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是如何娶到四个女人的,其中三个还如花似玉:曹锟姻缘录

非朱非墨 2023-02-28 15:56:22

引子: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母亲老了以后经常爱与我说起以前的老话,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曾听她的姥姥说过,她姥姥的爸爸是傅作义的财政部长,因此母亲总是眯着眼,充满无限遐想的怀念小时候去姥姥家时,那深宅大院的繁华景象。

母亲的回忆引起了我对民国时期军阀们的好奇,当我翻来那泛黄的旧书时,我发现了一个趣事,原来经常给母亲拿药的今天津二五四医院,竟然是民国军阀“保定王”曹锟的一处旧宅。

这一发现引起了我的兴趣,不由得深挖了一下奉系军阀曹锟的人生。

原配郑氏—助曹锟发迹的正牌夫人

曹锟

曹锟,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直系军阀的首领。驻军保定,被称为“保定王”。

曹锟出身寒微,父亲是天津大沽一个贫穷造船工,名曹本生。曹本生一家十口人,全靠他一人在船行当排工养活,生活那叫一个贫困是可想而知的,别看曹父憨直倔犟,却也相当要强,他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们读书,因此曹锟幼年时跟兄弟们上过几年私塾,多少是个明事理之人。

曹锟一晃长成16岁的大小伙子了,家里人见他整日游手好闲,便让他跟父亲学做船工,他觉得父亲一辈子做船工依旧一贫如洗,因此他不愿。可是让他下地做农活他也不愿,最后父亲只好让他去卖布了。

过去人都讲究成家立业,因此到了曹锟17岁上,家人就给他寻了一个亲事,对方是比他大两岁,和他家道相当的西大沽一姑娘郑氏。

郑氏嫁过来后,把个原来曹老三管的是服服帖帖。原来,曹锟一个人经营的时候,挣俩小钱就爱往酒馆里扎,总是喝得一醉方休,钱袋子也搂不住了,经常被小偷偷了去。曹锟每每被偷了钱袋也不恼,嘿嘿一笑就完事了。

因此自从媳妇进了门,曹锟每天出门前都有媳妇给备好了水、食物和找给客人的零钱,打点好了给他装在口袋里,并浓情蜜意的送到院门口,临走必然还温柔的嘱咐他:卖完布早点回来""别又去喝酒""钱袋子收好,小心被人摸了去"……有了这个贴心的媳妇,被村里人称做“曹三傻子”的曹锟自此再也不傻了。

如果遇到曹锟偶尔回来晚了,郑氏还会亲自出门顺着他回来的方向去迎他。

这个郑大姐虽说也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女,但或许是因着女人对美的直觉,自从有了郑氏帮衬着进货的质量和花色,曹锟的卖布生意越来越好。

曹锟书法

郑氏会帮他挑选最时尚的布料,还会帮他出主意,比如把不好看的和好看的布料搭着卖,类似现在的买一送一的营销方式。

曹锟在媳妇的调教下渐渐打通了四里八乡的销路,使自己的小生意业绩更上一层楼,此时的草民曹锟觉得自己今生是修来的福,才让他娶了这么个知疼着热,还能助他发迹的媳妇。

郑氏的温柔体贴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名句: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可见爱情于女人,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只要找到那个对的人,再粗鄙的村妇也有柔情万种的一面。郑姐姐的温柔体贴让曹锟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爱情”。

然而生活并没有永远眷顾这位知足贤惠的原配夫人。

这一日曹锟照常背着布匹来到保定城门口,没想到竟然遭到了两个守城新兵蛋子的阻拦,没进去城门。此时无端受辱并被嘲笑了一番的曹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虽然因生意而有所改变,但底层人民的地位仍没有改变,依然是受欺压受迫害的穷苦人。

自此回到家的曹锟想明白一个道理,打铁必须自身硬,光靠在家做个小生意是永远不可能改变命运的。

1882年,20岁的曹锟应募入伍,他终于迈出了从戎的第一步,虽然那时候民间流行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但曹家更是世代良民,出个"兵痞子"算什么事啊!

