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一战史(6):德意志雄狮最后的咆哮——1918年皇帝攻势

佳霖谈历史 2024-02-29 15:42:40

1916年底,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为了改变这一颓势,德皇威廉二世决定于1917年2月1日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专打运往协约国的商船。

其实对于要不要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德国内部也存在争议。

文官集团自然不同意,因为这会得罪美国。

此外,文官们还与英国展开秘密谈判。

如果谈判顺利,英国会出卖法国,换取德军退出比利时。

一旦英国退出战争,法国肯定打不下去。德国就能保证阿尔萨斯和洛林。

而没了英法,美国也没必要掺和进来。

但不巧的是,文官们两头下注,在密会英国的同时,还悄悄与法国接触。

结果英法一对账,尴尬了。外交和谈的大门也就此关闭。

文官搞砸了谈判,这就给武官集团夺权创造了机会。

兴登堡、威廉二世和鲁登道夫

1916年6月,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进驻陆军统帅部。

这二位军功赫赫,又主张“我没饭吃,也不能让英法有好日子过”。很对威廉二世的胃口。

在他们的影响下,威廉二世最终拍板:掀桌子!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至于结果也不出意料,德国成功激怒了美国军火商和华尔街大佬。

一战爆发后,美国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无论欧洲打成什么鬼样,美国都不站队。

不过,不站队不等于不掺和。

靠着协约国的军需订单,美国上上下下赚翻了。

同盟国这边,美国起初也是来者不拒。

只是由于商路被英国海军封锁,同盟国渐渐也就没订单了。

也就是说,仗打到1917年初,协约国成为美国的唯一客户。

常言道: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

德国断了美国资本大鳄们的财路。美国总统威尔逊顿时急了,威胁德国:赶紧收回成命,否则就断交!

常有人说,美国人很鸡贼,总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这种说法其实不准确。

因为当一战进入到第三个年头后,两大集团都已经筋疲力竭。美国的实力,决定了它此时下场,就不可能站错队。

换言之,即便英国皇家海军很强大,美国海军一样有能力将北大西洋变成协约国商船的屠宰场。

而若是没有外部输血,本就资源极度紧张的协约国,注定撑不过一年。

按说美国站谁谁赢,面对威胁,德国理应认怂。

但威廉二世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认为美国陆军孱弱,即便参战,至少也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到那时候,估计协约国早就崩溃了。

此外,沙俄当时有崩盘的迹象。若是沙俄退出战争,德国就可以集中力量,赶在美国下场前,打垮西线的英法。

见德国一意孤行,威尔逊说到做到,与之断绝外交关系。

不久后,因德国鼓动墨西哥进攻美国的电报被截获,美国参议院以86票赞成,6票反对,通过了对德宣战的决议案。

美国正式加入协约国。

1917年4月2日,威尔逊在国会演讲,要求对德国宣战

话分两头,美国参战前夕,沙俄爆发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换取协约国的承认和支持,新任总理克伦斯基决定将战争进行到底。

为此,俄军在东线发起“克伦斯基攻势”。

可是,高层想打,俄军还能不能打,这是两码事。

听说又要去送死,战役发起前,俄军乱了套,累计“开小差”的士兵达百万以上。

趁着俄军虚弱,德军联合奥匈军发起反击,歼敌9万。

如果再算上溃散的部队,俄军总计损失在30万以上。

科伦斯基见势不妙,赶紧甩锅。

但甩锅也是一门艺术。

科伦斯基将责任推给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又换上科尔尼洛夫。

可科尔尼洛夫毫无政治头脑,上任不久就发动军事政变,扬言恢复君主制。

被他这么一搞,临时政府威信全无,各派势力蠢蠢欲动,俄国又陷入动荡。

见此情形,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决定趁火打劫。

1917年9月1日,德军发动“里加战役”,歼敌2.5万。打开了通往圣彼得堡的大门。

经此一战,德国彻底解除了东线的压力。

而对于俄国来说,里加战役的失利,成为压垮临时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后不久,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

苏俄政权成立后,很快遇到了临时政府一样的困扰。

德国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扬言只有割地赔款,才会罢兵休战。

而俄国国内,老百姓不想打仗,军队也是人心涣散。

可德国开出的价码实在太高,如果割地赔款,所有人都会钉在耻辱柱上。

因此,苏俄高层意见不统一,有的主张继续打,有人则主张妥协。

最终,在打打停停几个月后,苏俄还是妥协了,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

根据这一条约,苏俄丧失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5000万居民、54%的工业区以及33%的铁路。

可以说,苏俄是以丧权辱国的巨大代价,退出了一战。

俄国退出战争,协约国暴跳如雷,纷纷出兵干涉。这为后来的俄国内战埋下伏笔。

不过,这时候一战还未结束,战争焦点仍然在西线。

此时,美军已经进驻欧陆。美国的动员速度大大超出了德国的预料。

望着那压倒性的物资,威廉二世很清楚,德国已经无法打赢战争了。

因此,如何体面地退出战争,才是德国的最佳选择。

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谈判中,主动求和示弱的一方,往往会被对手狠宰一刀。

就像德国宰苏俄一样。

而如果因为议和而遭受损失,威廉二世不仅会失去政权,还会遗臭万年。

毕竟德军这会还占着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没有一个协约国士兵踏入德国本土。

表面上看,德国没有理由让步。

既然不能直接求和,那只能打了。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一合计,决定在西线的索姆河地区发动一场包含五个行动的决定性攻势,给英法联军来一套组合拳。

