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各集团军首任总司令都参加了哪些对日作战(一)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4-05-20 21:52:23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开始大举进攻我国,国民政府先后组建了43个集团军,用于与日寇作战,当时各集团军的总司令都是由当时的各派系实力派人物担任,那么他们在抗战时期都参加了哪些对日作战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由于人物众多,这一主题分四篇文章来阐述,本文先介绍第一至第十集团军的总司令。

1、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宋哲元是西北军出身,冯玉祥手下的大将,1930年中原大战后,宋哲元收拢西北军残部编为一个军,驻扎于察哈尔一带,后来在平津地区逐渐发展成拥有十万大军的第二十九军。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第二十九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初由宋哲元兼军长后由张自忠任军长的第五十九军、冯治安任军长的第七十七军和刘汝明任军长的第六十八军,属第一战区指挥管辖。

宋哲元

第一集团军也成为最早与日寇作战的一个集团军,宋哲元指挥部队参加了津浦线作战、豫西北会战等战役,不过当时日军兵锋正盛,宋哲元率领部队一路退到河南新乡,不久宋哲元辞去集团军总司令一职,第一集团军的番号也被撤销,1940年宋哲元在四川去世,终年56岁,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8年10月由滇军重新组建了第一集团军,龙云和卢汉先后担任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了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冬季攻势、第二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浙赣战役、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大会战。

2、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

第二集团军是由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扩编而成,但是首任集团军总司令却不是孙连仲,反而是蒋介石的爱将刘峙。对于刘峙这个人,至少在抗战以前他的作战能力还是能够得到老蒋的认可的,不然也不会得此高位,但是自抗战开始后,刘峙的军事指挥能力开始直线下滑,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此后再也没有事迹指挥过与日军的作战。

刘峙

继任的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和刘汝明,都是出自西北军,第二集团军也是孙连仲的基本部队,在抗战期间,孙连仲率领这支部队参加了台儿庄、随枣、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战役、鄂西等会战,刘汝明率部参加了常德、鄂西豫北等会战。

3、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

第三集团军由驻扎在山东地区的部队改编而成,韩复榘担任该集团军首任总司令。集团军下辖第十二军、第五十五军、第五十六军和第五十一军4个军。韩复榘原本是冯玉祥的部下,中原大战时投靠蒋介石,成为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对山东的统治。

韩复榘

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守卫山东及黄河防务。但他为了保存实力,虚与日军周旋,不战而退,连续放弃济南、泰安和济宁等地,全国舆论哗然。1938年1月在开封参加北方将领会议时,被蒋介石下令拘禁枪决。

继任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有于学忠、孙桐萱和张雪中,他们参加了徐州、武汉、豫南等会战。

4、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

第四集团军组建于1937年8月中旬,下辖第二军的第三师、第八十师、独六旅等部,归第四战区指挥,由蒋鼎文担任该集团军首任司令员。蒋鼎文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之一,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军阀混战时以“飞将军”名震一时。

蒋鼎文

抗战全面爆发后,蒋鼎文虽然高居集团军总司令一职,后来甚至又担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但是他并没有参加过大的会战,在主政西北期间大发国难财,1944年的豫湘桂大会战中,蒋鼎文更是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失地千里,38座城池被敌攻陷,损兵20多万,全国震动,战后蒋鼎文基本上脱离了军政界。

继任的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率部参加过1939年冬季攻势、晋南、豫湘桂、豫西鄂北等大会战。

5、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

第五集团军组建于1937年8月中旬,由顾祝同出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八军、第一军、第二十六军、第五十七军等部,归第五战区指挥。顾祝同也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一生忠于蒋介石。抗战爆发后,顾祝同率领部队参加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之后顾祝同长期担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期间还奉老蒋的命令发动了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等职。

顾祝同

继任的集团军总司令有于学忠、曾万钟,曾参加939年冬季攻势和晋南会战,1943年1月重新组建了第五集团军,由杜聿明任总司令。

6、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

第六集团军组建于1937年8月上旬,由阎锡山的晋绥军组建而成,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为杨爱源,集团军自组建之日起就一直归第二战区管辖。杨爱源是阎锡山的嫡系,长期在阎锡山手下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参加了平型关会战,任总指挥,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共同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又率第六集团军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升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杨爱源之后,陈长捷、王靖国都担任过第六集团军总司令,不过他们长期在山西境内,仅参加过1939年冬季攻势,此后再也没有参加过其他的大会战。

7、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第七集团军组建于1937年8月中旬,由驻扎在晋北和察哈尔地区的部队组建而成,由傅作义担任首任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是晋绥军出身的抗日名将,1936年的百灵庙战役,取得绥远抗战的胜利。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参加了太原会战,1940年取得五原大捷,此后他长期驻守绥远,逐渐脱离阎锡山,自称一系,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成为国民党四大剿总司令之一的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率部和平起义。傅作义之后,赵承绶长期担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过1939年冬季攻势。

傅作义8、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

第八集团军组建于1937年8月中旬,由张发奎担任集团军总司令,归第三战区指挥。集团军组建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担任右翼作战任务。后来该集团军的建制被撤销,番号给了第二战区的晋绥军,新组建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由孙楚担任。

张发奎

张发奎是粤军名将,北伐时期最耀眼的将星之一,也曾因为反对老蒋失去军权,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发奎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浦东击败日军数十次进攻并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和日军旗舰“出云号”给敌以重大威胁,被誉为神炮。淞沪会战之后,张发奎又相继参加了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粤北战役、桂柳会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曾短暂的担任过国军陆军总司令一职,后去香港定居。

9、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

第九集团军组建于1937年8月中旬,由“和平将军”张治中担任首任司令员,第九集团军是国军中的精锐,著名的德械师87师和88师均隶属于第九集团军,是淞沪会战的主力部队。

张治中

张治中是国军中少有的与共产党关系比较好的将领之一,早在1932年,他就担任第五军军长,率领第五军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给于日军以重击,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指挥部队参加淞沪会战。不久担任湖南省主席,因长沙大火被革职,此后他基本上远离抗日一线。解放战争时期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治中之后,朱绍良和顾祝同都担任过第九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8月重新组建第九集团军后,吴奇伟、廖培南和关麟征都担任过集团军总司令。

10、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

第十集团军组建于1937年8月下旬,由刘建绪担任首任总司令,下辖第28军和第70军,归第三战区指挥。刘建绪是湘军出身,何键手下的大将,也是坚定的反共者,抗战爆发后,刘建绪成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每次战斗,他必定会亲临前线指挥,当时参谋长劝他不要冒险,刘建绪则说:“日寇杀到家门口了,中华儿女皆有责保卫国土,我身为总司令,更应该以身作则!”淞沪会战,打得是相当惨烈。刘建绪带去的三个师三万多湖南兵,打到最后只剩下了两千余人。后来刘建绪长期担任福建省主席,新中国成立前夕去了巴西。

刘建绪

刘建绪之后,王敬久成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他率部参加了第二次长沙战役、浙赣、鄂西、常德、湘西等大会战。

小结:

本文先说前十个集团军的首任总司令,他们十人中宋哲元、韩复榘出自冯玉祥的西北军,刘峙、蒋鼎文、顾祝同、张治中出自蒋介石的中央军,杨爱源、傅作义出自阎锡山的晋绥军,张发奎出自粤系,刘建绪出自湘军,他们在抗战初期虽说都参加了对日作战,但是在以后的抗日战场上对日作战的表现却不尽相同。

0 阅读:199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简介: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