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专项监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1 19:15:37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今年9月召开的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情况的报告。5月11日上午,监督工作启动会议召开。记者获悉,去年底,本市110家三级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和医疗影像的共享查询,全部实现医保移动支付。今年将继续推进二级医疗机构与预约挂号平台直连,同时开展181项检验结果和300项检查结果互认,以减少重复检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有152人次市人大代表提出了11件关于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方面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通过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情况的报告,支持和监督政府加强和改进工作。

根据工作方案,本次专项监督将重点围绕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便民服务、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展开,全市医疗健康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医保移动支付、基层预约转诊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情况都包含其中。调研组将深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等地开展调研,并利用代表履职平台和代表“家站”平台,广泛收集市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需求及意见建议。

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底,本市110家三级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同质化预约挂号服务、检查检验结果和医疗影像的共享查询,全部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同时,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已覆盖126家上级医院、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8917位社区医生,上级医院要为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30%以上号源,其中50%为专家号源。在医院常规放号周期前,至少提前2周向基层或合作医疗机构开放预约挂号,其中22家市属医院已对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开放全部号源。

下一步,在三级医院114预约挂号平台号池直连工作基础上,本市将继续推进二级医疗机构与预约挂号平台的直连并实现号源管理“五统一”,实现统一放号周期、统一放号时间、统一科室设置、统一放号量和统一支持放当日号。同时,进一步扩大医疗数据汇聚覆盖的医疗机构范围,推进电子病历共享应用,开展181项检验结果和300项检查结果互认。完善和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试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推进“云药房”平台建设,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不全的问题。依托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共享,实现慢病信息下推社区,支持连续性健康管理。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枝

编辑 王海萍

流程编辑 马晓双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