按照鲁登道夫的设想,如果攻击顺利,占领亚眠,德军可将英法联军一分为二。迫使英国远征军撤回英伦三岛,继而直捣巴黎,结束战争。

如果攻击不顺,就尽量杀伤敌军,然后见好就收,与协约国达成一个“合理”的停战协议。

1918年3月20日,62个德军“突击师”在比法边境待命。

所谓“突击师”是与“战壕师”相对应的。

战前,鲁登道夫为了一击必胜,将西线所有德军老兵集中训练,并以此为基础,组建突击师。

而剩下的老弱病残,就只适合在战壕里驻扎了。

德军“突击师”

德军磨刀霍霍的同时,英军却做着白日梦。

英国远征军司令黑格元帅自信地认为,凭借充足的炮火和稳固的防线,定能让德军有来无回!

3月21日凌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局之战正式打响。

德国人认为在德皇的庇佑下,一定可以一战决胜。

因此这场孤注一掷的战役,又被称为“皇帝攻势”。

正式进攻前,德军先以密集炮火招呼对面的英军阵地。

英军新兵较多,听到炮声,很多人靠着战壕的墙壁,被震得五脏破裂。

还有很多新兵被炮击炸的精神分裂,当场就疯了。

炮击持续五个小时后,德军39个师一字排开,由王牌兵种“暴风突击队”打头阵,向英军阵地发起冲锋。

“暴风突击队”

凡尔登战役期间,一名德国军官发现组织小股突击队在敌人战线上寻找弱点,并打开缺口,往往比集体冲锋更有效。

后来,鲁登道夫敏锐地发现了这种极具潜力的战术,于是在全军推广。

至1917年底,西线每个德国野战军都有一个突击营。

这种突击营被称为暴风突击队,一般由一个迫击炮连,一个步兵炮连,一个喷火器小队,一个通讯小队和一个突击小队组成。

战役期间,暴风突击队负责独立攻克敌人战线,并向纵深发展。

英军那边,刚挨完炮击,还没缓过神来,就遭到暴风突击队袭击。

由于都是老兵,且装备精良,不到半天时间,突击队便拿下英军近一半的阵地。

到了下午,英军第5集团军扛不住了,赶紧向法军总司令贝当求援。

但贝当表示爱莫能助,因为他收到情报,德军正打算向驻守兰斯的法军发动进攻。

实际上,这是个假情报。

鲁登道夫深知贝当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性格,只要他自己有危险,就不会支援友军。便故意散播谣言。

法军不支援,英军第5集团军司令高夫只能下令撤退。

与此同时,英军第3集团军的阵地也被突破。德军取得了完美的开局。

接下来的几天,德军第2、17、18集团军不断追击着撤退的英军。

战至3月24日,英军退守索姆河。

但在德军不知疲倦的攻击下,索姆河防线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

迫于压力,英军再次向贝当求援。可得到的结果依旧是爱莫能助。

贝当此时换了一套说辞,他表示:德国人不知道用了黑科技,可以在几十公里外轰炸巴黎。法军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巴黎。

德军的黑科技,其实就是“巴黎大炮”,又叫做“威廉大炮”。

该炮口径210毫米,身管长36米,最大射程131公里。

“巴黎大炮”

从几十公里外炮击巴黎,自然谈不上有什么精度。

但炮弹落在巴黎城内,搞得人心惶惶,这也不是个事。

于是,贝当便以此为借口,拒绝支援。

法军坐山观虎斗,英军骂骂咧咧,纷纷表示不打了,让法国佬自己保家卫国。

见此情形,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赶紧会见法国总理克里蒙梭。

俩人一掰扯,认为双方必须尽快组建联合指挥部。

合着这仗都快打了4年了,英法联军还没有统一指挥部,这会终于有了。

谁当总司令呢?俩人又一掰扯,认为法国陆军参谋长福煦元帅最合适。

斐迪南·福煦

福煦火线上任后,急令法军驰援英军。

增援一到,英军稳住防线,德军这时候再想进攻,就不那么容易了。

再说德军这边,风暴突击队的攻击,其实就是步兵闪电战。

但这一概念在当时太先进了,当精锐老兵战死后,补充进来的新兵蛋子,完全掌握不了作战要领。经常把小股渗透搞成人海冲锋,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还有个事,对德军震动很大。