因此全家都反对曹锟投兵,甚至郑大姐为此哭了三天三夜,也不能打动曹锟早已下定的决心,最后与曹锟刚刚过了三年的好日子的郑氏,不得不放丈夫出山,她无奈地表示:"你走吧,我拦不了你,但我决不改嫁,我要伺候陪伴公婆到老,支撑这个家。"。

郑氏的这一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箴言,无疑给了此去一别生死未卜的曹锟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更下定决心,外出一博。

就这样,19岁的曹锟进了李鸿章麾下的淮军。然而一入军营,心似野,此后曹锟虽然从一路从帮带而帮统,由帮统而统领,由统领而统制,却再也没有接上原配郑氏过上夫妻恩爱的日子。

反而曹锟娶二姨太的经历,颇有点像陈世美抛弃秦香莲的折子戏,只不过郑氏不是秦香莲,她反而能安分的,一任欢情淡泊的守着自己当初的诺言,和曹锟各自过起各自的日子。

为上位隐瞒婚史娶“妻”,凤凰男甘做陈世美。

话说在军中混的如鱼得水的曹锟,这才发现了自己的专长,他不仅从一名普通士兵,提为哨官、帮带。更因工作优秀,被选送天津武备学堂深造,成为那里的第一批学员。

不久三十而立的曹锟已经从武备学堂毕业,并当上了提督一职,这时他的事业晋升之路,被他的老上司高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据说高某打听下曹锟还是个未婚的钻石王老五。

高某看着一表人才的小曹,心里打上了小九九,原来他家里有一年芳十九仍待字闺中的老妹子—高小姐。

这个高小姐可不是高老庄的高玉兰,人家之所以一直未嫁,是因为心高气傲,家道殷实,自己又学识渊博,所以她要等一个配得上自己的金龟婿才肯嫁。

这一次哥哥既然为她寻了个未曾婚否的金龟婿,曹锟也算是年轻有为,高小姐嘴上不说却心下欢喜。就这样曹锟顺利地通过“瞒婚”攀上了高知家庭。

高小姐风风光光嫁入曹锟曹提督家,之后曹家只知道有夫人高某,高小姐也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见识,在官场上帮助曹锟,一时间曹锟的事业顺风顺水,扶摇直上。

曹锟不由得暗自窃喜,自己再一次娶对了娇妻,这一次不仅是让自己发迹的问题,还给自己带来了财富和地位。

但是曹锟对高家隐瞒婚史的事,最终还是被一些人渐渐透露了出来,心高气傲的高小姐一直以为自己是曹锟的原配,因此当她得知这个消息,并找到曹锟证实了以后,内心的骄傲突然一下子被瓦解,这位高小姐从夫人的神坛跌落了下来,渐渐的染上了狂躁型抑郁症,身体越发的脆弱了。

曹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毕竟以他当初娶妻“添福”的心态,是盼着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现在看着被自己当初的“骗婚”折磨得失去了往昔的高贵的二夫人,他也只能心痛不已。二姨太后来没多久就离世了,关于她离世的说法,也有坊间传闻说是郑氏下的毒害死的。而当时二姨太高氏被毒害的宅邸就是当下的二五四医院。

然而斯人已逝,此中传闻也更加没有依据,毕竟在那个过去的岁月里,大太太总是被一些后来的影视剧传成恶婆婆的形象,也是有的。

陈家有女初长成,再助“卖布郎”赐福、生子、升官、打胜仗。

曹锟的二姨太,最美高小姐过世之后,曹锟已经无法再与大娘子郑氏共议“卖布之言”了,因此郑氏除了有一个名分,稳坐正妻金交椅,已真正淡出了丈夫的生活。

但曹锟终究已经不是当初的“卖布曹郎”了,沉寂了三年的曹锟此时已经经历了清朝廷灭亡,辛亥革命崛起。而他也从提督变成了赫赫有名的曹师长。

那这曹师长身边又岂能没有一位带的出去,能帮他左右逢迎的夫人呢?这等事此时已经不用曹大师长亲自出马了,毕竟他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需要有人出来帮他牵线保媒,半推半就了。

