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至,当天的这9个传统习俗有你那边的吗?第9种很多人不知道

菜卫卫的日常美食 2023-12-17 15:25:20

冬至,古人又叫作冬节,亚岁,是我们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不过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日子。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一岁”的说法。

在这么重要的传统节日里面,当然少不了我们的传统习俗了。接下来菜卫卫给 大家分享10个各地方在冬至当天的传统习俗,看看有没有你们当地的吧,或者是你们那边冬至当天还有什么习俗,一起来了解了解!

第一个,祭祖

在我国的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里面,少不了的就是祭祖,这也是我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鲜明的民族特征。而冬至祭祖常见于浙江的嵊州和台州等地。但祭品有所不同,嵊州一般准备九菜,年糕,粽子,黄酒。而台州准备的是“八大碗”或是“九大碗”,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冬至圆”,有些地方也叫“硬擂圆”。

第二个,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我国北方的一个传统习俗。据说与名医张仲景有关,甚至是纪念张仲景的。相传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后看到贫困的老乡因为寒冬,耳朵被冻伤,来找他医治的多如牛毛,于是让徒弟将羊宰杀后与辣椒,驱寒食材一起熬煮,随后捞出来剁成肉馅,包裹在面皮里面,包成与耳朵一样的食物,也就是“娇耳”,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饺子,所以,冬至你们那边吃饺子吗?

第三个,吃馄饨

在北京地区冬至这天是要吃馄饨的,在当地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冬至馄饨夏至面”。据说是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经常来骚扰我们的边疆,老百姓的对匈奴恨之入骨。又因为匈奴的两大首领分别是浑氏与屯氏,于是老百姓将肉馅剁成泥,包成角儿,取名馄饨,将其吃入肚中。以祈祷平息战乱,过上安稳宁静的生活。因为馄饨形成的时候恰巧是冬至这一天,因此冬至吃馄饨成为北京地区的一种饮食习俗。

第四个,喝羊肉汤

在我们山东滕州等地区,有冬至喝羊肉汤的习俗。据说是有位大臣在冬至这一天为汉高祖刘邦烹饪了一碗羊肉汤,汉高祖刘邦喝完觉得这碗羊肉汤非常好喝,并且夸赞不绝,也从那个时候起冬至喝羊肉汤成为了大家的一个习俗流传至今。因为羊肉是温补食材,具有一定的驱寒作用,很适合在寒冷的冬天食用。山东地区觉得冬至这一天喝碗羊肉汤可以给家里带来好运,也能够给家里人带来平安健康的寓意。

第五个,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据说是闽南一对贫穷夫妻养育了一个女儿,因为妻子死后无钱安葬,于是准备将女儿卖掉筹集安葬费,女儿得知后伤心的晕厥过去,父亲急忙用米汤与糯米圆煮成一碗汤,将女儿灌醒,醒后父亲与女儿都不肯吃下糯米圆,因为吃完意味着要分离,于是冬至吃汤圆流传开来。不过冬至吃汤圆之前得包汤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一起包汤圆,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第六个,喝冬酿酒

在冬至这一天晚上苏州人有喝冬酿酒的习俗,当地也有“冬至不喝东阳酒,是要冻一夜”的说法,这里的东阳酒就是冬酿酒。冬酿酒是以糯米为原材料,再加入桂花酿造而成的,香气宜人。喝上一杯不仅可以祛除寒意,还有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第七个,吃赤豆糯米饭

在冬至这一天,南方的民众有着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这个习俗背后,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常常作恶多端。在冬至这一天,这位儿子离世,并化身为疫鬼继续为害百姓。然而,疫鬼最怕的就是赤豆,因此,百姓们在这一天都会煮上一锅赤豆糯米饭来吃,以此避免疫鬼的侵扰。久而久之,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寓意着驱避疫鬼、祛病防灾,祈祷来年家人健健康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碗热腾腾的赤豆糯米饭不仅温暖着人们的身体,更传递着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渴望。这个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八个,赠鞋

冬至这一天,赠鞋的习俗如同一股暖流从古代流淌至今。古人云:“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在这冬日里,人们为老人送上一双新鞋,如同为他们带来了一份温暖的祝福。宋代诗人阮阅在《减字木兰花·冬至》中曾描绘这一场景:“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这不仅是对老人的关爱,更是对传承和尊重的体现。这份寓意着长久履祥纳福的习俗,让冬至这一天充满了温情与祥和。

第九个,九九消寒图

谈及九九消寒图,或许许多人并不熟悉,但这却是起源于明代北方的一种独特传统文化。它是一幅9x9的格子,自冬至那日起,每过一天便在这小格子里轻轻勾勒一个圆圈。待到这些小格子都涂满了圆圈,那就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已经悄然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民间习惯将冬至日的日期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以此为寒气的尽头。”这是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对这一习俗的记载。民间还流传着“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九九消寒图的表现形式并非只有表格类,它还可以用梅花图案等方式生动呈现。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