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新规,愈发规范要更懂得碳排放量该如何计算

远盛通信 2024-04-18 17:23:06

2020年9月份,我国明确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力保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何会立双碳目标,这是有原因的。

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那时候不仅是中国,像是欧洲和美洲就对自然资源开始消耗,那时候的自然资源相对还是很多的,经过百年的发展到现如今,自然资源愈发枯竭,于是便有了新能源发电,通过大自然制造电力,从而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双碳目标的确立,碳排放也成了关键。

从2011年开始,多地区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到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政府网在2月4日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告,5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的实施对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有更清楚的界定,有利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扩容,同时还利于金融业务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延伸。

碳排放权越来越规范,那么关于碳排放量,大家知道是怎么计算的吗?一共分为4大计算方法。

1、直接排放计算方法(适用于企业或个人)

碳排放量(t CO2e)=排放因子(t CO2e/t)×排放量(t)

(1)确定排放源:

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会有所不同,如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2)确定排放因子:

不同种类的燃料或能源具有不同的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指单位燃料或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如,煤炭的排放因子为2.93 t CO2e/t,柴油的排放因子为3.15 t CO2e/t。

(3)确定活动数据:

活动数据是指实际消耗的燃料或能源的数量,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企业或个人的生产记录、燃料或能源消耗量等途径获得。

提示:直接计算碳排放量时,需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效率、工艺流程、生产管理等。

2、间接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量(t CO2e)=消耗量(kWh、kg等)×排放因子(t CO2e/kWh、kg等)

(1)确定间接排放源:

间接排放源主要包括电力、热力和蒸汽等,这些能源的消耗量可通过企业或个人的消耗记录、费用结算单等途径获得。

(2)确定排放因子:

排放因子是指单位消耗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同种类的能源具有不同的排放因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例如,电力的排放因子会因不同的发电方式而有所不同。

提示:间接计算碳排放量时,需考虑到能源效率、能源消耗比例等的影响。

3、质量平衡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生产过程)

碳排放量 = 输入物质中的碳质量 - 输出物质中的碳质量。

基本思路是根据输入和输出物质的质量守恒关系,计算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具体来说,质量平衡法通过建立输入物质的质量、输出物质的质量和排放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输入物质中的碳被氧化后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的数量。

其中输入物质中的碳质量可以通过原料的碳含量和投入量计算得出,输出物质中的碳质量可以通过产品的碳含量和产出量计算得出。

提示:质量平衡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碳含量和投入产出量等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或不确定性。

因此在使用质量平衡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测法(适用于小区域、简单生产排放链的碳排放源)

CO2排放量=单位换算因子×介质(空气)流量×介质(空气)中CO2浓度。

实测法通常需要针对典型企业进行大规模实际测量,记录燃料、设备及运行工况等数据,从而确定不同行业的CO2排放量。

显而易见,实测法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但检测结果相对更准确,在碳排放量计算中具有重要地位。

具体操作步骤:首先通过科学、合理地采集和分析样品,获得监测数据;然后利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气体的排放总量。

总的来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其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行业、地域、生产工艺、能源结构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文中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来源于“碳排放与碳中和”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远盛通信”,带你了解更多电力知识!

0 阅读:7

远盛通信

简介:立足通信科技、智慧农业、物联网领域,输出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