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开始反穆斯林

淮河雨 2023-11-28 20:56:42

图片引用自网络

作者:淮河雨

短评

一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被伊斯兰化,那么这就是不可逆的。

任何一个清醒的国家都会高度警惕这一趋势的发生,欧洲国家也不例外。

01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富裕的欧洲就吸纳了大量的伊斯兰教信徒。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欧洲人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整个欧洲近2300万穆斯林并未融入欧洲主流价值体系中。

反过来由于穆斯林人口的激增,以及欧洲白左的盛行,穆斯林群体甚至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和选举影响力。

在正常的情况下,欧洲人是不敢轻易发出类似“反移民”、“反穆斯林”、“反欧盟”的声音。

好在欧洲人手里有选票,他们平时可以保持沉默,选举的时候,他们的真实意见就暴露了出来。

这不,荷兰选出了一个极右翼领导人海尔特·维尔德斯。

维尔德斯有荷兰特朗普的外号,某种程度上,特朗普已经是世界政坛中的一位符号性人物。

虽然他只做了4年总统,明年美国大选有没有机会PK掉拜登也不可知,但特朗普已经打出了名头。

以至于只要是和本国主流政治意见相左的政治人物都会被赋予“某某特朗普”的戏称,维尔德斯也不例外。

大家不要小瞧荷兰,这个国家虽然只有1770万人,GDP总量也不过一万亿美元而已,但荷兰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在英国脱欧之后,荷兰为首的“新汉萨同盟”成为欧盟内部的自由贸易代表。

“新汉萨同盟”成员国有8个,荷兰、瑞典、丹麦、爱沙尼亚、芬兰、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

综合实力最强的荷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领袖,这个“新汉萨同盟”的典型特征是重商、重自由贸易,严守财政纪律。

在“新汉萨同盟”成立之后,北欧国家毫不讳言地说他们拥有和柏林、巴黎一样的实力和影响力。

在维尔德斯领导的荷兰自由党赢得荷兰议会大选之后,欧洲媒体慨叹这是“欧盟最糟糕的噩梦”。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看重的就是荷兰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说实话,外界对荷兰议会选举的结果是非常吃惊的,包括维尔德斯本人都恍惚如同在做梦。

在之前的角逐中,荷兰中右翼政党自由民主人民党候选人泽赫里乌斯在民调上一直保持优势,没想到维尔德斯会逆风翻盘。

维尔德斯的话很“难听”,他极度的反穆斯林,而反欧盟的口号其实是假的。

80%的荷兰人拒绝退出欧盟,维尔德斯也很清楚,别看他很意外自己这次能赢得大选,但维尔德斯可是个老牌政客。

2004年,维尔德斯因为反穆斯林言论被极端穆斯林威胁刺杀。

自此以后荷兰警方开始为维尔德斯提供24小时全天候保护,这种保护持续了19年之久。

他支持以色列,坚定地支持以色列发动对加沙的军事行动。

凡此种种,在白左盛行,包容开放的荷兰,维尔德斯能够胜选简直是个奇迹。

如果只是看过滤后的报道,会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深入进去会发现,穆斯林在荷兰的名声确实有些臭。

2018年8月8日,荷兰海牙市市议员威利·迪勒选择了自杀,原因是她在一年前遭受了一群穆斯林的轮奸。

威利·迪勒是维尔德斯领导的自由党成员,她的政治对手,另一位市议员阿诺德·范·多尔恩主导了这一切,只是没有证据。

多尔恩原本也是自由党的成员,后来退党加入了一个穆斯林政党,令人跌破眼镜。

在自杀前,威利·迪勒录制了视频,在视频中,她说到那群穆斯林在强奸了她后强迫她尊敬穆罕穆德,尊敬安拉。

2004年,荷兰导演西奥·梵谷公开批评了穆斯林,结果遭穆斯林极端主义者在街头枪杀身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荷兰人的愤怒,荷兰民族主义者对穆斯林群起攻之,捣毁荷兰全境近40所清真寺。

2019年,荷兰公共安全情报局发布了年度报告,在提到荷兰国内的安全威胁时,将穆斯林放在榜首。

情报局直言,清真寺的教育太反人类,他们经过追踪发现儿童学习了伊斯兰教课程后明显出现了脱离荷兰主流社会的趋势。

一位荷兰的穆斯林阿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居然公开说,穆斯林即使拿到了荷兰护照,也不属于荷兰人;他们只属于伊斯兰教,穆斯林不应该相信荷兰,因为这不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看到了这些,大家还会对反穆斯林的维尔德斯胜选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吗?

