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故事︱佛山化学教师邓淑英:年轻时的支教梦想,在贵州实现了

天眼新闻 2024-05-24 00:00:29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对于我来说,幸运的是遇到了您,您给了我关爱和支持,学生铭记于心,今后的日子我一定会努力过好每一天……”

这是在高考百日誓师后,一位学生给黔东南州从江一中邓淑英老师的来信,学生发自肺腑的感言源于邓淑英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邓淑英

大爱无言 润物无声

2022年夏天,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化学教师邓淑英告别了熟悉的城市,远赴贵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开展一年半的教育帮扶。为了陪伴所教的这届学生度过高考,原本于今年1月份结束的帮扶工作,团队主动申请延期到7月。

讲到信的来历,邓老师娓娓道来。“他是我任教的班上的一名学生,突然的变故让孩子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国家政策的资助和学校师生的关怀帮助下,这名学生逐渐走出困境,回到了学习状态,正在全力备战高考。”

邓淑英与学生的合影

“我知道他的情况后,常常在生活中给予他一些帮助,在学习上尽力辅导,还发动家乡的资源帮助他,孩子把这些都记在了心里。希望未来的日子里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滴滴雨露润心田,涓涓细流育栋梁。帮扶的团队成员之一、从江一中校长姚汉杰说:“除了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爱,邓老师还经常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些奖品,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学生一起散步、打篮球、做饭、过节和参加各种活动,邓老师对学生的爱流露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

一起参加徒步活动

与邓淑英一起翻看跟孩子们相处的照片,她由衷地说:“我二十岁从师范院校毕业,一直以来自己都有一个支教的梦想,在快要退休的年龄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十分感谢中组部和从江一中给了我这个机会。”

助力教研 倾囊相授

从踏入从江一中的第一天起,邓淑英就在思考如何全面提高从江一中的办学成绩,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经过一个学期亲临一线的教学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帮扶团队找到了思路。

课堂上的邓淑英

罗村高中从2008年开始推行的“学案导学”,使本科率从2008年的8%上升到22年的88%,领导班子提出让“学案导学”“落户”从江一中的大胆想法,并且根据从江一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案导学’从江一中方案”。

2023年2月9日,邓淑英在报告厅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的讲座。她从导学案的功能,“三段六步”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路线图以及各环节落地的策略,不同课型的导学案的侧重点以及个人在学案导学方面使用的一些体会心得等方面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学案导学’从江一中方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开展教研活动

依据“‘学案导学’从江一中方案”的思路,从江一中积极推行“6+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6”即“导、思、议、展、评、检”六个教学环节,“1”即“练”。

“6+1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内部解决不了,老师进行点拨,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而有成就感,学习兴趣持久保持下来。“‘学案导学’从江一中方案”的实施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爱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加学生的生日会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高二期末统考中,在18所参加统考学校中排名第7名,她所带的3班进步最大,平均分81.7分,优秀率68%,及格率100%。本学期在全州统考中现高二化学备课组取得了第2名,高一化学备课组取得第6名的好成绩。这些看得见的突破性成绩,凝聚了邓老师和整个化学组的智慧与汗水。

座谈发言

传帮带扶 甘为人梯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帮扶团队入驻我校近两年来,为我们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光芒。在教育帮扶中也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我们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沿海地区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从江一中副校长王炳全说。

记录听课情况

每天随机摇号推门听课是邓淑英的工作之一,翻开厚厚的一沓听课记录本,满满记录着邓淑英每一节听课观课的情况:

时间:4月15日

学科:化学

课题:化学能与电能

听课反思: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引入课堂激发兴趣,重视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思路清晰,有激情有感染力;建议在互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与前来交流学习的老师(曾经教过的学生)一起上班会课

并不局限于结对的“徒弟”,邓淑英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始终关注着从江一中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跟岗培训、示范教学、学术指导、线上线下研讨交流等多种途径,植入先进理念,丰富管理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为学生颁发奖励

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让邓淑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们看到了年轻老师们的进步和成长,课堂模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与学生的合影

“当你真诚地热爱这片土地时,你就永远充满青春的激情与斗志,当你真正用心地爱你的每一位学生,你的工作生活将成为一种享受,真正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邓淑英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梁珍情

编辑 陈阳

二审 袁航

三审 岳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