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见到友人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05-18 11:56:02

前言

古时候文人雅士的一肚子墨水大多都是为了施展自己的一番抱负而准备的,不管是在研学还是在官场,总是能洋洋洒洒写上一篇宏伟文章。

然而除了在这种正经场合,他们的才思其实也会用在讴歌爱情上,尽管古人内敛,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对情思爱意讳莫如深,相反,反而会传颂令人感动的爱情。

著名的大文豪苏轼就是其中一个,他一生所做的众多诗词文章中,很多内容都是讲爱情的,然而这其中的翘楚竟然是在歌颂他朋友和侍妾之间的情深似海。

不仅如此,这首词中的最后一句人们甚至至今都耳熟能详,成为了人们向爱人传达爱意的常用句之一,苏轼的友人身上到底有着什么故事呢?

一、杭州结交乐逍遥

苏轼这个朋友叫做王巩,虽然和苏轼年龄差了将近一轮,但是苏轼交友广泛不拘年龄,两人之间可以说算得上是忘年交。

他们两人相识是在杭州,当时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得罪了王安石被贬谪到了杭州担任知州,而王巩因为承蒙祖荫,在杭州当着一个小官。

苏轼作为一个文豪,不仅在后世流芳百世,在他生活的年代也是公认的文学大家,被文人争相崇拜,王巩作为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文人,自然也在其中。

因此当苏轼到了到了杭州之后,王巩就主动找到了苏轼,邀请他来自己家赴宴,想要和这位文坛大家同时也是自己的上官打好关系。

苏轼是个豪爽人,对于王巩这种有话直说的性格相当喜欢,于是高高兴兴答应了下来,过了几天就来到了王巩家。

王巩招待苏轼可以说相当盛情难却,不仅摆下了豪华宴席,还请了很多仰慕苏轼的当地才子前来,一群人边把酒言欢边享受诗词的美妙。

但是这场宴席远不至于比,为了给大家助兴,王巩甚至将自己的妾室叫了出来,让她为大家奏乐增添雅致。

他这个妾室叫做宇文柔奴,原本是王巩家中豢养的歌姬,但是因为美貌又有才华,还对王巩相当贴心,于是便被王巩纳为妾室。

大家纷纷让宇文柔奴将自己的词作演唱出来,给这场酒宴助助兴,只见宇文柔奴一一应下,用清亮的歌声将大家的作品唱得婉转动听,获得了一致好评。

苏轼也对宇文柔奴相当称赞有加,这也让王巩非常高兴,于是两人交谈越来越亲近,逐渐成为了至交,让苏轼被贬谪到杭州的这几那你不至于那么难捱。

二、乌台诗案遭贬谪

随着时间逐渐流逝,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间也逐渐到了年限,被调到了密州任职,他和王巩不得不就此分别,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仍旧是在的。

然而苏轼的官运却属实算不上好,原本以为自此之后即使回不到中央,在地方四处游历也算不错,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苏轼人生中最大的坎坷——乌台诗案。

苏轼毕竟是个相当有骨气的文人,仅仅是因为反对新法就被从朝廷挤兑出去,这件事的冤屈对他来说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也仍旧如鲠在喉。

因此在向皇帝述职的时候就难免会带有些怨气掺杂其中,然而这些话语就成为了原本就看他不顺眼的新党整他的最好把柄。

新党利用这些言语向皇帝污蔑苏轼目无尊上妄自尊大,于是“乌台诗案”就这样发生了,苏轼本人和他的亲友至交中有二十多个人受到了牵连被贬谪。

而在这些人之中,之前和苏轼往来甚密的王巩受到的牵连尤其严重,从被贬到的地方来看甚至可以说被贬得比苏轼还狠。

苏轼有王安石帮他说话向宋神宗求情,还被贬到了黄州(今湖北)做当一个可有可无的团练使,而王巩无依无靠,则被贬到了宾州(今广西)监察盐酒税。

可以说王巩完全是遇到了无妄之灾,苏轼为此感到非常愧疚,在被贬之后仍旧保持着和王巩互相信件往来,在信中屡次表示了对王巩的歉意和内疚。

然而王巩却从没有因此怨恨苏轼,每每收到苏轼的信件之后甚至反过来劝慰苏轼看开点,不要因为这些忧思损坏了自己的身体。

不仅如此,王巩知道苏轼是个非常喜欢养生的人,于是就在宾州寻找当地比较罕见的养生药方夹在信件中寄给苏轼,让他好好保重身体。

而苏轼收到信件之后也非常高兴王巩在宾州仍旧乐观积极,知道宾州地处西南非常炎热潮湿,于是就反过来将自己这些年收集到的排出湿热的药方分享给王巩。

可以说他们两人之间的情谊不仅没有因为乌台诗案的发生和分隔天涯海角的境遇而收到挫折,反而因为同在困境苦中作乐而更加深厚。

三、此心安处是吾乡

值得一说的是,王巩这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宾州,临行之前也对家中的事情做了一些安排。

王巩家中原本是养了好几个妾室和歌伎的,宇文柔奴就是其中之一,王巩之前养着这些女人不是件难事,但是被贬之后就不一样了。

宾州地处偏远,和流放几乎也没什么区别了,在宋朝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要前往宾州,这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甚至都有可能在途中一命呜呼。

而王巩又是戴罪之身,把他流放到斌宾州不是让他去享福的,光是朝廷就不会允许他带这么多莺莺燕燕一起去宾州。

因此,在动身之前,王巩只能心痛地遣散了这些莺莺燕燕,托关系为她们找个好去处,希望给她们离开自己之后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这些妾室歌伎拿到了王巩给的钱自然性感情愿得离开了,但是唯独只有宇文柔奴一个人却说什么都不愿离开王巩,非要和他一同前往宾州。

王巩觉得宇文柔奴糊涂,这一去不知道要受多少苦,还不如拿了钱找个好人家托付下半生,但是他始终犟不过坚定的宇文柔奴,因此王巩在感动之下只能带上了她一起动身前往宾州。

字宾州的几年间,宇文柔奴将王巩照顾得相当好,王巩本人不追求养生,但是宇文柔奴却很重视苏轼寄来的那些养生方子,帮王巩将身体调理得很健康。

不仅如此,每当王巩文思泉涌写下了全新的诗词或者文章之后,宇文柔奴都会柔情地夸赞或者弹唱出来,给王巩提供了非常高的情绪价值。

因此在三年之后,王巩终于受到了诏令北上经过苏轼所在的黄州时,专门登门拜访并宴请了苏轼。

时隔多年再见王巩,苏轼却发现王巩的精神状态异常饱满,而这次再见宇文柔奴,苏轼也发现宇文柔奴经过了在岭南的三年磨砺后反而更加容光焕发。

一问才知道,原来全都是宇文柔奴在宾州悉心照料的功劳,苏轼心中不禁非常钦羡他们的感情,于是不禁问道:“你们在岭南应该过得很艰难吧?”

没想到宇文柔奴一个弱女子,说出来的话却相当令生性洒脱不羁的苏轼震撼,她淡淡地笑着说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结语

这句话给了苏轼相当大的启发,于是在送他们离开之后灵感迸发,借用王巩和宇文柔奴的经历写下了一首非常经典的《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 阅读:143

陌闻上下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