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进行艾滋病筛查检测为什么有时会出现HIV“阳性”结果

同基声 2024-05-15 13:16:34

艾滋病的免疫学筛查检测用来初步判断个体体内有没有HIV抗体,但有些没有感染HIV的健康个体也会在艾滋病筛查检测报告中看到“有反应性”或者“阳性”的结果,经过后续检查排除了可能的感染。那么有哪些原因可能会引起筛查检测的“假阳性”情况呢?

(网图 侵删)

1. 非特异性反应:有研究报道如果个体有其他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患有肝肾代谢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非特异性反应发生[1-3]。孕妇在孕期由于大量分泌各种生长因子,也常会出现免疫学检测的非特异性反应。其次,为了尽可能多地发现HIV感染者,筛查检测试剂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在灵敏度增加的同时,特异性会有所降低,也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后续通过使用特异性高的试剂进行补充试验,可排除假阳性结果。

2. 接种HIV疫苗: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HIV疫苗研究,部分实验性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接种了这些疫苗的健康志愿者可在体内产生HIV抗体[4],如果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可能会出现“阳性”结果。但由于个体体内并没有HIV病毒的存在,这些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并不会导致HIV感染。

3. 输入性抗体:当健康人接受输血、器官移植等手术时,如果接触到污染了HIV抗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这些输入性HIV抗体将在接受者体内存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如果进行HIV抗体检测,可能出现“阳性”结果。同样,由于个体体内并没有HIV病毒的存在,这类“阳性”结果也并不意味着感染了HIV[5]。

在了解可能的原因后,如何识别非HIV感染状态下出现的HIV筛查检测“阳性”结果呢?

1. 进行补充试验:目前我国实行“两步法”检测流程确认HIV感染,即对于筛查检测结果为“有反应”或“阳性”的受试者进行具有高特异性的补充试验,比如免疫印迹试验或核酸检测试验等,以排除筛查检测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假阳性结果,准确判断受试者的HIV感染状态。

2. 评估感染风险:通过询问受试者是否有过感染HIV的高风险行为,如没戴安全套的“一夜情”、共用注射器等,判断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3. 了解临床病史:通过询问基础性疾病情况(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疾病)、是否接种过HIV疫苗、以及是否出现其他临床症状等了解临床病史。

通过结合进一步的补充试验结果,以及了解流行病学感染风险和临床病史后,临床医生可以准确判断出个体是否真正感染了HIV还是出现了筛查检测的“假阳性”结果。所以当看到艾滋病筛查检测出现“有反应性”或者“阳性”的结果时不要紧张,按照医务人员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自己的感染状态。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张鑫)

参考文献

[1] SMOTRYS M, MAGGE T, ALKHUJA S, et al. Babesiosis as a cause of false-positive HIV serology [J]. BMJ case reports, 2018, 2018(10.1136/bcr-2017-223738:10.1136/bcr-2017-223738

[2]   REID J, VAN ZYL G, LINSTRöM M, et al. High positive HIV serology results can still be false positive [J]. IDCases, 2020, 21(e00849.10.1016/j.idcr.2020.e00849:10.1016/j.idcr.2020.e00849

[3] GUAN M. Frequency, causes, and new challenges of indeterminate results in Western blot confirmatory testing for antibodies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J].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 CVI, 2007, 14(6): 649-59.10.1128/cvi.00393-06:10.1128/cvi.00393-06

[4] KIM J, VASAN S, KIM J H, et al. Current approaches to HIV vaccine development: a n

0 阅读:20

同基声

简介:2004年8月成立防艾草根,防艾检测感染者关怀.阻断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