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近百年!林徽因获颁建筑学学位

福州日报 2024-05-20 12:50:50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日弥补时代遗憾

迟到近百年!林徽因获颁建筑学学位

北京时间19日早晨(美国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简称“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福州女儿”、中国现代建筑学先驱林徽因获颁迟到97年的宾大建筑学学士学位。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作为林徽因代表,从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手中接过这份学位证书。和当日其他宾大毕业生学位证书不同的是,这份学位证书的毕业年份写着“1927年”。

今年正值林徽因诞辰120周年、林徽因入学宾大100周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通过补发学位证书弥补了时代遗憾。5月2日亮相宾大所在地费城的“千瓣的花朵——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主题展,让宾大师生和更多美国人深入了解了林徽因这位伟大的“福州女儿”。

在19日举办的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于葵(左)代表林徽因从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右)手上接过迟到97年的学位证书。

宾大的时代遗憾

“她对全世界建筑行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伟大的建筑师。”在19日的毕业典礼上,弗里茨·斯坦纳给予林徽因高度评价,也说明了这次追授学位的重大意义。

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享誉海内外,她的墓碑上写的是“建筑师林徽因墓”。但鲜为人知的是,林徽因在宾大并未拿到建筑学学位,只拿到了美术学学位,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社会环境不允许女性学习建筑。

许多报道误传林徽因是在宾大办理入学手续时才发现建筑学系不招收女生,从而改读美术系。但宾大档案馆保存的林徽因求学经历的信件等档案表明,林徽因1923年已知道宾大建筑学系不录取女生的规定,但她坚持要进宾大念建筑学。她先是请时任北京中国妇女出国留学委员会秘书麦米伦夫人去信宾大美术学院(现韦茨曼设计学院,当时建筑学系归属于美术学院)院长赖尔德,请求宾大给予特别学生身份入读。赖尔德回函称“不收建筑学女生的规定是校董订立,自己无能为力”,建议林徽因报考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等的建筑学系。

不知是因不愿与未婚夫梁思成异地分离,还是对宾大建筑学系情有独钟,林徽因没有接受赖尔德的建议,而是通过父亲林长民找中国驻美使馆与宾大联系,并再次请麦米伦夫人去信赖尔德,说“可以不拿建筑学学位来修读所有建筑学课程的科目……再请求给予她特别的旁听生的资格来完成愿望”。

赖尔德回函重申宾大建筑学系不收女生规定的同时,表示“林徽因不需要作旁听生,因为美术学课程容许她选修大量建筑学课程”。

1924年9月25日,林徽因在宾大注册入学。除了美术学课程外,林徽因还选修了大量的建筑学课程,并且因成绩优异,第二学期就在学院的认可下,由大一跳级到大三。

1927年2月,仅仅攻读了两年半,林徽因就获得美术学学士学位,而且其在宾大总共读了33门本科课与一门研究生课,拿了10个优与10个良。特别是建筑学学分,除了按规定她不能修读的施工课程与人体写生课程外,取得的67个学分数,与梁思成的学分数一样,且其中许多课得到“卓越”等级的评分。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还在1926年到1927年兼任了建筑学系的教学助理,这在建筑学系学生中都不多见。但因为宾大的规定,建筑学成绩优异的林徽因却无缘建筑学学位。

林徽因毕业数年后的1934年,宾大建筑学系开始招收女性学生。同时为了弥补历史的错误,宾大于1934年就开始为当年从美术系毕业,但有志于从事建筑并修习过建筑学课程的女性校友补发建筑学学位。但阴差阳错,早就该补发建筑学学位的林徽因却被忽略了,即使她完成了比同时期其他女学生更多的建筑学课程。

直到当地时间2022年1月28日,“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在宾大开幕。弗里茨·斯坦纳阅读展板内容时,发现历史板块展示的1918年至1941年期间在宾大求学的23位中国学生中,位于展板中央的林徽因是这些学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这批学生中唯一一位完成学业但未被授予宾大建筑学学位的学生。于是,他开始追踪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最终决定为林徽因追授学位。

林红、于葵、梁周洋、梁红(从左至右)在毕业典礼现场合影。

“福州女儿”林徽因

一代才女林徽因,除了诗人和作家的身份,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建者,与梁思成一起被视为现代中国建筑学的创始人。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州。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等要职;叔叔林天民被誉为“福建话剧第一人”,也是著名的电气工程师和建筑师;堂叔林觉民、林尹民皆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人物,其中,林觉民的《与妻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弟弟林恒受爱国思想影响,考取清华大学后投笔从戎,加入中国空军,后在1941年双流空战中殉国。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游历求学欧美多年,后定居于北京,与故乡福州仅有一个多月时间且唯一一次的交集。那是1928年,婚后不久的林徽因回福州接母亲去北京,其间协助林天民设计了福州东街文艺剧场(今福州聚春园所在地),在乌石山第一中学(原为全闽师范学堂,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作了《建筑与文学》的演讲,在福州英华中学(现为福建师大附中前身之一)作了《园林建筑艺术》的讲座等。虽在福州居住时间短暂,林徽因却始终视福州为根之所在,能说一口流利的福州话,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福州,被称为“福州女儿”。

主题展亮相费城

“此次展览适逢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女士建筑学学位,是对林徽因女士的最好纪念。”5月2日至今,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举办的“千瓣的花朵——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主题展亮相美国费城,众多宾大师生和美国友人参观了主题展,并对林徽因和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

主题展举办方向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左三)赠送剪纸、影雕等纪念品。

主题展展出了林徽因的大量珍贵文献和相关实物,特别聚焦林徽因在古建筑研究、抢救“国宝”景泰蓝等领域的丰硕成果,以图片资料、文字介绍、实物陈列、视频等多种方式,分为“故园福州坊巷中”“壮怀激烈家国情”“文化遗产守护神”“一身诗意千寻瀑”等部分,呈现林徽因才情诗意的人文情怀和为国家兴亡奔波的治学精神。

今年是福建省与宾夕法尼亚州正式缔结友好省州关系15周年。为了办好此次展览,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出版了《初见——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书籍(中英文),制作了林徽因主题纪念邮票和首日封等,并精心准备了影雕《林徽因》、剪纸《人间四月天》等纪念品。

展览期间,主办方一行还走访了林徽因故居、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及宾大档案馆,追忆林徽因的费城往事,还与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等进行交流并交换了纪念品。

美国当地时间5月18日10时,于葵、梁红(梁启超的孙女)、林红(林徽因弟弟的孙女)、梁周洋(林徽因的曾孙女)、美国女神艺术博物馆馆长艾伦赵琼博士及部分宾大师生参观了主题展并召开座谈会。于葵认为,此次展览是来自林徽因故乡的问候和纪念,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林徽因的学术地位,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展示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林徽因。福建省艺术馆代表表达了福建人民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并希望林徽因在世界各地的宗亲能常回故乡看看。艾伦赵琼博士表示,为纪念林徽因和梁思成这对杰出的华人骄子,将为他们创作青铜全身雕像。

另悉,美国当地时间5月19日下午,“林徽因入学宾大百年暨建筑学位追授庆典”在宾大费舍尔美术图书馆举办,中外建筑学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发言,致敬林徽因的非凡成就及在全球的影响力。(记者 刘磊/文 受访者供图)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