

这时,他感到巨大的压力向自己袭来。

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还开始脱发,体重掉了五十斤,患上了抑郁症。

长达近半年的时间里,他都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幸好,这时还有妻子陪在他身边。

白岩松这个时候一无所有,还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妻子朱宏钧是他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的同事,并不介意他的经济情况。

儿子也是这一年出生的,这让白岩松更加有压力了。

妻子看见他这样当然不能不管,陪着他一起克服困难。

让他含着石头说话,练习各种生僻字读法等。

后来,白岩松真的有了明显的进步,普通话变得标准起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迈过了这个坎儿,他很快迎来了新的机遇。

1996年,他负责奥运会的报道。

1997年,他参与了香港回归的直播。

1998年,他勇敢奔赴抗洪前线进行报道,得到很多人点赞。

1999年,澳门回归和五十周年国庆这种重大活动也有他。

2000年,他又站上了春晚舞台,担任主持人。

白岩松读过很多书,见识是不少的。

他的谈吐不俗,又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十分幽默。

那时,他是央视最出名的主持人之一,非常受观众欢迎。

不仅一些重要的晚会和活动会邀请他,白岩松同时还是几个王牌栏目的主持人。

成了收视率的保障。

他站在最高点,处于人生的巅峰。

该拿的奖都拿了,似乎没了再往上爬的空间。

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没有了目标。

白岩松花了很长的时间调整状态。

之后,他重新开始,搞起了创新,并获得了新的成就。

他确实是优秀的,也生在了一个最适合他的时代,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结语

可能他的思维跟普通人确实有点不同,不懂得大众的心理。

但我们不能否定他的经历,否定他的成绩。

站在风口浪尖,白岩松注定要被大众的视线盯着,迎接赞美,接受嘲笑。

自己说出来的话肯定是要负责。

相信经历过以前那么多的事情,他的心理素质已被磨炼得足够强大。

或许克服舆论也是一个主持人成功路上所必经的历程。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白岩松自曝坎坷成名经历 压力大到想自杀(人民网 2012-11-22)

白岩松如何度过事业低谷 不断思考敢于重新出发(人民网 2016-10-7)

白岩松回应枪击案报道争议:做新闻不是做感动中国(人民政协网 2015-6-19)

1 阅读:258
评论列表
  • 2024-05-23 17:42

    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口才辨给,形态高雅——亢龙有悔!

梦录的东方史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