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17航天员再次修太阳翼!画面显示受损点,不止一处遭流星破坏

有趣探索 2024-03-06 18:28:57

时隔72天,神舟17号航天员再次执行了出舱活动,和上次一样,此次任务仍是修复天和核心舱上的柔性太阳翼,保证空间站的电力供应,只不过修复位置不一样,证明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不止一处遭流星破坏。

自中国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入轨以来,中国航天员多次执行出舱活动,安装扩展泵组、安装脚限位器、抬升航外全景相机视野等,但神舟17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是维修受损的太阳翼,难度有所增加。

2023年12月21日,神17航天员首次执行了出舱活动,出色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的维修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可以说是备受外界关注。

2024年3月2日,神17航天员再次执行了出舱活动,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太阳翼维修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公开了维修太阳翼的画面,画面显示受损点,再次受到外界的关注。

2023年12月,一张关于神17航天员维修太阳翼的照片在外网疯传,航天员汤洪波站在机械臂的脚限位器上,面向天和核心舱太阳翼,背对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出舱口,正在全神贯注地维修着。

天和核心舱共有两组太阳翼,总面积超过134平方米,前进方向左侧和右侧各有一组太阳翼,太阳翼的作用是将光照转化为电能,给天和核心舱上的所有设备供电,包括生命维持设备、通讯仪器和实验设备等。

天和核心舱左侧太阳翼顶部靠近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很显然,在上一次出舱活动中,汤洪波维修的是天和核心舱左侧太阳翼。

这一次,中国载人航天公开发布了神舟17号航天员维修太阳翼的画面,站航天员在机械臂脚限位器上,机械臂通过天和核心舱的底部,将航天员安全送至太阳翼维修点。

其中一个镜头显示了天和核心舱侧面上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载人航天标记,这是天和核心舱大柱段左侧,而机械臂将航天员送往另一侧,说明维修的是天和核心舱的右侧太阳翼,说明中国空间站太阳翼不止一处遭微流星破坏。

近地轨道看似极其空旷,实则危机四伏,宇宙射线、微流星、太阳风都会给航天员的安全带来威胁,宇宙射线和太阳风能有效预防,但微流星却通常防不胜防。

空间站并不害怕大型物体的接近,因为大型物体很容易被巡天设备设备所发现,然后空间站可以通过机动变轨来避让,但微流星有的细小到无法被巡天设备发现,它才是空间站受损的罪魁祸首。

太空中的微流星长时间受到星球引力牵引,飞行速度甚至超过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是子弹速度的数倍,如果是正面相撞,撞击的破坏力极大,空间站唯一的做法是给重要设备增加防护装甲,降低伤害。

即便如此,时不时地爆出国际空间站受微流星破坏的消息,2021年,加拿大提供的空间站机械臂被微流星击穿,2022年,俄罗斯联盟飞船的冷却系统被微流星撞报废,2023年,俄联盟飞船再次被微流星撞出一个小坑。

太阳翼要接受光照,无法增加装甲,我国柔性太阳翼厚度为0.6毫米,考虑到微流星的撞击,特意进行模块化设计,由很多独立的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即便其中一片坏了,也不会影响整体供电,另外,方便航天员进行维修更换。

目前,我们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组成,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柔性太阳翼面积更大,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也是两组太阳翼,翼展长度达55米,总面积达276平方米。

面积越大,遭受微流星撞击可能性就更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空间站太阳翼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受损点,未来,空间站航天员将继续执行空间站太阳翼维修任务。

33 阅读:20125
评论列表
  • 2024-03-07 09:27

    其实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太空垃圾就是美国制造[笑着哭]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在航天领域打了个先发,美国担心苏联利用太空侦查自己,就一口气向太空发射了几十吨细小的铜针,数量上亿,对外说是为了反射电磁波从而实现全球无线通信[笑着哭]

  • 阿白 31
    2024-03-07 08:27

    伟大的航天员[点赞][比心][礼花][祈祷]

  • 2024-03-07 07:23

    不是流星,是太空垃圾。

    左手恋右手201706 回复:
    太空垃圾没有那么大的速度,在同样高度的轨道上,相对速度不会差别很大。
  • 2024-03-07 08:55

    估计不是微小流星撞的,而是人造的太空垃圾!

  • 2024-03-07 09:45

    “人类灯塔之光”马屎颗每年还往太空扔数以千计的星链呢,整个低轨轨道密密麻麻的,以后别说在轨航天器了,哪怕只是发射上去都会撞到它的小卫星,你说危险不危险?

  • 模块化组件多重要。可以随时更换配件。

  • 2024-03-07 08:19

    空间站外能不能外挂一些微型无人机,定期释放出去对整个空间站进行巡检和维修,维修完成后飞回来充电。应该是真空电力推进霍尔发动机还不成熟。

    蒙古国乌兰巴托用户 回复: Patrick
    你没看人家说的是霍尔推进吗?你的印象中无人机是不是就带个螺旋桨的那种?
    Patrick 回复:
    充电?[得瑟]哥哥,那是太空,没有空气,充电的无人机怎么太空“飘”?
  • 2024-03-07 12:36

    目前这都不算新闻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了!

  • 2024-03-07 10:30

    那人在仓外活动是不是也有被微流星击中的风险?不过风险应该极低!

  • 2024-03-07 00:32

    以后科技发达,会研究出防卫盾的几百年后

    八零后~大叔 回复:
    太空没有那么能量条件
    嘟嘟嘟 回复: 八零后~大叔
    核啊
  • 2024-03-07 09:02

    没有能量罩不行啊,赶紧研发

  • 2024-03-07 15:14

    应该搞一套全智能激光防御外挂系统,采用小型核能发电供能,球型空间雷达探测,360度主动烧蚀靠近空间站的一切物体,才是最安全的,靠收集碎片虽然看似可行,但是日积月累增加了空间站的负荷,不利空间站的运行,再者说处理这些垃圾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采用激光防御应该是最优方案,这就需要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搞出这套系统来,问题将迎刃而解,不再是难题了!

    模型 回复:
    速度太快了
  • 2024-03-07 23:05

    唉,早生了几百年。这辈子是看不到天宫打开能量罩了[笑着哭]

  • 2024-03-07 11:58

    美国鬼子搞破坏!

  • 2024-03-07 04:08

    有没有可能是“人为”的呢?

  • HZH 2
    2024-03-07 08:35

    真漂亮

  • 2024-03-07 00:42

    看来太空太多碎片了

  • 2024-03-07 13:20

    时候研发太空垃圾回收技术了。

  • 2024-03-07 12:47

    告诉:欧美垃圾,这是假的,在我们家实验室完成的

  • 2024-03-07 15:28

    如果维修过程中有碎片撞到航天员身上那就危险了

  • 2024-03-07 07:18

    不知道华为的昆仑玻璃能不能扛得住啊……

    雨芯 回复:
    三星苹果的都不行
  • 2024-03-11 00:55

    是被美国破坏的吧?

  • 2024-03-08 00:29

    牛逼[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3-11 01:18

    双层设计折叠[得瑟]

有趣探索

简介:分享有趣有料的科学知识,咱们一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