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汉初三杰之:张良

潇潇沐晨 2024-01-16 10:29:30

张良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作为汉高祖刘邦最重要的谋士,辅助汉高祖刘邦起义建立汉朝。青年时期,因谋划并指使大力士用大锤击杀秦始皇嬴政而被秦始皇嬴政下令全国缉捕,但因没有有用线索,让张良得以“逍遥法外”,时间长了就不了了之了。后在沂水圯桥偶遇黄石公,为其捡鞋穿鞋,后有经过黄石公考验,获得兵书《太公兵法》,黄石公在赠书时对张良说:说:“读此书,把它研读透彻了,将来可以做帝王之师。天下时局不久必然动荡,十年后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你再来济北见我。”张良得此兵书,喜出望外,从此日夜研习,不但对治国韬略、统军之法、御敌之术等熟记于心,而且从中了解了朝代兴亡的玄机,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谋才”。

秦朝末年,在赵高与胡亥昏庸残暴的统治下,百姓被逼得毫无生路,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反对朝廷的横征暴敛;张良也聚集了数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 途中正好遇上汉高祖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 两人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自此张良与汉高祖刘邦开启了君臣合作。

汉高祖刘邦攻入秦都咸阳后,看到秦朝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宫女和珍宝异藏,使许多人忘乎所以,以为可以尽享天下。连刘邦也情不自禁,想留居宫中。武将樊哙冒死犯颜强谏,直斥刘邦“要做富家翁”。刘邦根本不予理睬。在这关键时刻,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劝道:“秦王多做不义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进入咸阳。既然您已经为天下人铲除了祸害,就应该布衣素食,以示节俭。大军刚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乐中,这就是所谓助桀为虐了。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你能听从樊哙等人的话。”

张良语气平和,但软中有硬,使汉高祖刘邦接受了他的规劝,下令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于霸上;并与众将领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同时废除秦朝的繁律苛法;要求各级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职务坚守岗位,执行公务。使被汉军占领地方的民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为后来平定各路起义军奠定了强大的后勤基础。

在鸿门宴上,张良更是先看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立即与武将樊哙商议,由樊哙贴身保护汉高祖刘邦,并在汉高祖刘邦借故如厕之时与之商议对策,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快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张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后在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计谋下,汉高祖刘邦先后平定三秦,引诱项羽北击三齐诸地,为汉军发展争取了有利的时间,后协助汉高祖刘邦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一举歼灭项羽军事集团。汉五年(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盛赞张良道:“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建国后,张良劝都关中,汉五年八月,刘邦正式迁都长安。一代谋士张良,乱世遇明主,君臣合心,共筑开国帝业,其著名谋略,为后世所敬仰。

0 阅读:44

潇潇沐晨

简介:历史热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