1912年,五弟曹钧给他物色了一门亲事,这一次曹锟接受了高氏的教训,一定要与女方讲清楚自己的婚姻状况,不能再行欺瞒之事。

这次给他寻到的是天津大沽富商陈家的女儿,年芳20,据说生的又是倾国倾城,花容月貌。且因家世富庶,陈小姐也是才学满腹。

当陈小姐听说家里给她寻了一个50岁的糟老头,还是给他做姨太太的时候,陈小姐是抵死不愿。无奈当时时局动荡,陈家考虑的是自家虽富,却需要依附个权贵才能保这乱世之中的繁华稳定。

陈小姐终究架不住家人恩威并施,她提出了两个条件,要亲自跟曹锟谈条件,谈得拢她就嫁,谈不拢自然也就让曹锟知难而退了。

作为辛亥革命的新女性,陈寒蕊不要偷偷摸摸地给老头子做小,要明媒正娶进曹家当夫人;听了这话曹锟向她诚恳地告知家中曾娶两房妻妾,然"你到曹家了,我将以夫人的身份请你参加社交活动。"

这话也就是给了陈小姐承诺,你过门就是当家夫人,陈小姐见曹师长是个信守承诺,一言九鼎之人,便欣然嫁了。

嫁过来的陈寒蕊正赶上曹锟最盛时期,1916年,曹锟升直隶督军兼省长,成为了保定王。曹锟拥有娇妻总要给她点什么,于是在保定这块专属地盘,他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因仰慕明朝蓟辽总督戚继光,因而把新宅邸取名“光园”,从此老夫少妻就在保定“光园”定居下来。

第二年陈氏就给曹锟生下此生的第一个儿子,就在儿子落生之际,曹锟与段祺瑞联手讨伐逆军之战也取得大胜,曹锟不由得大喜过望。

因想到此前找到一个瞎子给算得“双喜临门”的吉卦应验,心生感恩,回到天津老家,他就拿出两万大洋重修潮音寺,还送个石雕"五狮捧月"供在寺中。

自从娶了三姨太,曹锟接连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生子、升官、胜仗;这一切在曹锟看来,都是娶妻娶到的好运气!

因此他不由得还娶上了瘾。

“终结”夫人—刘凤威,凤姿威仪保“晚节”。

话说娶了三姨太的曹锟,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应该知足了。老话讲:“月亏则盈,月满则亏。”然而人往往在满的时候,是不愿意想亏的事情的。

此时的曹锟已经暗戳戳地感受到娶媳妇—娶"喜福"的好处了,不管他是如何把几位老婆娶进门的,至少老婆进门后,都是旺夫的结局,因此当曹锟升至民国大总统时,他觉得又该娶一位新夫人镇一镇了。

曹大总统一上任,自然少不了在后面溜须拍马的,有人给他物色了一个叫刘凤威的19岁佳人。其命数自然是经过瞎子算过的。

话说,瞎子算命那必然两头堵,既然是总统要纳的新夫人,往好处说就是了。于是刘凤威这个本就自带“后”命的女人又无可奈何地成为60岁曹锟的四姨太。

刘凤威这个女子还真不是一般人,她是天津郊区人,自小跟师傅学戏,学的却是老生,人家哪个姑娘不爱扮个青衣啥的?偏她就不信邪,把个老生角色唱的是轰动了京津一带。

曹锟曹大总统就是得知此女威名,故不惜娶一个戏子。可你说她是戏子命轻,凤威却偏就不认同,戏子怎么了?戏子也是堂堂正正凭本事吃饭的营生,凭什么就只能嫁给人做小?

