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十足!世界首条仿生江豚来自“沈阳造”

沈阳晚报 2024-05-17 11:25:16

你知道吗?沈阳有条“长江江豚”。这条“江豚”为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不仅科技感十足,而且“仿生”到无法分辨真假。它不仅可以在水下摆尾、转弯,甚至还能滚转出一个大水圈儿。5月17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该公司,见到了这只1.2米的水下精灵。

一条“长江江豚”水中游

在一处水池内,只见一条灰色的“江豚”正在游动。它不停调整姿态,激起一道道的水痕。若不是头部上方的闪灯自带科技感,根本无法分辨这水中的精灵是真是假。

江豚被称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由于野生江豚比大熊猫还稀少,因此也被叫作“水中大熊猫”。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仅剩1012只,2021年江豚被归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款仿生江豚正是基于长江江豚保护和科普而研发的,让大众更直观接触和深入了解江豚。它完全模拟江豚游动的姿态,可以上浮、下潜、转弯等,下潜深度可达十米。”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水下推进技术研究室主任助理方学林这样说。

据介绍,2020年春节期间,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携手航天新光集团推出国内首创集主题娱乐演艺与水下智能系统为一体的“江豚机器人科普秀”。两条仿生江豚与美人鱼实现完美互动,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仿生鱼可满足多种需要

“这条仿生江豚充一次电可连续表演12小时以上。”方学林介绍,这款仿生产品主要面向文旅观赏而研制。

仿生鱼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对海洋生物的求知欲,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运营成本。目前,身长4.7米、重350公斤左右的世界首条仿生“鲸鲨”,就畅游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火山鲨鱼馆的展缸中。

据介绍,仿生产品分为机甲版和蒙皮版,其中机甲版更具科技感,而蒙皮版则与活体海洋生物接近。这些产品除用于文旅观赏外,还可用于科普教育,如进行仿生学、机器人学等科普宣传。

此外,仿生产品还可以成为仿生平台,搭载传感器实现相应的功能。其中该公司自主研制的两型4米级产品,可搭载各类型水质传感器,实现水质监测、水下地形勘测及其他特殊用途。

仿生产品已实现产业化

“研发团队以80后、90后为主,均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方学林介绍,经过十余年的研发,水下仿生机器人终于得以面世。

相对于陆地机器人来说,水下机器人在防水、防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从结构设计到电路板设计,再到内置的控制程序,仿生鱼全是团队自主研发。“一个仿生鱼有成千上万个零件,融合了流体力学、仿生运动学等多学科知识设计而成。”方学林表示,这也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等待。

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仿生虎鲸、海豚、长江江豚、鲸鲨、鳐鱼等产品研制工作,实现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重大突破。未来,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文旅观赏、科研教学、“平台+传感器”等领域,加速推动智能仿生技术的革新和市场化应用,加速推进水下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水下机器人研发、制造、装配、试验、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化基地。

指尖沈阳、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摄影记者 陈鸿博

编辑 李丹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