图片引用自网络维尔德斯胜选的背后是穆斯林和反穆斯林群体多年来的对抗,荷兰有近100万穆斯林,但他们从未真正融入荷兰,他们只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而不是尊重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家的价值观。02

全球一共有57个穆斯林国家,穆斯林人口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在18亿-20亿左右。

这是两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说到穆斯林人口数量,顺便提一下我们自己。

2022年,全国穆斯林人口数量在3000万人左右,比2010年的2032万人多了约1000万人。

12年间全国穆斯林人口增加了50%上下,而全国同期总人口由2010年的13.41亿人增加至2022年的14.12亿人,增长了5.3%。

增加的人口绝对数量是7100万人,这7100万人中,穆斯林占了14.85%,这就是目前我们的现状。

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只有一个国家去伊斯兰成功过,那就是西班牙。

自阿拉伯帝国攻占西班牙之后,西班牙被穆斯林化了800年之久;1492年,西班牙人击败了最后一个伊斯兰国家奈斯尔王朝。

为了重新恢复基督化,西班牙人选择将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全部驱逐出去,这才让西班牙成为唯一一个去伊斯兰教成功的国家。

我们国家古代历史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在唐朝之前的历朝历代基本都能控制住西域,唐朝之后就不行了。

除了元朝和清朝成功过,宋朝、明朝无法控制西域。

史学家将这种情况归咎于是中原帝国武功下降,少数民族将自身优势结合中原文明之后取得了超越中原帝国的武力值。

这个不能说有错,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西域的伊斯兰化改变了历史进程。

原本西域是佛教的地盘,汉唐时期西域佛国林立,最鼎盛时期西域的佛寺高达4000座。

佛教传自印度,但很快被本土化,通过宗教联系,大唐帝国完美地控制了西域。

简单理解,佛教被中原帝国本土化后,西域的佛教和中原帝国是同气连枝。

伊斯兰教则不是,没有了宗教纽带,中断了文化输出,中原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变得非常艰难。

751年,恒罗斯之战爆发,实力占据优势的唐军遭受了葛逻禄的背叛,被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击败。

葛逻禄就是信仰伊斯兰教,可能当时没有人会注意这一点,这是西域伊斯兰化的开端。

此后伊斯兰教在西域如烈火般燃烧起来,一座座佛寺被清真寺取代。

安史之乱爆发后,西域的佛教势力得不到唐帝国的支持,颓势尽显。有千年佛国之称的于阗与伊斯兰教国家喀喇汗王朝展开了40余年的宗教圣战,可惜失败。

于阗之后,整个西域只剩下西州回鹘还在坚持,但已经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普遍认为,公元10世纪-11世纪时,西域完成了伊斯兰化。

不得不说的是,得感谢清朝;要不是清帝国远征西域平定大小和卓,恐怕新疆就成为别人的了。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有的人也知道捻军起义,但很少有人知道陕甘回乱。

1861年,甘肃人口1945.9万人;到1880年,甘肃人口仅剩490.4万人,人口减少近75%。

1861年,陕西人口1394万人;1880年,陕西人口剩余772万人,减少比例近45%。

陕甘两省在20年的时间里人口骤减超2000万人,这显然不是正常现象,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1862年-1873年的陕甘回乱。

陕甘回乱的平定者是左宗棠,他在平定了陕甘回乱后进军新疆,击败了得到俄国支持的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大地。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被伊斯兰化,那么这就是不可逆的。

这句话是实话,因为你不可能采用几百年前西班牙人的做法,用武力驱逐全部的穆斯林,这在现代社会是不能用的。

左宗棠能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但对于改变新疆地区的宗教信仰是无能为力的。

欧洲人傻吗?他们是白左不假,但他们可不是白痴。

当一部分人发现了危机之后,自然会选择转向,这就是维尔德斯获胜的民意基础。

如果不是这次哈以冲突,维尔德斯可能还不会赢得大选。

正是这次哈以冲突让荷兰人发现,原来这群平时看似“老实”的穆斯林居然一点被荷兰主流社会同化的迹象都没有。

他们支持巴勒斯坦没有错,但支持哈马斯的行为让荷兰人震惊,高喊反穆斯林的维尔德斯成为这部分荷兰人最后的心理堡垒。

图片引用自网络平定陕甘回乱和收复新疆的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03

生活在美国和欧洲的穆斯林支持哈马斯的言论可能比哈马斯还要恐怖,因为哈马斯是有形的,支持言论则是无形的。

他们的表现证明了一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群体都可以被现代文明感化,唯独他们不行。

尽管他们生活在富裕的欧洲,富裕的美国,得到了发达国家的庇护,不会被以色列欺负。

可他们的内心深处依旧坚守保守的伊斯兰教,我们都知道在伊斯兰文化中女性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但你看在欧美国家的女性穆斯林,大部分依旧戴着头巾,坚守着伊斯兰教。

和穆斯林结婚,无论男女都必须皈依伊斯兰教,这个世界上已经很少有哪个宗教群体有这样的要求。

在德国,一些年轻的穆斯林这样宣传,只要穆斯林群体成为德国的多数,那么他们将废除德国宪法并引入伊斯兰教法。

比利时的穆斯林干脆说比利时公民身份对他们来讲毫无意义,他们要在欧洲建立哈里发国。不要指望世俗化这个群体,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国家似乎将这次哈以冲突视为一个契机。德国、法国都计划驱逐支持哈马斯的穆斯林,将他们遣返出境。

