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斯大林六次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为何都不答应

历史客栈 2024-02-25 11:01:07

在二战时期,中国与苏联同属于一个阵营,苏联给予了中国很多援助,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鲜为人知的是,斯大林为了牵制日军在东部的威胁,曾经六次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都没有答应,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德国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苏联因为情报失误,准备不足,接连失利,德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

就在苏联人全力抵抗德军的同时,东边又传来消息,说日本关东军集合了70万人,准备与德国夹击苏联!

苏联抵抗德军已经用尽了全力,要是日军再从东边发起进攻,苏联腹背受敌,就更加危险了,怎么办?

这时候,斯大林就想到了中国,给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发去电报,希望八路军能奔赴长城一带,帮助苏联牵制日军。

毛主席接到斯大林的电报后,也非常重视,就给正在华北前线的彭德怀发去电报,让他时刻关注日军的动向,如果日军开始进攻苏联,八路军可以配合苏军作战。

但是,毛主席还特地提醒彭德怀,说:“此种配合,是战略的配合,是长期的配合,不是战役的配合与一时的配合,请在此基点上考虑一切问题。”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打击日寇是长期的战略,仍然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只能在这个基础上配合苏联作战,而不能为了帮助苏联,就把自己的部队打光了。

所以,对于斯大林想让八路军去长城一带与日军作战的要求,毛主席实际上并没有同意。

7月15日,毛主席还给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发去电报,说:“假若日本进攻苏联时,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如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

7月18日,毛主席又给新四军军部发去电报,说:“八路军、新四军大规模动作仍不适宜,还是熬时间的长期斗争的方针,原因是我军各种条件均弱,大动必伤元气,与我苏均不利。”

到了1941年10月,德国开始进攻莫斯科,苏联军民打响了艰难的莫斯科保卫战,这个时候,苏联又得到情报,说德国已经向日本发出请求,两面夹击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关系着苏联的生死存亡,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再次向毛主席发去电报,希望八路军能向长城一带进军,牵制日军。

但是,毛主席还是不为所动,坚持八路军既定的作战方案。

到了1942年5月,苏联又得到情报,说日军正在中苏边境秘密集结,斯大林只好第三次给毛主席发电报,明确要求:“八路军在日苏战争发生时,派一部分正规军开赴南满,策应苏军,以牵制日军。”

斯大林为了达到目的,还派弗拉季米洛夫亲自飞去延安,说服八路军配合苏联的行动。

但是,毛主席对弗拉季米洛夫说:“一旦苏日开战,我们自然要配合苏军作战,但这种配合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而不是孤注一掷的。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极端困难,八路军的任务只能是积蓄力量,巩固内部,休养兵力,恢复元气。这时要求八路军打大规模的运动战阻止敌人和牵制敌人是不切实际的。大动必伤元气,于我于友均不利。”

后来,斯大林又先后三次给毛主席发电报,还提出,如果八路军能配合苏联作战,苏联可以给八路军提供新式武器。

但是,毛主席始终都没有接受斯大林的请求。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如此强硬,始终不给斯大林这个面子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毛主席有自己的抗日战略,不会为了帮助苏联而改变。

早在全面抗战刚刚爆发后,毛主席就制定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战略,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是从我军的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得出来的战略方针,也是最适合我军的战略方针。

后来,王明从苏联回国后,仗着自己有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企图改变这个战略方针,结果遭到了惨败,就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所以,当斯大林提出的要求明显违背我军的战略方针时,毛主席顶住了压力,始终都没有答应,确保了我军继续坚持正确的战略方针。

第二个原因,则跟毛主席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党创建初期,共产国际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后来共产国际的干涉欲越来越强,在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下,横加干涉,甚至连我党的领导人都要由他们指派,结果给我党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毛主席就是受害者之一,经常遭到打压,因此,他对共产国际的抵触也是非常深的,最厌恶的就是来自苏联和共产国际的颐指气使。

斯大林向八路军提出的要求,完全就是站在苏联人的立场上,要求八路军不惜一切代价来帮助他们,至于八路军会遭到什么损失,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

这种态度,自然让毛主席深恶痛绝,绝不答应!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访问苏联,说起了自己之前受打击排挤的事,斯大林安慰他说:“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算是说了一句公道话。

(参考资料:《毛泽东与斯大林》《世纪风采》)

1 阅读:150

历史客栈

简介:《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