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信仰之谜:天主教的本土化挣扎,又为何被康熙一夜禁教?

台台君说史 2024-05-08 09:51:28

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里就有着兼容并蓄的特质,因此,除了本土的道教、儒教,像佛教、回教、喇嘛教等外来宗教也能在中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土壤。

在古代社会,要是一个富裕人家办丧事,常常能看到道士、和尚、喇嘛、萨满等齐上阵,这种现象在外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毕竟大多数人国人似乎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信。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的统治阶级对宗教也是比较宽容的,就连武则天时期,她一心推崇佛教,也没有对其他教派进行打压。

当然,“灭佛运动”除外,这其实主要是政治和经济问题,而非宗教意识形态的原因。

不过,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奇怪的现象,康熙在 1721 年发布了禁止西方人在中国传教的禁令,也就是说西方人可以在中国居住,但不能传教。

而在此之前的 29 年,康熙曾颁布过允许天主教自由传教的圣旨。这一前一后相差仅 29 年,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两条命令,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台台君就来聊聊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发展。

天主教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传教的。

当时正值大航海时代,耶稣会的人来到中国后,为了尽快传教,就想办法把教会往中国人熟悉的地方靠,也就是进行本土化传教。

比如有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他把自己打扮成和尚的样子,传教的场所也起名为“仙花寺”这种类似佛教寺庙的名字。

但后来利玛窦发现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中国的士大夫对其并不怎么感兴趣,真正影响巨大的还是儒家。

于是,利玛窦又换上中式服装,留起胡须,变成了儒生的模样,而且他很有才华,因此结交了很多文人和高官,后来还受到万历皇帝的接见,得以正式在中国传教。

按理说,既然已经打开了局面,就算改朝换代,对宗教的传教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且康熙一开始确实是允许天主教传教的。那后来为什么又禁止了呢?这就跟罗马教廷有关了。

当时罗马教廷有了强大的靠山法国,并且天主教也完成了对欧洲宗教的统一,再转头一看,咦,在中国的传教居然也这么成功,据说当时天主教在中国的信徒已经有几十万之多。

对西方人来讲,已经有几十万人这个基数了,就不能以发展为主了,而是要对教会内部的意识形态进行统一了。

但罗马教廷一看中国的信众,这些人怎么什么都信?今天拜菩萨,明天拜上帝,后天拜孔子,当然,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事,兼容并蓄嘛。

但天主教忍不了呀,于是罗马教皇雷芒十一世为此专门制定了七条针对中国天主教徒的规定,比如不准中国人拜祭祖先、不准拜祭孔子,甚至在家里摆放孔子和祖先的牌位都不行。

这种规定对于欧洲人来说可能很正常,因为西方确实讲究信仰的纯洁性,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不让拜祖先,不让敬孔子,那还过什么清明节、冬至节啊?那还算是个人吗?

于是,天主教在清朝遭到了空前的抵制,罗马教皇一看形势不对呀,就专门派出使团与康熙谈判。

一开始康熙还很有耐心,说这都是中国的文化和儒家的礼仪,但前后谈了 13 次之后,康熙大概也觉得这群宗教狂人怎么这么不听劝,最终下达了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禁教令”。

你看,文化差异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中国人为何形成中国,就是统一的文化思想和源流嘛,你一个外来的宗教想一瞬间击垮国民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信仰,显然是不可能的嘛。您觉得呢?

0 阅读:24

台台君说史

简介:以史为镜,以史观人,史以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