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很受欢迎南方却很少参与的节日——腊八节

金是水 2024-01-16 17:29:48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又是一年之末时节各种节日习俗,都该安排上了。还有几天就是腊八、小年了。然而腊八节竟然存在很大的南北差异。就比如南方的广东很多是不过腊八节的。其实最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国家南北方跨度太大了。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吧。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有“腊月”之称。十二月是一年最后一月,处在新旧交接时段,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新旧交接的月份举行“岁终之祭”。在“腊日”这一天举行祭祀,祈求丰收和平安。“腊日”这天并不是固定的,在南北朝时期受到佛教影响,所以十二月初八这天便固定下来,就是我们现在称的“腊八”,这些就是腊八节的由来。

在明朝时期,腊八粥成为皇帝赏赐朝臣的佳品。宫廷内,皇帝、皇后、皇子等都会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同时也会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之物。这个习俗在清朝时期更为盛行,喝腊八粥之风更为普遍。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庆贺丰收的习俗,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明清时期,食腊八粥风俗更深入农村,进一步普及。民间除了自食腊八粥外,亲朋间还会互相馈送,一些城镇村落会施粥济贫。此外,在个别地方,还会施粥给僧寺。

同样是腊八节在南北方的习俗并不相同,这个很正常。最重要的气温的原因,在北方温度低。水易结冰,在祭祀这天就会有吃腊八冰的习俗。而南方最低稳定也不会低于0度结冰困难。自然就不会有这种习惯。腊八节最重要的是腊八粥,腊八粥的各种谷类作物在岭南沿海地区却是稀缺物品,因为这里常年不结冰多以捕鱼为生。所以节日习惯就慢慢遗失了。以至于在南方沿海地区将小年(腊月二十三、四)作为祭祀日,以祈祷明年风和日丽、祈求平安和团圆。

但是并不是所有南方都不过腊八节的。过节的族人们同样的也会熬制腊八粥、吃腊八面、、腊八糕、做腊八豆腐等。南方腊八粥的原料则更为丰富,除了五谷杂粮和干果外,还会加入莲子、桂圆、核桃等食材,口感更加香甜。还有一些地区有泡腊八醋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用醋泡制大蒜,等到正月初一的时候吃素饺子时用它当蘸料,据说吃了不容易感冒。

同样的手法在北方却是泡腊八蒜,人们会在腊月初八这天,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北方的腊八粥就比较普通了,腊八粥的原料通常包括大米、小米、黄豆、红豆、绿豆、红枣、花生、核桃等。讲究的是粥的醇厚口感和营养价值。因为低温,北方还有一些地区有吃腊八冰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吃冰激凌或者冰块。

虽然南北方习俗差异很大,但是人们的愿景是美好的。都是祭祀、祭祖、祭神,祈祷平安和团圆。这个愿景贯穿古今,也许形式有些区别但是,华夏人们善良朴实的本心未变。最后默默的问一句:广东人真的不过腊八节么?

0 阅读:17

金是水

简介: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