德法作为欧洲顶级大国,自然不会像荷兰那样直接选出一位反穆斯林的极右翼政客,但这不妨碍他们推进同化穆斯林的进程。

2020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向法国穆斯林发出了最后通牒,强硬要求法国穆斯林团体必须效忠法兰西共和国的政治价值观。

知道法国穆斯林们怎么回应吗?他们将马克龙的图像放在脚下踩,火烧法国的国旗。

不过马克龙是横下心必须干法国穆斯林,在马克龙的强大压力下,2021年1月17日,法国穆斯林信仰委员会宣布接受马克龙总统的要求,效忠法兰西共和国价值宪章。

不过这些做法能不能最终成功,说实话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欧洲的白左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一心要建立所谓的多元化社会。

马克龙在2020年11月强迫法国穆斯林接受法国的价值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马克龙为此遭到全球近60个国家的批评。

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欧洲的去伊斯兰化行动都面临重重阻碍。

说到这里还是维尔德斯的话有道理,说维尔德斯是极端反穆斯林的政客,但维尔德斯也给出了解法。

他并非一味主张驱逐穆斯林,而是要求尽快完成穆斯林的世俗化进程。

是的!维尔德斯并没有要求穆斯林转信基督教,只需要他们完成世俗化即可,要求不高。

如果无法完成世俗化,那么就得毫不留情地驱逐。既然你那么喜欢自己的宗教,觉得全世界都不如你的,应该被你仇恨,那遂你的意,送你们回去,让你们在哈马斯、塔利班的治理下生活吧!

不要低估了欧洲穆斯林人口的增长数量,德国和法国分别拥有550万和600万穆斯林群体,合计1150万人。

这可是两个最重要的欧盟国家,如此庞大的穆斯林群体,着实令人震撼。

说到这里,提一下德国,德国在世俗化穆斯林这个问题上是高度失败的。

550万穆斯林中有300万土耳其人,为了争取这个庞大群体的支持,每次大选时,土耳其总统候选人都会来到德国的土耳其人社区做宣传。

有最强嘴炮之称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德国为首的欧盟一向不对付,埃尔多安为了迎合国内的伊斯兰势力,多次奉行伊斯兰教的宗旨行事,可谓是绝对的保守派。

德国是一个文明开化的发达国家,未曾想在德国生活的土耳其人中居然有60%以上支持埃尔多安。

而在土耳其国内,这一比例在52%,这是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

由此可见,德国在如何让穆斯林融入德国主流社会这件事情上比法国还要失败。

德国在哈以冲突中坚决支持以色列,打压哈马斯的支持者,不知道能否借这一波势头清理清理极端穆斯林。

对德国政府来说,这是为数不多直面国内穆斯林群体的机会。

图片引用自网络法国最大的清真寺 - 巴黎大清真寺。1976年,法国仅有130座清真寺,截止到2022年,已经有2800座,暴涨了21倍。04

荷兰的转变可能是欧洲踩下白左刹车键的一个信号,相信整个欧洲都会看荷兰政局的发展,并关注维尔德斯如何来处理国内的穆斯林群体。

若是维尔德斯可以中止荷兰的穆斯林化进程,那么这将极大鼓舞欧洲反穆斯林的极右翼势力。

反之,要是维尔德斯也无法解决荷兰的穆斯林问题,那么欧洲的极右翼兴许会用更暴力的形式来驱逐穆斯林,冲突并非不可能。

在欧洲,每年发生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群体的冲突有好几千起之多,这还只是被各国警方记录的,没有记录的数量只多不少。

最后说下我自己的感受,我反对宗教歧视和民族歧视,可就伊斯兰教本身来说,我自己也很难理解。

虽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狂热、暴力、野蛮,但穆斯林群体出现狂热、暴力、野蛮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宗教团体。我想这些问题的根源需要从伊斯兰教中去寻找,阿拉伯国家真的如他们宣传的那么纯粹吗?

对内勾心斗角,不团结;对外输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种落后的宗教观念,遇事之后不按照逻辑思考。

哈以冲突爆发后,穆斯林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以色列;以色列确实可恶,霸占巴勒斯坦的土地。

扪心自问,哈马斯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吗?任何攻击平民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在战争中,平民是最脆弱的群体,因此正常国家都把在战争中减少对平民的攻击视为文明和野蛮的分界线。

在谴责以色列的同时,是否思考过哈马斯对平民的大肆屠杀也是恐怖主义行径呢?

我想穆斯林,尤其是在欧洲的穆斯林不是不清楚,他们并不是不会思考,只是一旦思考之后,会发现自己在逻辑上也是不完美的。

索性放弃思考,放弃逻辑;但你放弃了,别人又不会放弃了思考和逻辑,于是发现自己在辩论中完全不占上风。

那怎么办呢?就用仇恨代替思考和逻辑。对别人要求完美,什么都要顺从自己;对自己的不完美却视而不见,只好用狂热掩盖不足,这也许是穆斯林保守的一个原因吧!

—  END —

作者:淮河雨,在外企工作的90后自媒体作者,一个单细胞的文科生,试着和朋友们分享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1 阅读:5

淮河雨

简介:喜欢和大家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