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操的屯田制?把百姓变为农奴,极限剥削的苛政

千历共婵娟 2023-12-11 11:03:06

有关于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首推的屯田制是否有价值,这一直是个长期争论的焦点。认为曹魏屯田制度优秀的人,多半会用“仓廪皆满”,恢复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作为证据,论证屯田制的优越性和曹操的正确性。那么,历史上曹魏的屯田制度是否真的有效?

答案是否定的,曹操的屯田制说白了就是农奴制,是对民众极限剥削的苛政。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曹操的屯田制度是出于什么目的展开的。屯田制的本意是为了解决军粮问题,这在西汉时期首开屯田制时就已经明确了。汉文帝时的晁错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时赵充国建议“屯田”于边防,其本质是为了解决边境地区军粮运输不易,使边防军可以自行解决一部分或大部分军粮问题,从而达到减少国家边防开支的目的。但应该注意到的是直至东汉末年为止,屯田制都不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经济制度存在。

而汉末军阀曹操采用的屯田制则是另一回事了,在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之后,羽林监枣祗谏言曹操采取屯田制。枣祗建议采取屯田制的原因是当时汉末各路军阀都是行动上的锯人,带兵打仗或许颇有能力,但在经济和农业管理上则颇为混乱。加之东汉末年多有天灾兵祸,东汉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皆以停顿,军粮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各路军阀。比如作用冀州的袁绍因缺粮,其麾下军队只能吃桑葚,控制淮南的袁术只能让军队去吃河蚌,曹操的军队就更厉害了,程昱提供的军粮里甚至包括人肉制成的肉干。

《魏晋世语》: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冀州和淮南在乱世之前都是富庶之地尚且如此,曹操的兖州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枣祗提倡屯田制便是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而曹操此前多次击败黄巾军,不仅得到了大批的俘虏,更缴获了许多农具和耕牛。请注意,汉末乱世的农业荒废其中一大因素是民众逃亡成流民,而流民往往又会被裹挟为黄巾军这样的流寇,而曹操抓获的俘虏实则就是流民。枣祗的建议说白了,就是打算将这些流民集中屯田,从而为曹操提供大批的军粮。

有关于曹操采纳屯田制的记载为:汉自董卓之乱,百姓流离,谷石至五十余万,人多相食。魏武既破黄巾,欲经略四方,而苦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议。魏武乃令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于是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类似记载有不少,那是不是就能证明曹操的屯田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呢?某个角度是这样的,但是这不能掩盖一个问题,那就是军粮是足够了,那民众之粮可曾丰足?

这里我们要提一下枣祗谏言的分田之术,所谓分田之术实则便是分税制度,将税负分为定额税和比例税,即除去每户定额交税之外,还需要根据总收成按比例抽成。而枣祗持相反意见的荀彧等人在此前建议是采用“计牛输谷,佃科以定”的方针,即按照每户的生产力和实际收成来制订合适的税率。

双方的分歧根据《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中的描述是这样的,枣祗坚持认为“计牛输谷”是错误的,认为“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荀彧、侯声则认为:“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换言之,枣祗认为如果采取“计牛输谷”,则丰收之年不能加税,遇到灾害还得免税,不便于政府收缴赋税。而荀彧、候声等则认为采取枣祗的建议固然方便政府收税,但这样对于屯田者则是非常不好,就差没直接说是恶政了。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这两种税收策略,采用枣祗的“分田之术”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极限压榨百姓,并且从民众手中收取大量粮食,但这势必造成百姓缺粮少食,容易造成饥荒或是民变问题,而且无法达成恢复经济民生的目标。而荀彧、候声等坚持的“计牛输谷”则不然,虽然短期内无法收缴大批军粮以满足曹操的战争需求,但却可以快速恢复曹操治下的农业生产,从而达成足食养民、彻底恢复汉末破败的经济民生。

枣祗利在当下,短视于未来,而荀彧、候声等人则放眼于长远,作为后世者的我们自然会选择荀彧、候声等人的方案。但很不幸的是,虽然曹操本人的态度是“反覆来说,孤犹以为当如故,大收不可复改易”,但最后曹操采取的还是枣祗的“分田之术”,通过对屯田客的极限压榨来榨取出足够的军粮。