因此一开始刘凤威是拒绝的,一拒绝还拒绝了三次。这个女子的个性有点意思,曹锟还就喜欢上她这股子劲儿了,于是大总统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媒六聘,八抬大轿的还是把凤威娶到了手,成了他大总统的四姨太。

话说这个四姨太是心不甘情不愿被娶进来的,当然不会给老头子好脸色。为了哄美人一笑,老头子曹锟很是宠爱这位小姨太,因此她可以随意出入总统府。

话说四姨太的转变就是她呆闷了,外出算命算回来的。刘凤威有一次穿上普通妇女的服装出门,正好碰上一个算命的,就算了一卦。

算命的可是和特工一个级别的,他明明看到这个丫头是从那个“光园”出来的,因此就信口说:“您的相非同一般,银盆脸,三庭丰满明润,天仓地格相朝,这是一品夫人之相啊!您早晚定嫁帝王之夫。”

刘凤威听了之后心下甚是受用,再一想自己虽然嫁的老头子,但可不就是当今堂堂大总统吗,那自己还叫什么劲呢,回去后刘凤威一改平日个性,把老头子哄的那叫一个爽,曹锟可乐坏了,从此专宠四姨太一人,别无二话。

曹锟此时已经60,竟然还让刘凤威生下了一双儿女,这也证明曹锟的威风真是不减当年啊。但老当益壮不代表他时运亨通。到了四姨太这曹锟的媳妇“福”也就到头了。

话说曹锟当任大总统并不是民心所愿,而是靠行贿来的,因此这个总统的含金量就是个纸糊的,时局动荡之下。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曹锟此时携四姨太被软禁在中南海,直到1926年才被放出。

最后的时光—虽清贫却收获真挚,平淡是真,平安是福。

下野后的曹锟带着四姨太回到了天津,在英租界内的19号路(当今河北路34中学),并终于和郑夫人团圆,及陈夫人住在一起。而刘夫人因与陈夫人不和,再次“霸气侧漏”地搬出了府。

刘夫人另在英租界的泉山里自己花钱盖了几所小洋楼,带着一双儿女及家人搬了进去。

1931年"九一八"以后了,日本人开始觊觎华北,企图搞华北"自治"。鉴于曹锟在中国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日本方面先后派出了好几拨说客,希望拉动他主持华北政局。

而这个时候正是年轻有骨气的刘夫人挡住了日本人企图走进曹府的脚步,她悍然泼辣地堵在大门口,死活不让说客进门,并指桑骂槐的把日本人的恶行尽数了个遍。

日本人灰溜溜地走后,刘夫人回头又继续再“教育”曹老爷,把日本在东三省犯下的罪行历数了一遍,最后正面刚的表态:就是每天喝粥,也不能出去为日本人办事。"

不仅如此,曹锟夫妇还教育一双儿女,说什么也不能当汉奸。

这位刘夫人让我想到了梅兰芳的二夫人福芝芳,为拒日本人的要挟,一举撕毁了梅先生所有的墨宝,宁可玉石俱焚,绝不做汉奸卖国贼的轶事。

可见女人强大起来,真应了那句话,万夫难挡啊!

纵观曹锟这一生,娶进四位太太,真如他所愿,个儿顶个儿都是人物。而最后这位刘夫人,不仅巾帼不让须眉,还为他保住了最后的名节。

曹锟后来因受不了三姨太的抑郁狂躁症,外加自己也体弱多病,终于倒下了,最让曹大帅糟心的还不是姨太太的精神失常,而是当初四弟过继给郑氏的养子曹少珊的不孝,这个曹少珊仗着自己年长,多年掌管曹府财政,不仅克扣姨娘们的用度,甚至到最后连老爷生病吃药,他都不闻不问。

曹锟深感晚景凄凉,将要不久于世了,不得已想到了四姨太对他的真情,于是他提笔给在外的刘夫人写了一封类似遗书般的情书:"庆(曹少珊的乳名)的心肝坏了,他们也不管我,我可能不久于人世了,对士英和士嵩我管得少,很觉对不住你,你要照顾好他们。"

收到这封信后,刘凤威全家感受到这个曾叱咤风云的老男人,真的老了。在姐姐和母亲的劝说下,刘凤威把曹锟曹大帅接到她这边来休养生息,曹锟这才得以过了一个平静而祥和的晚年生活。

人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曹锟从卖布郎到直系总督,再勉强做到总统,不过是一场乱世中的烟花梦,最终都敌不过晚年的妻儿陪伴,与真实的百姓生活来的幸福。

平淡是真,平安是福。

0 阅读:18

非朱非墨

简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