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为京剧续了命,对样板戏的评价,我就服北大的孔教授

耿说来意 2024-05-18 11:21:28

现在有一股邪风,逮着样板戏批个没完,说的一无是处,甚至成了罪恶,令人颇不服气。

批驳样板戏的,往往借古人或名人之口,有的古人听了样板戏做噩梦,有的古人听了样板戏两股颤颤,有的名人说样板戏没有艺术性,有的名人说宁愿京剧消亡也不愿意成为样板戏,邪乎!

样板戏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的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私有的经济基础不可能产生样板戏。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替代了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客观上需要社会主义文艺与之相适应,然而文艺舞台上依然是帝王将相,依然是才子佳人,主席曾称之为“咄咄怪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人民登上文艺舞台,成为文艺舞台上的主角,是必然的趋势。现在有些人说样板戏产生于特殊的年代,怎么样怎么样,特殊的年代就是劳动人民登上历史和文艺舞台的年代,怎么了?

那些听了样板戏做噩梦的,两股颤颤的,说样板戏没有艺术性的,真正让他们感到不适的,是样板戏所反映的经济基础,这些人还附着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那张皮上,心理上接受不了新社会的经济基础,只对旧制度感兴趣。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可以做一个调查,那些嚷嚷着要把公有制变成公有制的人,现在不是不少嘛,他们肯定听不得样板戏。

有否定样板戏的,自然就有人肯定样板戏,这是辩证法。在关于样板戏的各种声音中,北大中文系的孔教授,评价的最为中肯,他认为样板戏是中国戏剧表演民族化与世界化成功的巅峰!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的老演员高玉倩,五十年代演传统戏怎么样?李奶奶说:“五十年代那时候传统戏不太上座,后来一演《红灯记》座无虚席。”

所以说,中国的国粹京剧,要不是样板戏改造,早就没人听了,而样板戏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

跟孔教授一样对样板戏较高评价的不乏其人,有“中国夜莺”、“中国新民歌之母”、“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开山鼻祖”美誉的著名音乐家朱逢博是一个,她说:别打着反思的幌子,借题发挥!样板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孔教授,朱逢博,这才是专业认知,这才是深度认知。

样板戏虽被不断非议,但过了多少年之后,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它,怀念它,表演它。

几天前看了一个抖音视频,一个在美国的国人录制的,他说他们这些在国外的人,最惬意的事是:几个好友,喝个小酒,品着咖啡,听着样板戏!

啧啧,这要把那些听了样板戏做噩梦的人气死呀。

0 阅读:0

耿说来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