现在我们搞清楚“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和“是岁乃募民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是什么意思了。曹操是否通过屯田制得到了大批粮食?答案是他得到了,但却没有说这些粮食的获取方式和用途。这些粮食是曹操通过“分田之术”剥削来的,其税收远高于正常水平,而屯田制虽然分为民屯和军屯,但本质上这是通过严格管控杜绝人口流动,强行将平民约束在了土地上,名为屯田,实为农奴。

既然都已经是农奴了,曹操自然在剥削时不需有什么心理负担。请注意,曹操本身还将屯田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推广,典农中郎将就是负责屯田之事,各郡也设置田官,监督屯田制的推广和实施。换句话说,曹魏集团治下别的或许不多,沦为屯田客的平民却不会少。而有关于民众是如何看待屯田制度的,我们可引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的部分作为证明: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众所周知,孙权领导下的江东集团是世家大族最为得势的,其民生大部分都被世家大族控制,流民前往江东多半就会成为世家大族治下的佃户。通常来说,后世之人普遍认为成为佃户要比成为曹操治下屯田客还惨。可事实是百姓们宁可抛弃土地,前往江东成为世家大族控制下的佃户,也不愿意被老曹迁移到内陆。

如果屯田制真有那么好,为什么老百姓一听说曹操要迁移他们,百姓就直接跑路江东呢?难道是百姓们不知道感恩,觉得江东的月亮比曹魏的圆?究其原因,自然就是被后世不断吹捧的屯田制了,一旦被迁移到内陆就成了流民,那自然难逃成为屯田客的命运,百姓们为了避免沦为屯田客才逃亡江东。曹公一令便让江淮富庶之地尽为空城,百姓舍曹魏而投东吴,屯田苛政可见一斑。

18 阅读:3612
评论列表
  • ETO 27
    2024-01-24 20:13

    冷知识,三国时期只有曹操手底下的百姓和士兵能经常吃饱饭[呲牙笑]哪怕是鼎盛时期的袁绍也是饥荒遍地的!汉桓帝的近五千万人口锐减到晋的不足八百万,英雄辈出,很自豪吧?

    浅夏心柔 回复:
    啥你都知,还美其名曰:冷知识[呲牙笑]
    漫步星空 回复:
    温度不到十万℃的那种冷吗?
  • 马达 26
    2023-12-12 11:51

    如何评价曹操的屯田制?是使老百姓获得基本安全和食物的善政。

    用户98xxx33 回复:
    这思维跪习惯了。谁统治不是统治?谁能留下更多劳动产值和财富,谁才是更好点管理者。历代统治者用你们的生命和财富,维护它们的统治。中原王朝对外战争都在初期,都是为了后期维统。
    碎片人米莉亚姆 回复:
    就是大还粮。
  • 2024-01-20 09:17

    曹操的屯田是好政策,但奈何曹操自己不做人,史载曹操屯田民逃不止,逃之即杀也压不住。

  • 李默 24
    2023-12-14 05:20

    可笑的是 新三国杜撰的三税一人人都骂刘备虚伪 曹操屯田最宽松时也是二税一还有人说曹操爱民……后来的五胡乱华为啥胡汉不死不休 根就在曹操这里 迁边地之民入关 却管迁不管活 以至于死者大半 曹操这功利主义者真只能用目光短浅来形容了 也怪不得统一不了天下[汗]

    余生娱苼 回复:
    很简单,你有十克黄金,我有五克,然后我把五克黄金取名叫当十黄金,换你的十克。懂了没?如果还是觉得没问题的话我们换换看
    用户12xxx87 回复:
    关键古代这种政策好坏,有无配套政策,至少蜀汉搞这套设锦官,通天竺,直接将钱与锦捆绑,气的曹丕下昭开麦,更搞笑的是还有人用曹丕昭书否定蜀锦不值钱。
  • 2024-01-24 21:21

    作者应该是一天三餐都有方便面吃不会挨饿,体会不到饥饿的恐怖,的确,光从纸面上看“民相食”三个字也没啥,自然也搞不懂有人能让你安安稳稳地种粮食是个啥体会。三国志对魏蜀吴的描叙,三个国家有啥不同?除了屯田这一点,还有不同之处吗?

    短笛 回复:
    既然都一样,为啥曹魏的平民要往东吴逃,这不是白逃了吗?
  • 遗忘 19
    2023-12-22 23:34

    那时候能活着就不赖了,东汉末年啊,你以为是啥太平盛世呢!!!