英军溃退期间,德军在搜刮战利品时,发现英军富得流油。

准确的说,是美国富得流油。

而德国上层又一直对人民说:我们的无限制潜艇战很有效,英军现在吃糠咽菜呢。

可实际情况却是英军丰衣足食,德军才是吃糠咽菜。

士兵们接受不了现实,士气动摇,认为这仗打不赢了,拒绝继续前进。

前线出现的状况,鲁登道夫不知道。

直到4月5日,眼看着进攻无果,鲁登道夫才命令索姆河方向的德军暂停休整。

没多久,鲁登道夫又将进攻矛头对准战线最北段的利斯河,打算端掉英军设在敦克尔克的补给基地。

1918年4月9日,德军第6集团军从阿尔芒蒂耶尔出击。

防守这个方向的是葡萄牙军和比利时军,这帮人平时就是干点打杂的事。

所以不到10个小时,协约国军队便被德军打得溃不成军。

黑格见后路不保,赶紧增援。福煦也派出法军驰援。

终于在4月17日,英法联军顶住了德军的前进。

两次进攻都失败,鲁登道夫就像输红了眼的赌徒,决定集中全力,做最后一搏。

这一次,他的计划是在巴黎方向发动佯攻。趁法军回援巴黎之际,击溃亚眠、敦刻尔克方向的英军。

5月27日凌晨,德军集中6000多门的火炮和迫击炮,在60公里的战线上,向法军阵地倾泻炮弹。

首轮炮击持续5分钟后,炮火开始渐渐往前移动。

与此同时,大量德军突击队跃出战壕,发起冲锋。

对面的法军第6集团军被打蒙了,短短几个小时便丧失战斗力。

随后德军突破法军防线,打到距巴黎只有60公里的马恩河畔。

鲁登道夫见佯攻得手,便修改计划,决心拿下巴黎。

危急时刻,法军第10集团军顶住了德军攻势。

而德军此时出现了补给困难。

无奈之下,鲁登道夫下令休战,并重新部署,计划从两面夹击兰斯,拉长战线,直取巴黎。

但德军此时已经精疲力竭,暴风突击队也所剩无几。

7月14日,新一轮攻势发起后,德军击溃了西侧的法军和意大利军。但未能击溃东侧的美军彩虹师。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个美军师的参谋长就是“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

年轻时的麦克阿瑟

第二天上午,德军在马恩河畔打出了一个小型的突出部。这是德意志雄狮在一战中最后的咆哮。

但面对物资充沛的英法联军,德军再次虎头蛇尾。

几次行动均告失败,鲁登道夫没招了。而协约国则积蓄好了反击力量。

1918年8月8日,英法联军以1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2684门火炮、511辆坦克和大约1000架飞机,向驻守亚眠突出部的德军第2集团军发起冲击。

当初鲁登道夫摆出了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把老兵全拼光了。

现在虽然还有一百多个“战壕师”,却都是老弱残兵,根本不堪大用。

面对英法联军的强势进攻,德军防线被突得支离破碎。

三天后,鲁登道夫获悉德军已经退守“皇帝攻势”发起前的防线,顿觉自己所谓的决定性攻势,在拥有绝对实力的协约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哀叹地说道:这是德国军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皇帝攻势”历时四个多月,期间,协约国军伤亡超过80万,德军伤亡60多万。

单看数字,德军貌似占了便宜,但要知道,协约国这边有美军这支生力军。还有从殖民地征发来的非洲人、印度人。

而德国死的都是德国人。

作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国,德国其实不缺军火,缺的是人力和粮食。

为了补充兵员,德国政府在1917年底,提前征召即将年满18岁的青年入伍,但这部分预备兵力只有63万,远远不够支撑一场大型战役的消耗。

鲁登道夫导演的这场“皇帝攻势”,可以说是提前流干了德国人的血。

亚眠战役后,英法联军接着又发动了一系列进攻。

这一系列进攻统称为“百日攻势”。

在协约国和大流感的双重打击下,德军全线溃败。

而德国的几个盟友,则一个比一个惨。

1918年9月29日,保加利亚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奥斯曼帝国投降。

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

至此,同盟国阵营就剩下德国了。

11月4日,协约国向德国提出35条停战条款。

内容涵盖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要求德国承担战争责任,进行全面赔偿。

威廉二世不甘心,命令德国公海舰队集体出动,去跟英国海军决战。

这一命令,不仅激起水兵起义,还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基尔水兵起义

11月9日,柏林工人举行总罢工,士兵也在当天发动起义。

内外交困之下,威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流亡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

随着德国投降,历经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正式画上了句号。

可是,这一切真的结束了吗?

1919年6月,充满了分歧与妥协《凡尔赛和约》出炉。

这个和约,既没有达到严惩德国的目的,也没有起到安抚德国的作用。

同年,德国工人党成立。

一年后,德国工人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

他们的党首是天生的演讲家,宣称将带领德国再次走向强大。

11 阅读:1440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3:15

    一战德国失败后,流亡国王威廉二世是否想他非常讨厌的糟老头一一一俾斯麦!

  • 2024-03-10 06:48

    所以才凸显郫斯麦的厉害之处,德国强大的只有陆军,想要在欧洲大陆密密麻麻的小国中崛起,不能在外交战场上长袖善舞是万万不能的

  • 2024-03-16 18:13

    美帝入场是早晚的事情

    柔杀绝乐灵魂热情之戒 回复:
    现在三国鼎立的时代,美国出场也拉中俄下水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