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乡音

骆氏春秋 2024-03-28 23:06:04

一件曾亲眼目睹的往事:

一个陕西人,孤身一人到北京打拼。渐渐思乡情切,偶然在街边看到有摊位在卖“陕西凉皮”,心情很激动,近前一看,那凉皮做得很地道,配料也很陕西。于是满怀热情用陕西话问价,没想到摊主却用地道的京腔回答他:“每份五元”。他的满心欢喜顿时化为乌有,也没有了吃凉皮的欲望。“凉皮正宗,配料也正宗,只可惜乡音不正宗。”

“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其实是不是故知都不打紧,能在他乡听到几句乡音,亲切感自会油然而生。

很多年前,我在北京工作。离开家乡后,才知道家乡的好,思念家乡的一切。后来慢慢听惯了京腔京韵以及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很久听不到吴侬软语。

有一天,去北京亲戚家拜访,被留下吃饭,他们一家人作陪。老两口是奉化人,年轻时出来闯生活,后来定居北京。孙子一辈都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已经是地道北京人了,说话都是京腔京韵。

亲戚很客气,菜肴一道接一道上,我已经吃完饭了,又上来一道菜,还客气地让我尝一尝。

我说,我已经吃完饭了。

突然,他们家那个十岁左右的孙女说:“淡口。”(奉化话,意思是只吃菜,不吃饭)

我突然内心有一些波澜,虽然表面上也只是笑笑。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话虽如此,但落叶归根、狐死首丘还是很多人的选择。故乡有一些我们无法割舍的东西,从年少时就深深埋藏在我们的身体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