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做出批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

和洽说过去 2023-09-02 01:32: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1949年开国大典的前夕,党中央做了一项伟大的决定:要建造一座独一无二的石碑,用以纪念为中国而奉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

领导团的众位同志也表示大力支持,但在纪念碑准备投入建造之前,毛主席却突然发话了:“对于纪念碑,我没有别的要求,只是碑上的文字,万万不可提及共产党!”

这一番话让中央的同志都疑惑不解,“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多少党员同志牺牲在了半路上啊,没有他们,哪里能看到这崭新的中国,同胞们何时才能迎来光明?如今到了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时候了,主席为何要求不能提及他们呢?”

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C位的石碑,栉风沐雨六十余年,日日迎接着最多人的凝望,可它背后的故事,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难倒了两位伟人的文字工作

在纪念碑工程开工之前,需要先确定碑上的文字,而这寥寥几行却颇费了一番心思,连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位伟人都没了把握。

如今我们看到的碑铭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心中,每当看到的那一刻,仿佛先烈们仍然与我们同在,而我们不了解的是,其实最初的题文并不是这几个字。

当时建设组同志认为这里的文字是纪念碑设计的重中之重,代表着最深刻精神的传达,应当将党镌刻在此,以此铭记牺牲的万千党员同志,他提出“中国共产党英烈”的方案,并将其提交给了毛主席批阅。

不料主席看到之后,却表示出了明确的反对,“碑铭绝不能带有共产党三个字!”毛主席如是说道。

这让众人都疑惑不解,毛主席向众人解释说:“中国的解放不是单靠共产党的力量,从1840年开始,一百多年啊,不知道有多少人流血牺牲,我们要铭记的不只是我党同志,更是千千万万的先烈啊!”

是啊,往前回溯,在党成立之前,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等等,已经有无数先辈在探索的路上舍生取义,他们都是推动中国历史向前迈进的一份子;往近处看,全民族抗战中,社会各阶层都参与了,许多无名英雄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他们一样值得被历史铭记。

毛主席说罢,挥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用这句吧,他们是人民的英雄。”

在确定了内容之后,还需要找人书写,再照本雕刻,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书法是一绝,这项任务也就毫无悬念地落到了主席肩上。这可不是普通的描描画画,即便伟人如主席,也十分谨慎。

主席最后一共写了两版出来,交给负责的同志,“我前后写了两遍,也不知道行不行,你们一定要和专家仔细商量,看看到底哪一版好些,或者从两版里各捡些字出来用也好,再不济,我就重新再写,千万不要怕麻烦。”

最后小组同志果然按照主席的建议,将两版搭配使用,作为镌刻模板,刻在了纪念碑上。

至于碑文,也是由毛主席起草的,短短几行字慷慨将激昂,但这次的书写工作却没交给主席,而是交给了另外一位伟人。对于碑文的书写,有同志提出:“我知道有个人的楷书写得很好,或许我们可以找他。”

这位同志口中楷书很好的人就是我们的周总理,周总理接过碑文之后,就在家中细细琢磨起来,反反复复竟写了四十多遍,他自己从这四十余份中选了一份自己最中意的出来,还谦虚地说:“我可是临阵磨枪,又偷偷练了好几日啊,也不知行不行?”

主席和总理的书法造诣是众人有目共睹的,在这件事上两人还如此用心,如此谨慎,足可见他们对于烈士的敬重之情。

后来在石碑的奠基仪式上,毛主席当场宣读了那段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段话一咏三叹,用词也极为讲究,在后世的我们读来依然能对其中的感情感同身受!

滴滴心血铸成碑

这块纪念碑,虽不比房屋建筑那般纷繁复杂,但却是许多人齐齐动员的成果。

奠基仪式那天,中央几位同志都来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等都亲自动手,为纪念碑的建造铲出第一抔土。

而奠基仪式上的奠基石也是颇费周章,众人找到当时雕刻世家的传人陈志敬来完成,时间紧,任务重,陈志敬接到这一任务后立刻行动起来,与一家人加班加点才将碑文按时完成,总算没耽误奠基仪式的举行。

奠基仪式上还播放了一首改编自北方民乐的曲子,考虑到革命烈士的勇敢拼搏,这支曲子并未如世人所预料般凄凉哀婉,而是悲伤与激昂并存。这支曲子也是在此时被规定为国家葬礼用乐,此后一直沿用。

纪念碑足足建了6年之久,上面共有八面浮雕,每一面代表一件革命事件,分别是从虎门销烟到胜利渡长江的八件事,这些事件的选取是主席与总理和多位专家商议选出来的,必是代表着一百多年来发展最典型的事件。

在具体的形象刻画上,为了贴合人民英雄的主题,八幅画无有一位历史名人,全都是由一位位普通英雄组成的,可称为真正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求真实,那些战士的形象全都有真人模特,浮雕中出现的各种职业的英雄就去找相应职业的来做模特,先按照真人作出泥塑雕像,之后再去描摹设计衣服,等一切设计完毕,再去浮雕石板上进行最后的施工,最终让一幕幕英雄人物的革命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像是一幅巨大而又浓缩的历史图卷。

在浮雕即将完工之际,小组还特意延缓计划,留出几天的时间供人民参观,根据群众的反馈再做最后的修改,也改进了不少的细节问题,可谓是精益求精。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是我们熟知的一对才子佳人——梁思成和林徽因,梁思成是总设计师,林徽因在浮雕的设计上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后来国家还将纪念碑的一座样品模型送给了她。

世人只知文人的爱情比寻常人多几分浪漫,却不知他们的才学更为新中国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至今未完的一项工程

这座屹立了几十年的纪念碑,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没能完成,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专家们还会中途跑路不成?

但这其实是当时的设计小组有意为之。

当时对于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是面向全国征集的,一时之间国内设计师和海外同胞都纷纷响应,将自己的想法寄给中央,经过数月的斟酌,最终选定了梁思成的方案。

在纪念碑开工之后,方案也在不断地调整优化,其他地方倒是没什么大问题了,只有碑顶,众人各执己见,有的认为应当用人像雕塑,有的认为应该沿用传统的四角攒尖,就这样争论了三年,竟还无法统一,成为一项设计难题。

后来小组的成员想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既然无法决定,不如就不做设计,待到后人再来完善,不也是一段佳话吗?

于是,设计组就采纳了这一想法,除了碑顶的基础造型,并未再做进一步的设计,当年设计组的成员在前几年的一段采访中才道出了这一层含义,这位设计师在做采访时已然两鬓斑白,“我们设计的纪念碑其实只是个半成品,还有望后人能够去完成最后一步。”

斯人已老,他们将任务留给了我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对于纪念碑之后的完善,相信是可盼的事。

当年设计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黑暗的历史已经过去,但人民不会遗忘,每一座纪念碑都是我们对革命烈士的一种缅怀和思念,也寄托着我们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都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不然,在当今时代,仍然有无数平凡的身影在行大义之事,为了我们的安定而默默奉献的警察、军人、消防员等,一样是这个时代的人民英雄,时代形势会变,但英雄为人民的宗旨不会变,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守卫着万千人民的安稳生活。

缅怀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愿我们能将人民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愿祖国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3 阅读:582
评论列表

和洽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