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日21时至次日7时小区周边有条件的道路可停车

中原网 2024-05-23 09:00:54

河南政法系统发布38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

每日21时至次日7时 小区周边有条件的道路可停车

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7日内网上审核立案;推动解决“多头执法”“重复处罚”“过罚不当”等问题;每日21时至次日7时,群众可在城区(主城区和建成区)居民小区周边具备路内停车条件的道路依次有序停车;对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事项减收20%费用……昨日,记者从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2024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分别发布了2024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各项举措,既有服务中心工作的措施,也有简政便民的创新之举。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0项

设立“智能云柜”,方便律师递交材料联系法官

一、畅通网上立案渠道。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7日内网上审核立案,材料需要补正的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

二、推动基层常见多发纠纷就地解决。全省人民法庭与辖区司法所、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对接机制,指导调解常见多发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物业纠纷等矛盾,助推基层诉源治理。

三、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持续选派员额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院开放日、送法进校园活动,教育青少年尊法、学法、懂法、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校园霸凌行为。

四、向申请执行人实时公开执行信息。进一步加大执行公开力度,在财产查控、评估拍卖、案款发放、案件终本等重要节点实时向申请执行人公开执行信息,切实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建立失信人员信用修复机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加强对被执行人失信名单库的动态管理,对全面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及时删除失信信息,帮助其修复信用。

六、逐步推进刑事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全覆盖。申诉人对生效刑事裁判不服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将引导申诉人委托律师代为进行,申诉人经济困难委托不起律师的,人民法院将为其申请法律援助,进一步提高办理刑事申诉案件专业化水平。

七、降低群众解决纠纷成本。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诉前调解效果,促进纠纷在诉前实质性化解,让群众不花钱、少花钱解决纠纷。

八、实现诉讼费网上自动退费。进一步优化诉讼费网上退费功能,实现诉讼费“一次、全案、全额”网上自动退费。

九、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开展“邀请群众旁听万起案件”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引领社会风尚。

十、优化完善律师履职平台。在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智能云柜”,方便律师线上线下递交材料、联系法官。

河南省公安厅10项

压缩办证时限,为中高考生办身份证开辟“绿色通道”

一、压缩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限。将居民身份证的办理时限(从受理之日起到领证之日)缩短至25个自然日。

二、为中高考生办理居民身份证开辟“绿色通道”。在中考、高考特殊时期,对急需用证考生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实行制证信息快速审签、制证、发放,确保15个自然日办理完毕。

三、试点推行居民身份证补换“网上办、掌上办”。在郑州市、焦作市试点推行居民身份证补换“网上办、掌上办”,具有本市户籍的16岁以上居民身份证丢失、损坏且距上次在省内办理身份证时间未超两年的,可通过本地线上政务服务平台或者警务服务平台在线申请办理居民身份证补换。

四、居住证办理“全程网办”。

五、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全程网办”。

六、方便城区夜间停车。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道路正常通行的情况下,群众可于每日21时至次日7时在城区(主城区和建成区)居民小区周边具备路内停车条件的道路依次有序停车。

七、推行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群众发生轻微交通事故的,可登录交管“12123”APP通过“视频快处模块”连线当地交警部门快速处理,相关交通事故信息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将通过该APP直接推送到保险公司理赔平台,方便群众快速理赔。

八、推动载客汽车登记、载货汽车登记业务“就近办”。

九、拓宽群众申办居民身份证缴费渠道。逐步推动实现群众在公安户籍窗口申办居民身份证时,可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渠道办理缴费。

十、推进居民身份证业务和出入境业务电子票据便利化应用。依托河南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逐步为群众提供居民身份证、出入境证件办理缴费等财政电子票据查看、下载服务。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10项

“检护民生”,以法律监督防止法律“打白条”

一、“检察护企”,助力民营企业更安心、更放心、更有信心。组织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暨民营经济司法保障专项监督,依法惩治侵犯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以及影响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犯罪;积极探索开展“安商惠企”公益诉讼监督,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检护民生”,以法律监督防止法律“打白条”。组织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扎实开展专项监督;高质效办理一批不当终本、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监督案件;注重发现、及时移送一批被执行人拒执犯罪及司法工作人员职务违法犯罪线索。

三、深化生态环境检察,保障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依法惩治各类污染环境犯罪,挂牌督办一批污染环境刑事案件。

四、依法严惩粮仓“硕鼠”,全力守护“中原粮仓”安全。依法严惩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建立涉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备案审查机制。

五、抓实“办案+救助”,让妇女儿童维权走上“快车道”。在检察服务大厅设置“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用接待窗口,对涉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控告申诉案件,强化甄别审查,依法及时导入检察监督程序。

六、认真办好欺凌犯罪案件,让校园天空更晴朗。

七、探索司法拥军新模式,让军人军属“后顾无忧”。

八、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给民生安全“上保险”。针对群众关注的电力、燃气、加油站、危化品、电动车、消防设施、特种设备等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

九、实质性化解工伤保险领域行政争议,让劳动保险“真保险”。针对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工伤认定争议多发、矛盾突出的问题开展工伤保险领域专项监督活动,优先办理、重点办理涉工伤保险认定检察监督案件。

十、严惩司法不公问题,给司法公正“加把锁”。

河南省司法厅8项

对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事项减收20%费用

一、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执法专项整治。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二、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校园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专项法治宣传。

三、编印农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拍摄常用涉法案例微视频,组织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分层分类分众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四、实施“一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每月面向村(居)民和“法律明白人”开展一次法治讲座、法治宣传。

五、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为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六、“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为市级以上劳模免费办理公证公益服务周活动。

七、重阳节期间开展为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公益服务月活动。

八、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事项减收不低于法定标准20%的费用。

记者 鲁燕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