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俄罗斯从不担心被芯片卡脖子,欧美拿它也没辙,方法值得学习

给你壹点料 2024-05-19 12:19:3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

引言

前段时间华为被美国制裁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讨论芯片问题。

芯片就像现代科技的粮食,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可偏偏这“粮食”咱们国家还不太会种,只能依赖进口,这不就容易被“卡脖子”。

不过说到被“卡脖子”,俄罗斯可是老前辈了。毕竟俄罗斯被美国制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看看俄罗斯的尖端武器,照样是相当优秀的!

比如S-300雷达系统,这是世界顶尖的防空系统,性能一点不比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差。但是谁也想不到这S-300里面用的芯片,技术水平还真不算先进。

这就奇怪了,芯片不行,武器怎么还这么厉害?难道俄罗斯偷偷藏了一手“黑科技”?面对欧美它们为什么丝毫不担心“卡脖子”?

科技时代的“心头肉”

我们的生活早已经离不开芯片了,不管是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还是电脑电器,其实都有芯片做支撑。

而且现在的高科技领域更不能芯片的支持。不是夸张的说芯片就是科技时代的“心头肉”。

而且现在芯片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可以说早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是欧美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欧美国家在芯片领域确实技高一筹。他们起步早,投入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而且虽然一块小小的芯片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但是芯片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欧美国家当然想把这块“蛋糕”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才不愿意轻易分享给别人。

更重要的是,芯片已经成为一种“经济武器”,可以用来打压竞争对手,维护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

通过限制芯片出口,欧美国家就能阻止其他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科技领域,这样欧美国家就不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影响了。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芯片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一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争”正在悄然打响。

可能是世界各国也都发现了芯片很重要,于是都加大了投入,就担心芯片落后于人。

美国作为芯片领域的领头羊,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首当其冲的加大了对本土芯片行业的促进。

2022年8月的时候美国方面就宣布了已经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打算投资527亿美元,全部用来作为芯片研发的资金,促进人才的培育发展。

欧盟也不甘落后,2022年2月公布了《欧盟芯片法案》,计划投入430亿欧元用于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目标是到2030年将欧盟芯片产能翻一番,达到全球芯片产量的20%。

韩国作为全球存储芯片的主要生产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布局,力图在芯片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2021年5月韩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芯片的投资,宣布要投入4500亿美元,扶持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打算建立成一个芯片大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是中国芯片产业并不是龙头,比如在高端芯片上,有些还是需要进口的。

甚至一度面临“卡脖子”的困境,而这一点其实和俄罗斯有些相似,但是俄罗斯似乎并不担心,甚至还有自己一套应对策略。

俄罗斯的战略

俄罗斯的芯片产业,其实一直是其科技领域的短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部分苏联的微电子工业基础,但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和技术更新,芯片制造能力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俄罗斯与欧美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的归属问题,将俄罗斯推上了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

欧美国家指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悍然违反国际法,想要通过制裁的方式逼迫俄罗斯就范。

在这一系列制裁措施中,限制芯片出口成为了重中之重。欧美国家自然是知道芯片在现代科技中的核心地位,他们想通过切断芯片供应链,来钳制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发展,让俄罗斯在高科技领域寸步难行。

这个制裁措施,无疑给俄罗斯本就脆弱的芯片产业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打击,许多依赖进口芯片的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但是面对欧美国家的“卡脖子”,俄罗斯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选择了一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另辟蹊径,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俄罗斯充分利用他们在军事工业领域的深厚积累,将有限的芯片资源优先用于国防科技领域,努力将制裁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俄罗斯的军事工业体系自苏联时代起就十分完整和独立,拥有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产业链条。

在芯片制裁后,俄罗斯更加重视发挥这一传统优势,将有限的芯片资源集中用于关键武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确保国防实力不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并没有盲目追求在芯片性能上与西方国家一较高下,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务实的策略。

他们将重点放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打造更符合军事需求的“俄式芯片”。

比如俄罗斯的T-14“阿玛塔”坦克,就采用了国产的“Elbrus”系列处理器。

这款处理器虽然在性能上不及欧美国家的顶级芯片,但是稳定性和可靠性却非常出色,能够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坦克作战系统的需求。

俄罗斯还注重利用其他技术手段来弥补芯片性能上的不足。例如在雷达系统的设计中,俄罗斯工程师们利用其在微波电路,模拟电路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出了一套独特的信号处理系统,成功绕过了对高端芯片的需求,实现了雷达系统的精准探测功能。

俄罗斯的经验表明,在芯片领域,即使面临技术封锁,依然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路线选择,打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芯片,确保关键领域不受制于人。

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网站,而是通过加强了与中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共同应对西方的技术封锁。

通过引进技术,共享资源,联合研发等方式,俄罗斯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努力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丝毫看不出来他们收到芯片制裁的影响。

不得不说,这一套方案对于俄罗斯来说还是非常见效的,而俄罗斯的经验其实我们也可以借鉴和学习。

给我们带来的思路

俄罗斯在芯片困境中“逆风翻盘”的经历,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在芯片领域我们一直都在奋力追赶着西方国家,想要缩短和他们的差距。

但是一味地追求高端芯片,往往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容易被“卡脖子”。

而俄罗斯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创新找到突破口。我们并不需要一味追求高端芯片,而是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芯片设计。

比如在我们熟知的物联网等领域,这些对于芯片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来说中等性能的芯片就能满足使用的需求。

所以在这些领域,我们与其追求高不可攀的尖端技术,不如把精力集中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打造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中国芯”。

而且我们的政府也在加大对于芯片产业的促进,通过很多措施去鼓励企业发展,最好的就是自主研究。

2014年中国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芯片自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同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正式设立,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这个项目的重点就是要支持芯片的制造等关键的细节。

有了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国家的芯片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大批优秀的芯片企业迅速崛起,在设计,制造,封测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比如华为海思在手机芯片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其麒麟系列芯片性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已实现14纳米芯片的量产。

紫光展锐在物联网芯片领域深耕细作,生产出来芯片产品也都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等多元化的领域里。

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也在尽力地突破国外的芯片垄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成绩。

结语

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芯片,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依然面临着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生态建设等等挑战。

但是正如俄罗斯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一样,中国芯片产业也一定可以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壮大,未来在芯片领域占据我们的地盘。

信息来源:

凤凰科技 2022-3-22 国际制裁影响揭秘,俄罗斯芯片制造落后 15 年

央视网 2023-11-28 “龙芯”上新!“中国芯”迎来重大进展

《环球》杂志 2023-09-05 欧洲“组合拳”支持芯片产业发展

2 阅读:1440

给你壹点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