  • 2024-01-21 10:08

    许都世家几次造反,都是被屯田田庄扑灭,这就是苛政是吧[笑着哭]

    用户12xxx87 回复:
    [得瑟]只能说论会洗,还得是你,曹魏境内造反不停,屯户逃亡难止,全部是世家搞鬼?
  • 海参 11
    2023-12-12 11:48

    屯田制好不好暂且不论,小编最后那个例子举得不恰当,民众躲避战乱很正常,加上当时信息不发达,还可能受孙吴宣传的影响,就好比张辽止啼这种,单拿这例子佐证的话不合适。

    用户10xxx00 回复:
    你的说法很可笑,宣传是相互的,孙吴可以宣传曹魏不可以吗?如果曹魏的屯田制真的是善政,那应该是曹魏吸引孙吴的百姓投奔。还是你想说曹魏不会宣传?
  • ylh 11
    2024-01-22 11:13

    北魏曹家的屯田再加点盗墓,季汉刘家的币改都是有自己特色的主要经济手段,就东吴既学北魏屯田又学季汉币改还都没对方做得好[笑着哭]

  • 2024-01-25 16:15

    拿着魏晋世语这本野史小说在这叭叭叭的。脸真大

    用户12xxx87 回复:
    魏晋就无正史,毕竟魔法晋书目录不是浪得虚名,正史比野史更扯淡和虚假也是独一份,毕竟清编明史好歹也是“编”,晋书将神鬼小说做历史。
  • 2024-03-05 15:20

    那你的意思是曹老板不该搞屯田,军队就该脱产? 屯田好歹还解决了一部分粮食问题,直接脱产的话收税不得收更高?

  • 2023-12-13 21:43

    赢秦,曹魏,新莽直到朱明,这些朝代一直被骂的主要原因就是把人全部变成农奴

    为你变乖 回复:
    屁,我觉得被骂是没给那些读书的家伙上位夺权,哦,老朱家不是,老朱家被那些垃圾卖了
    PigOne 回复: 为你变乖
    不知道你这种开口就是屁,放屁的是什么货色,网上看了点明朝的皇帝和士大夫的烂梗段子就晃悠起来了
  • 2024-01-24 01:17

    东吴使者如何评价蜀民的生活状况来着?

    用户12xxx87 回复:
    [得瑟]民面有菜色,这种评价还是孙权斩首某对蜀政盛赞使者后,使者违心之语
  • 2024-02-08 08:22

    看历史异族行屯田而夸奖,汉族行屯田被奚落!

    就体验一下 回复:
    只能说政治正确确实恶心人。对汉人王朝就苛求,而对由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就各种洗、各种夸。[抠鼻][抠鼻][抠鼻]
  • Long 6
    2024-04-14 22:31

    司马家掌权之后立马就废了屯田制,改成了占田制,屯民也被编户成了普通百姓。因此西晋在统一之后,“罢天下军役,示海内大安《晋书·山涛传》”……有的人还在洗地说屯田多么先进[得瑟]

  • 2024-01-28 14:06

    称颂屯田制还不如称赞集体农庄,只要大头兵饿不死就行了呗?

  • 2024-03-09 20:24

    在曹操大规模屯田之前,和吕布斗,没粮时吃的是什么?刘备,袁术这些也都有写了最惨时要吃那个的。你猜普通活不下去的人是愿意当农奴,还是当个快乐的流浪汉?至于当时活不下去的有多少人,想想黄巾起义是啥规模?

  • 2024-03-10 20:14

    古代平民抗风险能力极差,有点天灾人祸就死一大片,特别是战乱后,基本上人口消失一半

  • 2024-04-25 20:27

    那个年代 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求

  • 2024-05-24 09:05

    生活好不好,看看当时的人口密度,,,,,古代人多子多福,吃饱了就生的

  • 2023-12-11 18:06

    曹操到底安葬在哪里,成为千古之谜.

    天堂通缉犯 回复:
    [笑着哭]是不是那个曹操八岁的尸体那件事?
    京州李达康 回复: 天堂通缉犯
    专家:那是曹操小时候[笑着哭]
  • 2024-03-01 01:15

    生人妇

千历共婵娟

简介:为大家分享制作精彩的图文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